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对采访他的记者说,采访他要付费。因为“我说的话受知识产权法保护”。(见《西安晚报》2月26日)孙道临的做法,引起了知识界的广泛关注,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基本是三派:支持派、反对派、奉献派。我属支持派。理由有二:首先,采访对象提供的内容具有知识产  相似文献   

2.
事件回放: 据2月25日《羊城晚报》报道, 为了做"走访老电影人"的系列专题需要,该报记者孙毅蕾曾三次致电老艺术家孙道临,表明采访意图,但孙道临先生一直坚持接受采访就要收费。孙道临先生认为,由于《羊城晚报》要采访的内容是关于"电影百年"的,其中涉及到很多他以前拍戏的情况、他的想法及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他的谈话内容就应该属于知识产权,是应该收费的。他说:"我也不是什么采访都要酬劳,我是要看采访的内容是什么,要采访多少时间而定。以前接受采访我也是不收费的,现在主要是因为自己太疲劳,老这样接受采访吃不消,也应该拿点酬劳,还有  相似文献   

3.
2005年2月23日《羊城晚报》刊发了《孙道临接受采访要收费》一文,称该报记者就“电影百年”多次致电孙道临要求采访他,遭遇孙道临提出“接受采访要收费”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从孙道临采访收费说起 2005年春节过后,中国各大媒体相继拉开了纪念“中国电影百年”活动的序幕,但活动刚开始就发生了一桩让不少国人颇感新奇的事情:2月23日《羊城晚报》的一篇文章称,在制作“走访老电影人”的系列专题的过程中,他们致电老艺术家孙道临,请求采访,却被告知必须付费才能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5.
从孙道临采访收费说起 2005年春节过后,中国各大媒体相继拉开了纪念“中国电影百年”活动的序幕,但活动刚开始就发生了一桩让不少国人颇感新奇的事情:2月23日广州《羊城晚报》的一篇文章称,在制作“走访老电影人”的系列专题过程中,他们致电老艺术家孙道临,请求采访,却被告知必须付费才能接受采访。该记者前后三次接通孙的电话,  相似文献   

6.
据2月25日《羊城晚报》报道,为了做“走访老电影人”的系列专题需要.该报记者孙毅蕾曾三次致电老艺术家孙道临,表明采访意图.但孙道临先生一直坚持接受采访就要收费。  相似文献   

7.
邢阳 《今传媒》2009,(10):84-85
意外一:突然被派去黑龙江省采访老马的家人 "老马?他是干什么的?"2009年2月5日一大早,社会新闻部主任孙振宇将一篇关于从星光大道走出的农民歌手马广福的报道递给我,说采访中心领导商量决定,派我去黑龙江采访老马的家人,还没详细看报道的我不解地问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8.
当一名通讯员难,当一名战士通讯员更难。有一次,我到一个团里采访一名干部,一见面我就说明来意,他态度生硬地说:“没什么好写的”,掉头就走了。第一次,我又去找他,他推说有事,又一次拒绝了采访。我不死心,第」轰前去找他,他正和同事甩老K,旁边的一位同志见我来过几次,觉得过意不去,悄悄对我说:如果你是记者就好了。战士通讯员就不能采访吗?我真想不通。但我没有因碰钉子而泄气,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第四次去采访他。经不住我再三的软缠硬磨,他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不久,这篇稿件见了报。后来他见到我时不仅夸我?还直…  相似文献   

9.
中等个子,国字脸,未开口先带三分笑,这便是梁志刚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梁志刚,是我刚调师机关不久。那天,我们组织全师报道会战到团里采访,采访结束刚回到招待所,便响起了敲门声,我拉开房门,是一位佩戴上等兵军衔的战士。他口未开关先露:“请问你是谷干事吗?”我点了点头,说:“对呀。”他的脸立马笑成了一朵大菊花,说:“嘿嘿,我找了你几次,现在总算见到你了。”我把他让进屋,他自我介绍说,他叫梁志刚,很热爱写报道,希望我给予指点,说完像弥勒佛似的笑眯眯地望着我。我说好啊,你以前在家搞过报道吗?他说没有,…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委、高级记者刘振英。刘振英是中央电台的资深时政记者.从1973年起,一直采访邓小平同志的内事,外事活动。他说:“能够在小平同志身边采访.亲聆教诲,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李刚 《新闻三昧》2004,(7):12-14
5月20日,来自中宣部新闻局的一纸通知交到我手上。通知说,5月21日下午,到中宣部二号楼二层电话会议室开会,参加中央新闻采访团,赴河南采访原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事迹。我注意到,通知上明确要求:“请派一名擅长采写人物报道的记”。我想,报社领导让我去,肯定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心里有压力但也有了动力,要求自己一定要努力认真搞好这次采访。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电视采访用语 俗话说:“凡事对症下药。”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要根据具体的采访内容和采访对象来确定采访提问的用语。 对于一个成功的电视记者来讲,他在采访用语上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使用口头语言,避免使用文言或生僻的专业术语 老舍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要用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要用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话。” 电视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传播媒体。记者在提问时,如果多用朴实自然、生动活泼的口语,那么,对采访对象来说,就可以准确理解记者的问话,以…  相似文献   

