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钦鸿 《出版史料》2003,(3):39-41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与范泉先生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向他学做编辑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与他的相识,就是为了我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一事,而当时我也正兼任黑龙江克山师专的学报编辑;到90年代之初我倾力于《文艺春秋》月刊的研究时,我已经在南通市社科联从事专职的编辑工作了。20年来,我与他交往颇多,也收获良多,尤其在编辑方面更是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编辑思想点滴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编辑队伍已有三个念年头了,在这段不太长的时间里,我时刻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也在思索着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编辑。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认为,有思想应该是对编辑的基本要求,成也因之,败也因之,所以在自己理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及工作环境而确立正确的编辑思想,是一名编辑取得成绩的前提。现将自己在工作中的感悟条陈如下。一、确立把职业当作事业的思想这是成为优秀编辑的首要条件。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我接受了八年的中医教育,对中医有极深的感情,想为伟大的中医事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医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我一直把振兴中医视为自己的事业和毕生的奋斗目标。进入编辑岗位后则很自然地把编辑中医图书的职业上升到事业的高度。编辑是基本的职业,但我认为若仅仅停留在做好本职工作以为养家糊口之需的水平,那就谈不上工作的境界了。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当自己决意在编辑岗位为中医事业奋斗的时候,便有了无穷的动力,自己的能动性便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策划选题时,首先要考虑这个选题对中医事业有无促进?选择作者时,便不会只奔名头而去,而是要考查他学问的大小,他的作品能为中医事业贡献多少。修改稿件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有时能为一句引文的准确...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巨制,而且还编辑过许多影响后人的期刊和文集。经他编辑过的刊物《译文》、《文学》、《莽原》、《奔流》、《语丝》、作家文集和美术画册等,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本文从一名编辑的角度,对鲁迅的编辑理念与编辑实践做一探讨。鲁迅的编辑理念,与他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他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与封建礼教与黑暗制度以及殖民主义者作着殊死的斗争;他在黑暗中呼喊人性解放,主张个性张扬,深切地关怀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并做着…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当代编辑出版史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编辑家、出版家,范泉是其中之一。 早在1933年,当范泉还在上海光华附中读书时,他就参与编辑校刊《光华附中》半月刊。  相似文献   

5.
戴文雄 《出版广角》2018,(11):54-56
老舍兼有作家与编辑的双重身份,主持编撰了不少著名刊物,并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独有的编辑理论.老舍的编辑理论不仅受到了时代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倾注了更多的人文情怀.在创作的时候,老舍通过手中之笔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在编辑刊物的时候,他延续了这些理念,使编辑工作更为人性化,刊物内容更为突出.即使是在今天,老舍的编辑理论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家徐迟,年近古稀,头发斑白,且有一块不小的秃顶。然而他并不服老,似乎也“不知老之将至”。他担任着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的职务,工作是繁忙的。但他不忘记自己是个作家,不倦地把他对党、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倾注于笔端。近年来,从北大荒到南海,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脚下,都曾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心不老、脚不停,笔无辍时。他很忙,以致我们时常碰到,都只是匆匆一面。我调到一家文艺评论刊物任编辑之后,时时想在编辑业务方面向他求教,但每次看到他那急如星火的行踪,便暗自打消了念头。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闻宣传事业的迅猛发展,党刊编辑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如何正确把握大局,服务读者,提高刊物质量,在改革大潮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呢?笔者认为,首要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刊编辑工作的被动性和主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一、编辑的被动性———“器”人们通常把编辑工作比作“为他人作嫁衣裳”。就是说作者的劳动成果是“显”性的,从每篇文章中可以读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而编辑倾注入其中的思想感情却很难让人正面看到。因而,编辑的劳动有较大的“隐”性。从这里可以看出编辑甘当配角的被动性。荀子…  相似文献   

8.
谢六逸是我国现代知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新闻学者。他一生酷爱编辑工作。纵观他短促的一生,编辑工作自始至终贯穿其中。 自1921年4月,谢六逸接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周报》以来,他先后陆续主编过《言林》、《国民》、《儿童文学》、《趣味》、《文讯》等多种期刊。此外,还为黎明书局、光华书局、文通书局编过一些书籍。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推选为上海编辑人协会主席。他虽不同于分分秒秒维系于编辑事业的赵家璧等人,将一生中很大部分的精力贡献于我国早期的新闻学研究及新闻教育事业的创建工作。但他以其独特的新闻学者的眼光,审视着编辑工作,执着于编辑工作。 1921年1月中旬至2月间,仍在日本求学的谢六逸,积极地参加了当时在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文学机构——文学研究会,为第24号会员,与沈雁冰、郑振铎、许地山、孙伏园、王统照等同为该会读书会小说组成员。并且与热衷于编辑工作的沈雁冰、郑振铎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相互的交往中,谢六逸开始投身于编辑工作,并乐此不疲。他东渡回国,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编辑职务。1922年12月1日,“依了上海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决议,特请谢六逸先生为主任编辑。”(郑振铎语)谢六逸开始单独主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周  相似文献   

