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刊登《绑在战车上的幽灵》一文,以期引起读者反思历史,不忘日本军国主义及其帮凶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累累罪行,珍惜今天,居安思危,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有益的思考,有道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史上,日本报纸宣传对中国的侵略,绵亘70多年,并且是大量、紧密地配合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其帮凶行径罄竹难书,尤其是它具有资产阶级报纸所没有的封建性,更是凶残之至。今年是七七事变50周年,简述日本报纸在侵华战争中的帮凶行径是十分必要的。日本近代报纸始自明治初期,《每日新闻》、《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三大报分别创刊于1872、1874、1879年,虽有继承分合,经历不同,却都是靠侵略战争发家。各报充当了舆论的先行者,罪恶多端。三大报发行量大,有的久居报界“王座”,尤有代表性。早在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时,日本第一号记者岸田吟香就代表《每日新闻》的前身《东京日日  相似文献   

3.
引子今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从6月23日至26日南京电视台“社会大广角”栏目播出了四档系列专题片《南京,对毒品说不》。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同时也受到了有关专家、领导的好评。反思采编过程,困扰我们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些较大的典型案例的侦破过程无法再现,如就毒品的犯罪情况而言,仅仅把眼光落在事件本身的冲突上就会走入死胡同。  相似文献   

4.
鸦片是近代以来使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的毒品,它毒害着人们的身体和意志,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更加深陷困顿。日本军国主义在阴谋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也大量运用毒品毒害中国,为其侵华战争服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其中包括日本人利用烟毒祸害中国,带给人民除战争之外的另一种痛苦灾难。今天我们就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哲学视野下的图书馆精神"贫困"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精神的“贫困”由点到面的普遍性,是笔者命题的由来及写作的直接动机;热闹的“图书馆精神”的复苏与回归下暗藏的是图书馆精神苍白的“贫困”;对图书馆精神的“贫困”现象的反省、反思与批判,需要从图书馆哲学认识上去深刻理解;而走出图书馆精神“贫困”的误区并使我们的图书馆精神“富有”,需要图书馆哲学的助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日本出版业的"大崩溃"现象引起了我国出版界的强烈关注。但是从笔者看到的反思与探讨日本出版"大崩溃"的文章来看,虽有不少启迪,总觉得有"隔靴搔痒"之感,没有说到"根子"上。日本出版学者小林一博所著《出版大崩溃》尽管给我们展示了日本出版"大崩溃"的种种风景,对许多具体而微的方面作了叙述,甚至令人看到了诸多典型而生动的细节,但是综观起来,加上我国学者的反思与探讨,归结为一句话,还是令人不得正解。  相似文献   

7.
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度”,提倡新闻舆论监督的“度”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从新闻舆论监督的效果上来讲,它的难度并不仅仅是记者的紧张和辛苦,而是难在对“度”的把握上,即整体的一种火候,需要在客观、公正的报道中达到预期议程设置的效果。反思近年来在新闻实践中舆论监督个  相似文献   

8.
北京某报曾刊出一篇引题为《虎门销烟纪念日销毁135公斤毒品》,主题为《警方整顿三大毒品黑市》的报道。报道的题前提要中更有“警方公布了三大毒品地下黑市和八个毒品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用语。笔者认为这里的“毒品黑市”、“毒品地下黑市”及“整顿”.用得很不妥当。  相似文献   

9.
在本溪,“诚忠山”的名字鲜为人知。“诚忠山”是日本侵略者侵占本溪(当时称本溪湖)时,为其驻扎所在地的一座山所起的名字,意思是日本侵略者虽与日本远隔万水千山,但效忠日本天皇的精神永驻心间。“诚忠山”原名叫顺山子,位于本溪城内,是骆驼岭山脉南麓一座东西走向的小山,位置  相似文献   

10.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解决山东问题时,英国充当了日本的帮凶.英、美、法以牺牲中国的利益为代价,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英国不仅未从日本得到回报,相反,巴黎和会后其在山东的经济利益和在华地位却继续面临日本的公开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在如何处理二战后期即将战败的德国和日本的问题上,美国的政策明显不同:一方面是不遗余力地摧毁德国的“文化特殊性”,使其不可能成为为纳粹德国的罪行进行辩护的理由;另一方面,又以“文化特殊性”为托词,以保留日本的天皇体制以及大部分帝国时代的行政机构。换言之,德国民族的心理结构在被摧毁之后再按照“西方”的模式重新建构起来,即德国人开始以“西方”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历史,发现那是一段罪恶史;但日本民族的心理结构并没有被摧毁,日本人更多地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历史,结果总是发现自己无罪。但在所谓“民族特殊性”或“文化特殊性”之外,有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新日本的深处依然保留着一个旧日本,这使日本人总是自闭于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当认罪的德国人劝说不认罪的日本人“转变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时,我们看到,德国人已完成了其对历史的反思,以国际社会的一个负责任的成员身份重新出现于国际舞台。而日本之所以见斥于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社会,是因为它至今也没有完成这一过程。程巍  相似文献   