13.
段献民 《新闻前哨》2005,(12):35-36
前些时,云梦县几位农民来报社投诉农机质量问题,其中一位说:“我就相信你们报社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因为几年前,他也到报社投诉过农机质量问题,记者电话与厂家交涉后,第二天厂家就派人来解决了问题。这一次,为赔偿问题,几位农民与厂家扯了两个多月都无结果,只好找到报社。记者一边采访,一边做协调工作,前后奔波了半个多月,最后,厂家同意赔付一万五千元钱,几位农民非常满意。他们说:如果媒体不干预,问题肯定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14.
1.批评报道采访遇到的种种阻挠。批评报道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阻挠。2004年11月8日中央台《媒体广场》摘引一家报纸的报道:当前批评报道的采访超半数以上受到种种阻挠。而阻挠采访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是拒绝采访:一些单位得知记者要去采访,如临大敌,或大门紧闭,或派重“兵”把守,让记者吃闭门羹:一些单位人去屋空,唱起空城计;一些单位让记者找不到采访对象,不是你推我来我推你,就是躲避采访:有的则当面声称拒绝采访或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老艺术家孙道临曾在一次会上提出采访需要付费,这则新闻一时成为争议的热点。去年两会期间,社会学博士李银河的接受采访要付费的说法再一次引发人们的争议。笔也凑点热闹,就采访付费谈几点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我同郑桓武谈话时,他告诉我说:“有一个叫王老虎的军人,他带了一批部队,在仙桃镇占地为王,谁去就打谁,杀人如麻。”我向县政府的几位科长打听,几位科长也异口同声,说王老虎是一个杀入魔王,残暴无比,但我又听人说,日本人的部队过来,他也打。从后面一条中,说明他是抗日的,一个抗日的军人,为什么会这样呢?于是我动了去采访他的念头。我把这个念头告诉了郑桓武,他大为吃惊,而且坚决反对,他认为一个重庆来的记者,非被他活埋不可,说年纪轻轻,风华正茂,何必冒此危险。我说,我和这位王老虎无怨无仇,素不相识,我去采…  相似文献   

17.
重庆向北     
“我家是在江北的。”孙帆三年前从重庆考到清华大学上学,每当别人问起家乡,他总是不无骄傲地这么说。坐在江北五黄路的家里,从窗口望去,孙帆经常可以看见很多的长安车排队驶过,对此他感觉良好。在重庆,过去只有渝中半岛才能赋予生活在那里的人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现在,令新派重庆人心驰神往之地,是在嘉陵江以北。  相似文献   

18.
“用生命书写新闻”的海南日报记甘远志,39岁在采访途中殉职,做了1000多天记,发表了1000多篇报道。他说:“新闻,是跑出来的。”“我在东方采访”,这是甘远志留给同事吕岩的最后遗言。  相似文献   

19.
现在,各大城市媒体间竞争激烈,独家新闻是竞争的有力武器。然而现状是:如有新闻发布会或活动,各媒体都派记者去,很难采写到独家新闻:如有突发事件,报料人同时向各媒体报料,各家都派记者采访,更谈不上独家报道了。如此的同城各媒体记者集体采访,采写独家新闻当然很难。我认为,丰富的独家新闻就在新闻的大山深处,就看你会不会采写,想不想采写,敢不敢采写!  相似文献   

20.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llO周年纪念日。毛主席与重庆,毛主席与重庆普通百姓水乳交融的感情,在记者的采访中又一次得到印证。以至整整45年过去了,只要提起3月28日这一天,毛盛群老人仍在埋怨过世的老伴:“他头天就晓得毛主席要来,但一直瞒着不说,不然的话,我也见到毛主席了。”毛盛群是重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退休职工,她丈夫眭清曾任该厂厂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