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马在哪儿     
小蚕比比与家人住在一棵大桑树上。桑树浓郁的枝叶为他们构造了一个完美的家,桑叶为屋,桑叶为床,身边处处是细嫩的桑叶佳肴。每日晨练过后,比比总是和家人一起爬到树顶饱餐一顿。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程,尤其那一条条独木桥,总是摇摇晃晃。但独木桥的尽头[作家小议]小蚕比比的世界本来就不宽敞,每天得沿着一条小道去吃嫩嫩的桑叶。终于有一天比比在遇险之后找到了吃嫩桑叶的新路,于是,全家人都兴奋起来他们找到了广阔的路径。故事很简单,却颇耐人寻味。其一是,人生要有所作为,就要闯出新路来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要有所创新,才会有所成…  相似文献   

2.
小蚕比比与家人住在一棵大桑树上.桑树浓郁的枝叶为他们构造了一个完美的家:桑叶为屋,桑叶为床.  相似文献   

3.
在谈到浪漫主义文学时,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经说过:“我有时避开自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苹,是飞鸟,是树顶,是云,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横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是那种形体,瞬息万变,去来无碍。我时而走,时而飞,时而  相似文献   

4.
那棵老槐树     
记忆中的那棵老槐树,听爸爸说,从他有记忆的时候,就长在奶奶家当年住的大杂院里了。现在想起来,那棵老槐树真的很老,粗壮的树干一个大人都抱不过来,黝黑的树皮上不知爬满了多少条皱纹,但他坚固稳定,每到春夏天,绿叶满枝,树顶像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相似文献   

5.
蚕宝宝     
一只蚕宝宝从蚕卵里慢慢地爬了出来,它伸展了一下四肢,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是一个花红柳绿的季节,它发现自己在一棵树上,周围一片寂静。突然,一只螳螂出现在蚕宝宝面前。“你好!”螳螂热情地和蚕宝宝打招呼。“你好,你是谁啊?”蚕宝宝不认识对方。“我叫螳螂,我们到枝头上看风景好吗?”螳螂自我介绍后邀请蚕宝宝一起玩。“好啊。”蚕宝宝也想看看自己所处的环境。螳螂和蚕宝宝爬上了树顶。只见远处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彩蝶在丛林里时隐时现,到处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树顶的风很大,蚕宝宝看着螳螂那被风吹得飘来飘去的胡须,说道:“风景…  相似文献   

6.
她与树     
边月 《中学生百科》2023,(Z1):96-97
<正>推开那扇尘封的门,我闭上眼,仿佛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我常常会梦见那棵银杏树。从七岁到十七岁,整整十年。梦见夕阳在沉沦的那一刻,爆发出如火的天光,在树顶倾泻而下,染黄了记忆里那条冷清的小巷。小时候,我总是孤零零一个人。一个人上学、吃饭、回家,心里空荡荡的,似乎整个世界只剩下我。在那段坎坷离乱的岁月里,我唯一的温暖就是她。她是我的奶奶,那时候,她明明才五十多岁,鬓角却已斑白。  相似文献   

7.
童年的桑树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桑树,它给了我许多快乐的童年时光,是它伴随着我一起长大的。这棵桑树长在一座古宅的旁边。古宅古朴、漆黑,门口一个巨大的石墩。那棵和古宅一般沧桑的桑树,就属于这座古宅的主人——位八旬老奶奶。她有一个小孙  相似文献   

8.
河狸爷爷看上去很聪明,他希望别人也认为他是最最聪明的。所以呀,他老是去帮别人出主意,虽说别人常常并不照他说的去做。一天,河狸爷爷看见兔子正在一棵大树下跑来跑去。“小兔子啊,你是想爬到树上去吗?”“是呀,我要爬到树顶上去,”兔子说,“站在树顶上,我就可以望见我的老家了。也许还可以看见我的老爸老妈呢。”“那好哇,那你快爬吧。”兔子反复地爬着,可爬得气喘  相似文献   

9.
《学习之友》2006,(5):7-7
一 我在报刊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每次都在一棵大树下谈情说爱。那男孩由于工作关系,常常迟到。迟到了,他每次都不好意思地说一句:“对不起,让你久等了。”那个女孩也总是微笑着回答:“还好,我也没有等很久。”后来二战爆发,男孩出征异国。分手时相约,回来后,仍然在那棵大树下见面。  相似文献   

10.
桑树,我爱你     
我有一棵桑树,是我上自然课时积极举手发言,自然老师奖励我的。当时它只有十几厘米高,两片大叶,几片小叶。经过我的精心培育后,如今它已经长到二十多厘米高,五六片大叶,七八片小叶。这一年中,它可是经历了一场生死劫。在我们学校,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养蚕,我当然也是“追蚕族”中的一员。但由于缺少桑叶,我总是不得已将自己养的那些可爱的蚕宝宝转送给别人。自然老师奖励我桑树,我如获至宝,真恨不得它明天就长成一棵大桑树。我以为给它多浇水,它就能长得快长得壮,于是每天总不忘给它浇两三  相似文献   