12.
鲁艺 《山西档案》2006,(1):48-50
“满映”的全称是“满洲映画协会株式会社”,这是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长春经营的远东最大的电影制片厂。1937年成立,机械和技术人员多从日本输入。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日本人拍摄了不少所谓的“娱民映画”、“启民映画”和“时政映画”,宣传日本和伪满洲国国策,美化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奴化中国人民。这里实际上是“二战”时期日本在国外设置的最大化侵略机构。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传播学的“西学东渐”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许多学者看来,现在是该为这一“舶来品”进行深入反思的时候了。当然,反思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看看我们在引进这一新兴学科过程中有何得失,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中国具体语境中对传播学进行理论创新和体系建构。这里,我们主要关注了2006年以来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4.
戒毒所探视的日子女子戒毒区近来媒体上常常出现一种药物广告,叫做“福康片”,事实上,它是一种帮助吸毒的“瘾君子”们脱瘾的辅助类药物。它的出现证实了毒品在我们生活中的隐性弥漫。步入新世纪,我们再也不能对毒品保持原先的矜持与藐视。在这种形势下,戒毒所成为人们寄予厚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比如,日本报纸的报道中,曾有这样的提法:“毒品是社会的癌症”。虽然这是用来形容毒品的危害程度,但受到癌症患者的强烈抗议,“患癌症好像伤害了社会一样”,这是媒体不负责任的乱用词语,使患者受伤的心更加重了痛。媒体闻之,立即纠正。日本资深媒体人士加滕隆泽就此指出:报纸是送到千家万户的,因此即便是一个词的用法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对社会具有广泛影响的媒体来讲,考虑当事人的心情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媒体有表达的自由,但这不等于没有限制。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同样的悲剧和痛苦不断刺激情感时,伴随着渐行承受而来的便是日增的麻木——对于“矿难”,越来越多的民众陷入了这种感知困境中,其频繁其严重使得我们还能有什么可说的呢?后一起事故往往是前一起的翻版和放大的“循环定律”在嘲弄政策、制度的同时,更是反复地将所谓的台前幕后一再曝光出来。这个年代的“矿难”对这个年代的我们来讲已无任何“内幕隐情”可言。媒体的追击是为效应,上级的深查是为安抚,而死者妻儿的哀号是为无助和无奈……从这个意义来解,那些“黑矿”以及黑矿主们对于现实社会并未有更多的隐瞒和欺哄,只是事…  相似文献   

17.
无业青年杨某通过“调查研究” ,找到了一个新兴的“就业门路” :冒充新闻记者。据他交代 ,自1996年“从业”以来 ,参加各种会议 ,单“红包”就收了七八万元 ,至于各种纪念品更是数不胜数。公安部门在其家中搜查到的存款就有20多万元。一个假记者 ,5年工夫就轻轻松松白捞了二三十万 ,可见“记者”行当的吃香。不过反思一下 ,在我们这个圈子里 ,真记者中的“蹭会记者”也是不乏其人的。“真记”一旦捞起来 ,胃口可比“假记”更大。杨某只能在会上“蹭”点儿油 ,“真记”捞的门路可广了 ,拉个赞助、搞个有偿栏目 ,几千几万的唾手可得 ;…  相似文献   

18.
纪现鹏 《新闻世界》2010,(12):124-125
福建南平“3·23案”等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戮童案过后,公众对相关报道质疑不断,媒体陷入“犯罪帮凶”的道德困境,进而引发社会关于媒体伦理的反思。本文认为,此类犯罪新闻中媒体伦理失衡,背负道德指责的原因在于,犯罪新闻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这类报道必然面·临较大的伦理风险;媒体对犯罪案件进行深度报道时的一些不当做法则加重了犯罪新闻的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9.
陈俊妮 《青年记者》2006,(11):76-77
2006年3月8日,两个中国记的博客网突然关闭,西方媒体纷纷以这两个博客网被中国政府关闭为内容进行报道,结果造成新闻失实.在这起引起广泛讨论的所谓的“中国博客门”事件中,西方媒体无疑是自取其辱,然而这个事件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西方媒体的“偏见”和客里空表现,对照这个事件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20.
时下的新闻媒体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热衷于话语炒作、制造“话语爆炸”的特殊行当,不信你看:各种媒体对“14岁少女康某被拐案”及其骗局的炒作、对盛名难副的所谓“基因皇后”带基因库回国一事夸大其词的渲染、对“飞黄英雄”之壮举和劣迹异乎寻常的津津乐道、对渝湘鄂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首犯与其红粉帮凶私生活百无聊赖般的喋喋不休,以及曾经对牟其中、何阳之类“名骗”众星捧月般的吹捧等等,这些现象都令人匪夷所思,颇值得新闻界内人士认真反思。现代媒体被誉为与立法、司法和行政并列的“第四种权力”,依据学术大师福柯的观点,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