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2004级开始,我校增设了经典诗文诵读课。心理学研究表明,0至13岁是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古今中外的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诵读经典无疑是一种适合儿童智力发展特点的简洁高效的教育方式。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乐意去学,学习经典诗文已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在教学中,我贯穿以下几个原则,去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张影 《教师》2012,(7):84-84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旅程中都不能缺少经典诗文的滋养。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朗朗书声,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深情吟诵,学生们经历了文化的洗礼。  相似文献   

3.
每当旭日初照时,芙蓉中心小学校园里总会传出阵阵清脆悦耳的诗文诵读声.莘莘学子把一篇篇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文,化作琅琅书声飘荡在校园的上空,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13,(5):F0003-F000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从明天学校的操场上传来的琅琅读书声,也是南宁市明天学校经典诵读、国学教育大讲堂的一个缩影。困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学校经典诵读、国学教育的活动搭建平台,该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经典诵读活动,认真研究学校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册上,自始至终闪耀着诗意的光彩,唐诗宋词,漫漫历史长河,中华儿女创造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中国又是一个散文大国,先秦诸子、两汉群儒、唐宋八大家等等的作品,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那些灿若繁星的古典瑰宝,流传千百年,启迪着人们的思想智慧,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浪漫最温馨的一种情感,这是毫无疑问的.自人类社会踏向文明的台阶后,爱情就像无法拒绝的美丽天使,在男人和女人之间飞来飞去,并播下了幸福的欢乐的种籽,在每一个人的心田中发芽成长,结出许多令人陶醉的丰美的果实.爱情使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再孤单,当一颗心在呼唤和倾听另一颗心跳的时候,再冷寒的日子也会因此温馨和明媚许多.  相似文献   

7.
魏静 《现代语文》2010,(6):34-35
一、以文体为依据进行古文教学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家,孕育了诸子散文、史传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等众多的古代作品。这些优秀的古代作品,包含着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凝聚着沉甸甸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精神得以传承,古代作品功不可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语文课标》)提出了“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8.
酒泉丁家闸壁画“燕居行乐图”浅识──兼论河西十六国时期的表演艺术尹德生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之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乐之邦”而闻名于世。在我国浩瀚的民族文化宝库中,有一颗闪耀着奇光异彩的璀粲明珠,这就是我国具有特定内涵的表演艺术。所谓...  相似文献   

9.
优秀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其中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知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灵的灵魂和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诵读中华经典,传承神州文明,这是对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更是对古国文明的发扬光大,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经典诗文诵读”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这一综合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集中指导,分散训练;讲究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关注过程,加强学科整合;丰富形式,注重活动渗透;表演才艺,构建展示平台。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文学素养同步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1.
《江苏教育研究》2012,(7):F0002-F0002,F0003
创办于1982年的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年轻学校。在短短30年的办学历程中。该校以“读经典诗文。做少年君子”为育人目标.以“古诗文启蒙教育”为办学特色,书写着精彩与辉煌,先后创建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扬州市古诗文启蒙教育特色学校、扬州市经典诵读示范学校等。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萦绕在校园上空的琅琅书声很少听到了,年级越高,书声越少,“书声琅琅”似乎成了小学低年级的专利。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入的一个误区。每一堂语文课,总是由教师在那里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时代背景,解释生字新词,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写作特色等,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生怕哪一点没有讲到,学生考试时吃亏。这样一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事倍功半。改革传统教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由战争引起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当年,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了。爆炸前,人们在过着正常的生活,谁也想不到,一颗威力无比的炸弹向广岛进攻,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二十年后,一把小椅子寻找自己的主人,在错乱中,它把一个天真活泼酷似自己主人的女孩当作是与自己失散多年的小主人,然而,当它知道真相后,却因精神崩溃而散了架。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经典诗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学生如果能领悟这些经典诗文中蕴涵的美,对他们的成长会起到极为有益的作用。但是,这些知识不容易为今天的小学生所理解,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使小学经典诗文教学变得鲜活起来呢?一、通过朗读融情入境历史文化之所以深沉丰富,乃是因为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有着巨大的力量。而在教学  相似文献   

15.
刘卫锋 《湖南教育》2008,(12):17-17
余秋雨先生认为,阅读经典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灵纯洁明净,积淀着人类数千年文明底蕴的经典正是滋养他们的心灵鸡汤,可以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人生涂抹下最亮丽的底色。然而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现实却让我们汗颜:我们精心挑选出的那些“具有跨越时空的永久魅力的优秀作品”,孩子们却畏惧读、跳着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浩瀚的传统文化中,一篇篇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古诗文,就像是海洋里一颗颗明亮纯洁的珍珠,高贵典雅,璀璨夺目,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扣击着读者的喜乐悲愁。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呢?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诵读是学好古诗文最有效的途径。诵读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担任了多年语文教学工作,在古诗文诵读教学方面也积累了点滴经验,我认为古诗文的课堂诵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一个因文而读、以文悟情的过程。在“读文“悟情”的过程中,学生不停地感知着、感悟着,最后与作者产生共鸣。《可爱的草塘》是一篇情景交融、文情并茂的文章,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指名读、对比读、范读、品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以读动情,注重熏陶性;以情促读,加强理解性:以读促写,坚持拓展性。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发展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8.
性教育──一个跨世纪的话题尤子吟一门人生的必修课,却几千年从未开设过在开放的今天,西方文明裹挟着糟粕汹涌而入,传统的性封闭失去了赖以依存的空间青少年的性道德每况愈下,培养他们健康的性心理和高尚的性道德迫在眉睫这是教育的一个禁区,更是一个误区.几千年来...  相似文献   

19.
书声的根扎在书中它古朴的枝叶突破阳光和风雨向天空琅琅地舒展穿过那片草坪你就听见它了走进那座花坛你就看见它了书声,摇头晃脑的书声它就坐在那条通往真理的路旁智慧的双肩上落满了所有的春天和鸟鸣这是世间唯一会飞的一种植物在校园。在校园的早晨或黄昏无论谁都能通过一群雏鸟看清它快乐翱翔的身影一根教鞭放牧着青春一纸火焰点亮了前程书声,天真无邪的书声请牢牢抓住这双时光的手九月。书声们如潮涌出校门蓦然回首一个熟稔的影子正从教室的畦垄间向这边张望那神色像一个心力软件的老农母校一只古老的船在现实与未来之间摆渡多少行色…  相似文献   

20.
《行者无疆》沿用了与《千年一叹》类似的形式:对于经过的欧洲文明每一个值得回忆的地点都发出源自内心的感悟。欧洲文明一直与中华文明之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