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小说《妇女生活》与电影《茉莉花开》都是以建构女性为中心。《妇女生活》书写的是女性生存的命运轮回,电影《茉莉花开》呈现的是女性命运的自我突破。不同的女性特质建构来源于小说与电影的不同伦理需求,作家与导演因此设定了不同的表现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影片《茉莉花开》里茉、莉、花祖孙三代女性的"生育"事件,探讨了不同时代女性命运的同与异,以此揭示女性的生存境遇,思考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典型女性形象分析,深刻揭示当时妇女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  相似文献   

4.
张艺谋的最新力作《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二者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这些差异的背后,传达出了作家和导演不同的艺术诉求。文章通过比较《陆犯焉识》与《归来》,来深入挖掘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电影对小说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沂蒙》和电影《沂蒙六姐妹》第一次全面揭示与探讨传统农业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在抗日与解放战争中的命运,表现了女性与革命、战争之间复杂而尴尬的关系,既为底层劳动妇女立传树碑,也审视与反思现代中国社会广大女性的解放历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精灵鬼怪;另一类则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妇女形象.本文拟通过对《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电影产生开始就一直存在着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尤其是对文学名著的改编。本文以余华的小说《活着》和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为研究对象,从空间背景结构、人物塑造及命运角度进行对比解读,并挖掘存在差异的原因,认识到小说和电影  相似文献   

8.
在《呐喊》与《彷徨》中,《明天》、《祝福》和《离婚》是表现中国传统妇女悲剧命运的三部曲,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家更多关注的是这3篇小说在反封建礼教方面的共同性而忽视其创作上的不同,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它们的不同,来阐释鲁迅小说创作以及思想意识不断演变的轨迹,挖掘小说本身更深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娴和王琦瑶分别是小说《妇女生活》和《长恨歌》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的经历相似,而两部小说的作者——苏童和王安忆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塑造和表现人物,因此,她们又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与内心世界。对这两个人物的比较,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两部小说不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电影产生开始就一直存在着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尤其是对文学名著的改编。本文以余华的小说《活着》和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为研究对象,从空间背景结构、人物塑造及命运角度进行对比解读,并挖掘存在差异的原因,认识到小说和电影是两种既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质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1.
留神听着这个世界的动静——与苏童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童,男,1963年生。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妻妾成群》、《伤心的舞蹈》、《妇女乐园》、《红粉》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武则天》、《城北地带》、《河岸》等。小说《米》《红粉》先后被搬上银幕,《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妇女生活》改编为电影《茉莉花开》后,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奖,长篇小说《河岸》获第三届曼布克亚洲文学大奖,多部作品翻译成英、法、德、意等各多种文字。  相似文献   

12.
卡勒德·胡赛尼的《灿烂千阳》讲述了两个普通阿富汗女性面对残酷的命运从失去自我到重拾生活希望的感人故事。借助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对小说主人公之一从迷惘到顿悟的思想历程的叙事结构、成长仪式和成长引路人等方面进行分析,证明《灿烂千阳》主人公的年龄跨度虽超出了成长小说的一般年龄界限,仍是一部优秀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成长小说,并指出主人公玛丽雅姆成为阿富汗千万妇女追求自我与渴望幸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菊花》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而威廉·福克纳于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堪称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在这两部小说里,两位作家都对生活在男权社会、深受男权思想压制的女性进行了刻画.以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这两部小说里的两位女主人公,通过解读她们相似的心路历程,探讨其悲剧命运及其成因,以期在加深对这两个艺术形象理解的同时,又能促使人们对女性的命运与价值建构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4.
伊迪丝·华顿并不是女性主义作家,但她在很多作品中描述了妇女的低下身份和被压迫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对当时妇女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于人性的束缚。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压迫女性的反抗声音和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时候.伊迪丝·华顿再次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伊迪丝·华顿在她的创作中关注女性命运和生活。她突出强调了女性受男权社会压迫和束缚的悲惨命运。这些妇女永远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女人与女人之间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相互伤害。《纯真年代》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旨在引起人们对当时妇女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小说《紫色》是一部优秀的妇女主义小说,其中许多思想极大挑战了主流社会的种族和父权的意识形态。然而斯皮尔伯格对沃克妇女主义文本进行电影改编时,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改变了沃克许多激进的、反传统的思想,从而使电影适应女性、种族与宗教的传统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6.
藏族女作家央珍《无性别的神》被称为西藏版《红楼梦》,对女性生存环境书写及女性人生出路的探讨,是作品着力表达的主题。小说通过书写时代变革中的贵族小姐、被农奴制压迫的女奴与抱残守缺的贵族女性的生活,展示了不同社会身份的藏族女性的生存困境、局限与出路,表现了时代巨变给这些女性生存命运带来的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7.
《林兰香》是一部以探索女性命运为主旨的作品,它以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妻妾纷争为中心,从不同层面呈现了传统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生存之道的思考。小说通过对特殊环境中不同女性家庭生活境遇的描写,较真实地展示了五位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命运,对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夫妻关系、维持家庭和谐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日“春申原创文学奖”在上海颁奖,共揭晓了6个奖项:金仁顺的短篇小说《彼此》获2007年度最佳小说奖;熊召政的《去明朝看风景》获2007年度最佳文学著作奖(非小说类);《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获首届文学编辑成就奖;兰晓龙的《士兵突击》获最佳影视原创文学剧本奖;《茉莉花开》原著小说《妇女生活》的作者苏童,获最佳影视原创文学奖;  相似文献   

19.
许多读者都读过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活着》,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简略的近现代史,在1994年,著名导演张艺谋把它改编成了一部电影,并且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无论《活着》是小说还是电影,都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冲击。《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艺术转化主要突出在历史的叙事方面,从历史的大背景下描述小人物悲喜交加的命运,尤为突出了在历史浪潮之中,小人物风雨漂泊的人生。在电影之中,皮影戏这一事物多次出现,是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主人公一生的命运与它息息相关,相对于小说而言,电影《活着》减轻了小说赋予的凄凉,给影片整体上带来了温暖的意境。本文主要探讨《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艺术转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据统计,全书五百余篇,其中描述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妇女形象,她们或为人妻,或为人母,是作者笔下悍妇、妒妇、女强人、女豪杰以及善良贤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