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正当代俄罗斯电影传统奠基于苏联时期,当然,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说,世界文化艺术和俄罗斯民族文化艺术,包括19—20世纪的文学、绘画和音乐等,对俄罗斯电影传统的形成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在这里,我们可以详细列举出来的传统就有:人文主义、精神性(心灵主义)、现实主义、爱国主义等等。这些传统在普希金、托尔斯泰等的文学作品里,在苏里科夫、列宾等的绘画  相似文献   

2.
普希金之死     
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开创者。俄国诗人丘特切夫在诗歌中赞颂他“:俄罗斯人铭记你,就像铭记自己的初恋”。人们常常谈论起普希金传奇的爱情和他那令人惋惜的死亡。普希金是个风流才子,1836年,37岁的普希金似乎预感到生命之路将要走到尽头,于是要为自  相似文献   

3.
古老的俄罗斯小城市阿尔扎马斯常常被人们称之为“盖达尔城”,尽管阿·马·高尔基曾经在这里住过,亚·谢·普希金、弗·加·柯罗连科、康·加·巴乌斯托夫斯基以及其他一些著名作家也曾多次到这里来过,但这  相似文献   

4.
诗歌节 6月6日是俄罗斯的诗歌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而设的,因为1799年的6月6日是诗人普希金的诞生日。每年这天,俄罗斯各地都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不同年龄、不同籍别的人们纷纷用各种语言朗诵普希金的作品,人们在这一天说的每一句话都与诗人和他的作品有关,以表达对诗人的挚爱。  相似文献   

5.
俄国的“荷马”和“莎士比亚”普希金走上俄罗斯文坛的时候,面临的几乎是一片荒漠。同时代的欧洲作家要比他幸运得多,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学传统可以继承:希腊人有荷马,意大利人有但丁,西班牙人有塞万提斯,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法国人有拉伯雷……然而普希金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基辅罗斯时期曾有一个好的开端,产生了几部编年史和一部俄国人最引以为荣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但在鞑靼统治时期,却只有《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顿河彼岸之战》等几部历史故事;莫斯科的俄罗斯时期,值得一提的只有伊凡雷帝和库…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果戈里去拜访普希金。普希金向果戈里讲了一个骗子购买灵魂的故事,并且敦促他写成小说。1835年10月,果戈里写信给普希金:“我已开始动手写《死魂灵》,故事扯得很长,将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也许很使人发笑……在这部小说里,我想至少从一个侧面来反映俄罗斯。”  相似文献   

7.
平保兴 《寻根》2013,(4):31-35
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关于他们的诗歌最早的汉译,目前主要有二说: 1.孙依我是普希金诗歌最早的译者。"我所查到的最早的一首译成汉文的普希金抒情诗是孙依我译的《致诗人》,发表在《文学周报》1927年第4卷第18期。从1837年普希金逝世,  相似文献   

8.
张铁夫先生系国内研究俄罗斯语言学的专家,1999年获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发的普希金纪念奖章。多年来译颇丰,主要翻译和撰作品有:《普希金论学》、《普希金集》第七卷、《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普希金与中国》、《面向秋野》等。张铁夫先生现为湘潭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比较学学会理事、湖南省比较学与世界学学会会长。这组张先生多年来出访读书深思随想之札记章,系张先生特为本刊整理撰写的。  相似文献   

9.
<正>俄国大诗人普希金曾满怀深情地写道:"12世纪,在炎炎当午的法兰西的天空下,回响着普罗旺斯方言的韵律,听来极其悦耳。这是行吟诗人在引吭高歌,为他们的诗歌想出各式各样的变体,用难度极高的形式环绕着诗歌的韵律··"这里普希金所称扬的就是普罗旺斯抒情诗。普罗旺斯抒情诗虽迄今尚不为国内读者所熟稔,但其实它在西方诗歌史、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被誉为现代欧洲诗歌之肇始。著名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衰落》里写道:"时至12世纪,  相似文献   

10.
达莉娅·菲达洛芙娜·费克里蒙是莫·尼·库图佐夫的孙女,上世纪三十年代奥地利驻俄国大使的妻子。她的名字早就为研究普希金的专家们熟知了。她是一个聪慧、有教养的美丽妇女,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达吉雅娜的模特儿之一。她的日记和书信集是研究普希金时代的彼得堡和诗  相似文献   