11.
桑椹     
今天,我到奶奶家去吃饭。一到奶奶家,奶奶就对我说:“你看碗里有些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啊!一颗颗黑中带紫的小果子,也不知是什么?我好奇地用手拿了一个尝尝。嗯,清甜爽口,味道好极了!“这是什么?”奶奶说:“它叫桑椹,它清凉解毒,你知道它从哪儿来的吗?”“那当然不知道。”我好奇地说。奶奶说:“它是一棵棵桑树上长起来的!”我接着问:“桑树的叶子,是不是蚕宝宝爱吃的桑叶?”奶奶说:“说得对!桑椹就在桑叶上面。我拿起一个桑椹仔细一看,啊!原来是由一些珍珠般的黑粒堆簇在一起,好似一串串袖珍葡萄,真惹人爱!我一口气把它们吃得一个也不剩。…  相似文献   

12.
世事如烟,大多皆可淡忘,但却永远难忘故乡倒水河边的一棵野生的桑树。一棵桑树寄相思,半生漂泊任浮云,静静伫立眺望远方,故乡那一棵桑树在远方如此动人心扉。童年的倒水河,清清亮亮,如歌似吟。一河情韵波光粼粼的荡漾。一棵野生的桑树,不知何时,在河堤的石壁间悄悄地生长,渐渐枝繁叶茂,长得小木桶般粗壮了。一树的桑叶,在风中层层叠叠地摇闪出绿之歌韵。每年桑子渐渐泛红,半熟不熟,有了酸甜味儿时,村中的孩童就一窝蜂地往桑树上爬,尽情地吃那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0月,作为“比比和朋友”课程在北京的首批实验教师,我们接受了课题组的培训,初步了解了“比比”课程,更是新奇地看到课程资料中的一份重要材料《比比和朋友家长指南》。在课程中专门编撰家长指南,反映了“比比”课程对家长工作的重视,指南内对课程简明清晰的介绍和向家长提出的六条具体建议能很好地帮助家长了解和关注“比比”课程,  相似文献   

14.
家就像一棵繁茂的大树,让我们为孩子种一棵“家庭树”,一同分享、回忆家人过去与未来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同学给我一张蚕种,让我养蚕,并告诉我蚕最爱吃桑叶。蚕宝宝出生后,我便四处寻找桑树。终于在大院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棵小桑树。这棵桑树只有一米多高,细细的枝头上长着几片嫩嫩的叶子,我高兴得摘了几片,带回家去了。蚕渐渐长大了,一次能吃好多桑叶。一天,我又去采桑叶时,看见另外几个同学正站在桑树前听一位老爷爷语重心长地讲话:“孩子,这棵桑树还小,你们这样摘桑叶,桑树会死的。”我听了后,心中便埋怨起来:“不就是几片桑叶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哼!这老头儿真烦人。要知道,蚕是这学期得…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在很多同学还在千军万马挤高考这座“独木桥”的时候,为数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已经把出国留学当成自己的一种新选择。大学扩招后,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圆了大学梦,但也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高考独木桥”变成了“就业独木桥”。普通本科生找到理想的工作越来越难,一般企业、一般岗位不愿去,知名企业、重要岗位又需要更高的学历,外资企业似乎更欢迎具有语言优势的归国留学生。在邀种情况下,很多高中学子选择出国留学之路,以使自己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郑铁六中从一个普通中学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美术特色的学校,是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大胆探索的结果。 16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的成功之路。 更新观念,办出特色   我校创建于 1972年,原是一所教学质量较差的普通完中。 1985年,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只有 11. 5%。高中沿着高考“独木桥”也曾苦苦摸索了七八年,但能升入高校的学生真可谓是凤毛麟角,有一年还“剃了光头”。想在“独木桥”上与重点中学一争高低,结果总是年年败北,这不仅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而且使很多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失去了…  相似文献   

18.
一条街道旁,有两棵树。一棵是松树,一棵是杨树。人们从他们身边走过时,总要议论一番:“嗬!那棵小松树长得粗壮挺直,将来一定能长成栋梁之材。看那棵小杨树细小弯曲,成不了材。”听了这话,小松树心里甜丝丝的。街道爷爷好心地对小松树说:“孩子,千万别骄傲,今后的路还长着呢!”小松树很不礼貌地说:“我骄不骄傲关你什么事,闭上你的臭嘴!”说完神气得直摇晃,好像他已经成了栋梁似的。  相似文献   

19.
路旁有两棵树,一棵是小桑树,一棵是小榆树。它们是相处了两三年的邻居。小榆树的树干是笔直笔直的,树枝是细细的,叶子是鲜绿鲜绿的,漂亮极了。人们从它们的旁边走过时,都要情不自禁地赞扬一番:“这榆树长得真不错,将来一定能成材。”小榆树听了,非常高兴,得意地对小桑树说:“瞧你,长得多难看,个子矮,脖子歪,成不了大材。”小桑树听了,没回话,心里挺难过,下决心要往好里长。  相似文献   

20.
小白鸽要送信给一棵桦(hua)树,她听说那棵树长在遥远的北方。她飞过黑压压的森林来到北方,只见眼前是一片雪白的桦林,那棵桦树和他的家人果然站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