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送礼之风也吹进了幼儿园,家长给老师送礼的越来越多,而且礼品的档次也越来越高。在送礼的队伍中,不乏有权有势的家长,但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汇》2008,(10):13-13
又到一年教师节,学生和家长纷纷用各种形式向老师表达心意,甚至有些人觉得,不给老师送礼,这个节就过得不踏实。送礼是人之常情,但学生和家长给教师送礼,就涉及到师德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家教指南》2008,(4):39
《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华东师大一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现在家长给老师送礼之风已经蔓延到幼儿园。其中,有的家长送礼,是希望教师能善待或多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出于无奈;而相当一部分家长将送礼作为帮助孩子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据了解,有少数家长竞利用权势、借职务之便送礼。  相似文献   

4.
还有几天就到教师节了,究竟给不给老师送礼?不少家长都在为此纠结。媒体就“教师节送礼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60%的家长表示曾给老师送过礼。调查中还发现,送礼首选是送购物卡,有些有钱的家长,甚至直接给教师送汽车。(据《扬子晚报》)在这样一种风气中,家长实际上陷入了一种“囚徒困境”,其纠结在于,别的家长都送了,如果自己不送,  相似文献   

5.
当下社会中,教师节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设立的初衷,变为家长的“送礼节”。本文通过案例剖析幼儿园家长送礼的主要原因:对教师群体产生信任危机;陷入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通过送礼“买”特殊待遇。面对此现象,本文建议家长们帮助孩子适应教育的起点;教给孩子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和交往技能;积极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孩子;给孩子做出正确的榜样。  相似文献   

6.
董长茂 《师道》2006,(9):12-12
每年9月有教师节,也有“节日礼物现象”。给教师送点薄礼,表达感谢之意本无可厚非,但近年来,给老师送礼之风兴起,使原本纯朴的师生关系逐渐变味。送礼歪风不但造成了学生之间的盲目攀比,给一些家庭带来额外经济负担,而且还给老师、学生和家长增加了不小的精神压力,对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则是家长和国家(义务教育),所以,家长是“上帝”(国家也是“上帝”),而学生不是“上帝”!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家长、国家。家长和国家为教育服务“买单”,我们视家长为“上帝”、视国家为“上帝”是应该的。至于学生,虽然是服务的对象,但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我认为视学生为“上帝”不合适。家长被当做“上帝”了吗?现在,家长请教师吃饭,家长给教师送礼,家长给教师办事,这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也被人们认为是应该的。顾客是“上帝”,有顾客请营业员…  相似文献   

8.
张俊 《班主任》2002,(9):16
听说过家长或学生给老师送礼,没听说过老师给学生“送礼”的吧?其实教师给学生“送礼”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给学生送的“礼物”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物质上的“礼物”,另一种是精神上的“礼物”。这些小小的“礼物”,可以使失去信心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廖保平 《生活教育》2014,(15):12-13
给老师送礼,尤其是在教师节和其他传统节日给老师送礼,已成习惯,且愈演愈烈,虽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屡有禁令,规定教师廉洁自律、不准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等财物,但效果并不明显,此次,教育部再发新规,能有多大作用,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0.
庞珍 《中国教师》2011,(18):16-16
<正>我是一名有着15年教龄的教师,对于当今社会上教师收受财物成风的现象,我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决不同意教师收礼!我们国家是个尊师重教的国度,家长给老师送礼,客观地说,是为了和老师更好的沟通,通过物质,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重",以达到希望老师对自己孩子"特殊照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学生和家长逢年过节赶着给教师"送礼"似乎已成定制,广为流传的广告语"黄金搭档送老师"或可作为明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社会不良风气的潜移默化,学生家长给班主任送礼拉关系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这种风气不仅给班主任工作带来麻烦,也  相似文献   

13.
全文以家长送礼、教师受礼的原因分析为起点,分析了教师受礼的特征,比较受礼和受贿的区别,探讨了教师受礼背后潜藏的教育缺陷,提出了完善教师师德、纠正受礼现象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殷俊 《江苏教育》2023,(25):53-54
<正>一、案例剖析情景案例中班级家委会以对教师表达感谢、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为由,组织给家长送礼,而教师未拒绝,影响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产生以上问题主要是教师法纪观念不强,缺乏敬畏之心,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出了问题。二、应对策略近些年,个别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师群体的形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必须涵养高尚师德,  相似文献   

15.
每年教师节,家长们都会送来礼物。面对家长的礼物,教师们都感到很“头痛”。“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传统,教师节学生给老师送礼是尊师重教的一种表现形式,适当地送点小礼物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家长们想通过金钱来“买”特殊待遇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学生和家长逢年过节赶着给教师“送礼”似乎已成定制,广为流传的广告语“黄金搭档送老师”或可作为明证。这种“送礼”的定制颇似我国旧时官场上的“潜规则”。“潜规则”的出现在于某些人掌握了“合法伤害权”和“合法恩惠权”,并运用这种合法伤害权创造了正式规定之外的规则。据此,我们似乎也可以认为给教师‘送礼”这种“潜规则”的形成也在于教师拥有这种“合法伤害权”和“合法恩惠权”,而且某些教师确实也运用了这种合法伤害权。事实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张松超 《生活教育》2014,(15):13-13
据有关调查显示,仅有10%的家长和孩子不会给老师送礼,而100%的教师则表示自己收到过礼品。(2010年9月7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1997年第12期上《如何面对幼儿家长的指责》一文中说,家长指责幼儿园教师:“我每次来接孩子,孩子的鞋带总是散的,是不是因为我没给你们送礼?”老师闻言,强忍眼泪心平气和地对这位家长说:“对不起,我没照顾好您的孩子。但那不是因为您没送礼,带好幼儿是我的职责,我不应该收幼儿家长的礼物也从来没收过礼物。您放心吧,今后我会注意您孩子的鞋带的。”读后深感父母爱子之切,但转念一想,不禁要问:这位家长真正懂得爱孩子吗?  相似文献   

19.
近日,有江苏籍网友论坛发帖,称自己两岁半的儿子成了“幼儿园潜规则”的受害者。此时另外一名家长提醒她:“一定要给老师送礼,如果不送,你的孩子就会遭冷遇,这是行规”。她也不得不和老公商量着给老师“送礼”。此现象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议论,持赞成意见的有之,认为那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持反对意见者更是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20.
请不要给老师送礼吴堂清《中国教育报》最近载文说:福建厦门小学党支部近日向该校学生家长一一去信,请他们不要给老师送礼,笔者深为该校的做法叫好。近几年。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之风愈刮愈猛。家长给老师送和其危害是不可小觑的:一是影响了学生身,:的健康发展,”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