9.
赵燕 《采.写.编》2018,(1):154-155
编辑是期刊工作的核心,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编辑工作的特点.首先分析了编辑的两个基本角色:刊物质量守门人和审者、作者的服务者,从编辑初审是刊物质量的首道关卡、选择合适的外审专家有助于评估论文质量、高质量的返修意见有助于论文的完善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编辑作为刊物守门人如何影响刊物质量.其次从编辑专业技能、学术专业水平、互联网思维三个方面分析了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最后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认为退稿艺术和期刊数据分析是编辑工作中易忽视的两个方面,应该引起编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孙犁是一位风格独异的作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编辑.他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长达40余年.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一生从事的三种工作(编辑、教员、写作)里,编辑这一生涯,确实持续得也最长."可以说,创作与编辑伴随了孙犁的大半生.他是以创作为专业,以编辑为职业的.  相似文献   

11.
戴文葆(1923~2008)先生从15岁起便开始接触报纸编辑业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工作,编辑、出版了大量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如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高名凯的《语言与思维》、陈登原的《国史旧闻》等.他还参加了《世界知识年鉴》的设计与定稿,协助范长江编辑了《韬奋文集》,为吴晗整理了约三百万字的《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改编和校勘了《谭嗣同全集》 (增订本),编辑了《严复集》等.戴文葆自早年踏人编辑这个领域,其后便将自己一生所有的才智、心血、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编辑这个传播人类文明、传承文化的事业中,并自始至终以自己是一名编辑而骄傲和自豪.桂晓风先生在《怀念戴文葆同志》一文中说:"戴文葆先生在许多讲话和文章中,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都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编辑,认为当编辑是人生有幸."  相似文献   

12.
茅盾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鲁迅、郭沫若一样,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同时又是一位编辑大师,在编辑史上,他也称得上是功勋卓著。茅盾从事编辑工作主要是1916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以后的10年,主要是编辑文学期刊。他所主编的刊物都鲜明而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并起到了推动时代发展的作用。下面就谈谈茅盾是怎样从事编辑工作的。  相似文献   

13.
当一个年轻的文学编辑刚刚走上编辑工作岗位时,他必然会面临这样的选择:今后是专司编辑,甘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是坚持以编为主编创结合,使自己与刊物同步发展?当一些文艺出版社和文艺刊物的编辑坚持又编又创、编创结合时,必然又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如何看待编辑写稿,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4.
范雪梅  沈波 《今传媒》2011,(5):111-113
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期刊编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果期刊编辑不能及时转变观念,就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无法适应社会需要,办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期刊。本文指出期刊编辑应该学会三爱,即爱自己、爱自己的刊物、爱编辑事业,并就如何做到三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1994年1月12日,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杨祖希的心脏停止止了跳动。尽管他年过古稀,早已退休,但是直到脑溢血病发之日,他仍在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审读稿件。从1957年进新知识出版社当编辑开始,他把自己后半辈子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编辑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为辞书编辑树立了楷模。 1958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成立(1978年改名为上海辞书出版社),他调入该所工作,自此与《辞海》结下不解之缘。从修订《辞海》的筹备工作开始,直到《辞海》未定稿、1979年版和1989年版陆续问世,他参加了全过程。在此期间,他执笔起草了《〈辞海〉收词范围和各学科收词比例》、《〈辞海〉1979年版修订方案》、《〈辞海〉1989年版合订本汇编方案》、《〈辞海〉分册总体结构方案》等文件,经《辞海》编委会讨论修改定稿,成为指导《辞海》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6.
孙伏园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报人。他参加过北京《国民公报》的编辑工作,主编过号称“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中的《晨报附刊》与《京报副刊》,后来又发起成立著名的文学团体“语丝社”,并创办了《语丝》周刊。他为编辑这些刊物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有时甚至“自跑印刷局,自去校对,自迭报纸,还自己拿到大众聚集之处去兜售”(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他编辑  相似文献   

17.
在很多人眼里,编辑有点像“二等公民”。连一些编辑也认为,编辑的创造思维要受作者和读者的思维支配。其实,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创造性,不仅表现在审阅、修改稿件中善于发现和追踪有价值的新信息、提出新选题,发现和发掘原稿中的潜在价值进行优化加工,更主要的还表现在他根据自己报纸刊物的宗旨进行总体设计,编出最佳的报刊来。  相似文献   

18.
1920-1940年代,顾颉刚先后创办十余种刊物,积累了丰富的期刊编辑思想及出版经验.他崇尚自主办刊,倡导学术救国,并始终以读者和作者的需求为中心,着力协调刊物的学术性与通俗性,他善于培育刊物稿源,尤其重视奖掖青年作者.他的期刊编辑思想,对当今期刊编辑工作仍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编辑,每每为自己从事的是一项受人尊敬的事业而沾沾自喜,更为能得到作者、读者的认同和感谢而偷着乐,但编辑工作的劳苦酸辛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至深。做编辑,快哉?烦哉?  相似文献   

20.
章建 《东南传播》2015,(8):164-165
朱光潜从多年的编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编辑思想和理念。他认为期刊编辑要坚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他在具体编辑工作中一直坚持"宽大自由而严肃"的编辑方针,而"自由生发、自由讨论"不仅是文艺活动的自然本性,也应该成为编辑工作中的基本态度。在他多年的编辑生涯中,他一直认为,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卑微媒介人,肩负着自己的历史使命。文章通过对朱光潜编辑生涯的考察,探索了朱光潜编辑思想与理念对当前的期刊出版行业、尤其是高校出版业创新与改革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