11.
人的面孔表情常常会伪装,而眼睛则不会。眼睛里的表情是真实的,它能反映人的全部精神世界,故尔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年)说,根据眼睛可以判断一个人。那么,我们从俄罗斯文坛泰斗的眼睛中,又能看到哪些暗含的精神品质呢?在俄罗斯诗人中,普希金的眼睛无疑是最富有特点的。同时代人认为,普希金的眼睛反映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这是一双蔚蓝色的、聪明的、敏锐的、闪耀着光辉的眼睛。正如同时代人所描述的,普希金的面孔并不美,但他的智慧和眼睛的光辉却是著名的。H.N.波烈伏依说,诗人…  相似文献   

12.
平保兴 《寻根》2014,(1):26-31
对我国读者来说,“普希金”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别林斯基说过:“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我国对普希金的接受肇始于他的小说的汉译。1903年,戢翼翠译的《俄国情史》是我国正式接受普希金小说的开端。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他的《别尔金小说集》中的大多数小说译成中文。长期以来,普希金的小说广为人知,而他的中文译名却鲜为人晓,也一直未有专论。  相似文献   

13.
正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阿克梅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俄罗斯"室内抒情诗"的拓荒者,有"20世纪的萨福"之称。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以抒情性和小说性著称,她以女性角度抒写爱情,表现隐秘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冲突;又以深沉的笔触关怀家国命运,表现一个爱国诗人的气节与高贵。她的作品有从普希金延续下来的经典性优雅,也蕴含了源自她本人戏剧化的人生激情。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总是带着某种"气味",这种"气味"来自海边的"冰  相似文献   

14.
<正>编辑部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索契完成了这部著作。"他还一口气说了11个俄罗斯作家的名字:"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5.
曾思艺 《世界文化》2009,(11):13-15
普希金(1799~1837)的一位女友曾这样评价他:“在他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他最喜欢的:诗与满足自己的强烈的爱欹。在这两方面,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对普希金的最中肯评价。在诗歌方面,普希金创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诗、数十首叙事诗,还有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诗歌乃至民族文学的基础,成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相似文献   

16.
在莫斯科普希金国立博物馆的晚会上可以欣赏音乐,其中有一首罗曼司乐曲是为普希金抒情诗配作的第一首曲子。全套节目包括许多罗曼司乐曲,都是诗人生前由作曲家为他的诗配制谱写的。很可能,这些乐曲曾经不止一次地为诗人当面演奏过。还在30年代,普希金的研究者们就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他们收集了上个世纪前半叶印数极少的文集、歌曲集和零星散见的曲谱,把分散在其中的与普希金有关的罗曼司乐曲和歌曲汇编成册,书名为《同代人罗曼司乐曲和歌曲中的普希金》——书中包括59首罗曼司乐曲和歌曲。  相似文献   

17.
古老的普斯科夫土地绵亘在俄罗斯西北部。在不甚宽阔的索罗季河下游,星罗棋布的小湖,间或与河道的支流相连。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三山村、彼得罗夫斯克村、萨甫金诺村即坐落于此。它们的庄园里有公园、花园和森林。这里有沃罗尼契古堡遗址,这是十四至十六世纪昔日农奴制的陈迹;还有古老的圣山修道院。而在雀山的古教堂旁,则是亚历山大·普希金的墓地。这就是现在的国家普希金文物护区的领域。米哈伊洛夫斯克是1742年沙皇赐给普希金的外曾祖父阿勃拉姆·汉尼拔的世袭领地,后者是彼得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到俄罗斯讲学。一到俄罗斯,就深深惊叹于其幅员辽阔的疆域和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更惊奇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如俄国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烈的恨。”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像俄罗斯那样复杂。  相似文献   

19.
决斗     
在外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读到描写决斗的情节.在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有一段关于连斯基与奥涅金决斗的精采描写;在法国大仲马的小说<基度山伯爵>中,作者用了整整3节描写基度山伯爵与仇人马瑟夫之子阿尔培拟举行的一场决斗;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螳·吉诃德>中的主人公,是个时刻都以骑士自居,四处惹是生非、找人决斗的狂士;英国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长篇小说<艾凡赫>,细致地描绘了富于浪漫色彩的比武、决斗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世纪英格兰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一封臭名昭著的匿名信曾给大诗人普希金带来厄运,给俄罗斯带来空前灾难,给世界带来巨大损失。但是,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人们尚未搞清它的作者是谁,以致某些通俗作品认为,诗人的死是“民族的悲剧……变成了庸俗的家庭争斗:丈夫、年轻漂亮的妻子及其家庭的破坏者——一位美男子,年轻的近卫重骑兵军官”。当然,导致这种错误的认识是有原因的。1836年11月4日,普希金收到了一封诽谤他妻子娜塔丽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罗娃对他不贞的匿名信,为了维护自己和妻子的名誉与尊严,普希金毅然决定同丹特斯进行决斗,因为丹特斯早就在追求娜塔丽娅·冈察罗娃。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