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近些年来,湘南地区的衡阳、郴州和永州三市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基数较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文章介绍了湘南地区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湘南地区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因素,提出了促进湘南地区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开拓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由于农民收入低且增长缓慢,消费观念滞后,消费环境不理想,严重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必须采取提高农民收入,加强消费调控和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等措施,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和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南农村消费市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农村消费市场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消费市场不健全、消费模式单一、消费不合理,消费水平不高,且不平衡。消费不足的原因是农民的消费观念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幅趋缓,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负担严重,农村消费环境欠佳,适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为此,必须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研究农民需求,把握农村市场特点,制定适度的消费战略,增加农民收入,减负农民负担,调整商品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大农村市场建设和管理,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启动消费需求。但消费需求的增长从某种意义上又取决于农村市场的开拓。开拓我市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一定要立足于本地区实际,从分析本地区消费现状入手,采取多种有力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消费市场建设、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树立健康积极消费观念,农村消费需求必然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成因和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认为农民收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向农业和农村倾斜 ,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强农产品价格支持和信息服务 ,以期使农民收入尽快得到恢复性增长 ,刺激最终消费需求 ,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启动,能使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强大耐久的支持力.启动农村消费品市场,必须全方位考虑,多方面着手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购买力;适应农村消费发展趋势,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和生产适合农村需要的产品;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满足、刺激农民的购买和消费;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创造有效需求,推动农村消费结构升级;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为农民消费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经验统计数字,系统分析了我省农民收入、消费与市场的依存关系,以及现阶段我省农民收入、消费与市场的表现特征。提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8.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是化解当前经济困难,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建国60年来江西农民消费的变化可以看出,当前制约农民消费的不是消费观念,而是收入水平,以及农村消费市场的不完善.因此,要撬动农村消费市场,就必须对症下药,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农村消费市场,提供消费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9.
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农村市场扩张乏力,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矛盾表现得更为明显。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着重对农村市场的现状、开拓农村市场的限制因素作了深刻分析。通过分析可看出,随着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农村消费出现了新趋势,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消费需求,以带动经济增长,但是,目前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对总体经济增长的拉力仍显不足。看来主要在在巨大潜力的农村市场没有真正启动。在对 农村市场还没有真正妄动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研究后,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农民消费能力的扩大,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已成为解决国内需求不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省为例,利用协整理论和1995—2011年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存在协整关系,居民的消费行为受到可支配收入的明显影响,同时,前一期的误差对当期的消费出也有着显著作用。此外.由于福建省的低水平社会福利导致了居民的预储蓄行为,这就需要加大调整力度将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非均衡状态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消费环境的改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力和城镇相比弱小得多,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力提升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未能建立农村家庭长效增收机制,消费增长乏力;二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消费后顾之忧重影响农村消费力的提升;三是农村消费环境不完善制约农村消费能力。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力重在有效落实惠农政策、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居民收入逐步增加,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的规模和结构的现状、发展历程,并通过计量模型得出农村居民的总消费支出以及各类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弹性。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规模与消费结构基本是与其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居民消费规模与消费结构问题的本质在于农村居民收入不足。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刺激农村消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镇居民在总体收入水平逐年增加的同时,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对高低收入户在收入、消费结构方面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提高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扩大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对国内居民收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区域间,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也呈现不同特点。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2002年——2012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和旅游消费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研究方法和线性分析等方法,测算了居民收入的响应系数并进行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不断上升,但是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差异显著,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同时,从整体来看,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发展的城镇居民收入响应强度与农村居民收入响应强度趋势相近;而且,居民收入响应强度水平空间分布呈随机状态,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观念、政府政策等因素是影响居民收入响应强度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收入预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不同年龄群体因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是不一样的,这样就造成了不同年龄阶段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安徽省要扩大内需消费,必须分析不同年龄群体的收入预期和消费行为,相应提高其收入水平、理顺分配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消费信贷,释放中青年人口的购买力;还要积极开发老年人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山顶洞人”迁移前后体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峡库区数千年来居住岩洞、窝棚的1389户特困移民迁移前后经济生活、体育现状的调查表明:迁移首移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00元,人们过着几乎与现代社会隔绝的生活,迁移后2001年人均年纯收入1285元仍处于贫困线以下。同时,近似原始的生活、体育意识活动在迁移后发生巨大变化,但迁移后的移民体育锻炼消费意识仍较差,体育消费支出低,且内容单一,化素质、经济支付能力、体育场地等是制约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出发,对影响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的收入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当前消费倾向存在上升趋势但并不乐观;重庆市农民收入存在显著的群体差距和地区差距,将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回顾消费外部性与习惯形成理论基础上,选择1994-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消费外部性与习惯形成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不仅受当期个人收入因素决定,而且受消费习惯形成与城镇居民消费外部性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收入弹性大(2.540),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是其旅游消费的最大制约因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显著的不可逆性(0.486),消费习惯形成的"棘轮效应"明显;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对农村居民有显著的外部性"示范效应"(1.675)。最后提出了相关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拉动内需将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了消费需求,并且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利用浙江省11个地市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从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总需求的影响出发进行实证分析。从长期来看,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区域消费需求具有较大的正向关系;但对消费需求影响,各地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