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诗话汇编是诗话体的一种新形式,也是诗学批评的一种新体类。叙录宋代存、残、辑、佚的近二十部诗话汇编,用事实摆出宋代诗话汇编发展的轨迹,不难得出诗话汇编成立于宋代的结论。诗话汇编之所以兴起于北宋,至南宋达到高峰,诗话的迅速发展是内因,宋型文化的推动和雕版印刷事业的发达是外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诗文评点的承传,在体例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传中夹评之体,二是选评批点之体,三是评中带校考之体。古代诗文评点体例的承传,从内在生成着文学评点的骨架,影响着文学评点的流程。  相似文献   

3.
历代冠以《东坡诗话》之名的书籍至少有四部:日本近藤元粹编《萤雪轩丛书》本《东坡诗话》(本自陶宗仪《说郛》)及其《说郛续编》、元代陈秀民《东坡诗话录》、清代无名氏诗话小说《东坡诗话》及今人王文龙《东坡诗话全编笺评》。此外,《纪诗》《东坡志林》《东坡题跋》等都与之关系密切。《东坡诗话》在早期四部书目的著录中一般归入子部小说类,反映了早期诗话多闲谈纪事、与小说间的界限模糊的特点。《东坡诗话》的历代名字不一,原因是多方面的。诗评体《东坡诗话》是历代不断辑录散见在东坡文集中的论诗条目而成。早期著录在小说类的《东坡诗话》实际是诗评体的《东坡诗话》,真正有情节的小说体《东坡诗话》是明清通俗小说兴盛之后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代文学纪事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以孟繁《本事诗》为代表的纪事之体的承传。二是以计有功《唐诗纪事》为代表的纪事之体的承传。文学纪事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决定和影响着历代文学纪事的表述方式及面貌生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分类选编的承传;二是分体选编的承传;三是分人选编的承传。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为诗歌选本发挥欣赏、批评与文献传播的多方面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梧门诗话》是蒙古族古代汉文文论中的一部论诗专著,也是清代卷帙浩繁的诗话体著作之一。它产生在中国古代文论的大环境中,而又继承和发展的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传统观点,尤其受到了王士祯的《渔洋诗话》和袁枚《随园诗话》的直接影响。但作者法式善并未盲从王士祯和袁枚,从而使其《梧门诗话》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搜集广泛、理论独特、品评公道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香奁诗探微     
香奁诗探微袁曙霞香奁诗也称奁体、艳体,是唐末流行的一种诗风。其代表人物是唐末的韩,编有《香奁集》。严羽((浪诗话》说:“香奁体、韩之诗,皆据裙脂粉之语。”韩在《香奁集序》中也称:“遐思宫体、未降称庚信改文……柳巷青楼、未尝糠批、金闺绣户、始预风流。咀...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作为中国古代诗话体文论的开山作这一点,已为大家所熟知。然而,关于《六一诗话》的理论意义,却鲜有提及者。郭绍虞先生曾指出:“欧氏学有根柢,故是书虽取随笔体裁,不成系统,然细加抽绎,不难窥其全貌。正不能以此为不甚经意之作而轻率视之。”鉴于欧阳修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我以为,对《六一诗话》进行一番研究,对于全面了解欧阳修的文学观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即试图作一引玉之砖,谈谈个人对《六一诗话》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南宋后期,魏庆之编的诗话总集——《诗人玉屑》是对宋人诗话的集成性选编,从保存南宋诗话资料的意义上来看,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诗人玉屑》的诗法论为当世及后代诗歌创作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命意"说所提倡的诗学思想与创作理念尤为重要,堪称中国古代诗学举足轻重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学评点的承传,在评点体例上,有传中夹评之体和选评批点之体的承传;在评点方式上,有言简意赅的精评方式和浅易周遍的细评方式的承传;古代文学评点的承传,从内在生成着文学评点的骨架,影响着文学评点的流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对“韵”的论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古典诗论对“韵”的论说,二是古典词论对“韵”的论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韵”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韵”的创造与生成的考察。我国古代文论对“韵”的论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韵”的审美范畴提供了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中唐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整体进入范古时期。从宋代至明代,范古模式经历了由江西诗派诗法之学到明七子派格调论的演进。诗法之学强调对古代典范作品语言及诗意构成方式作知识学研习,指向一种多样化的创作尝试;格调论着重于格调意趣的整体领悟,标举一种浑朴圆融的审美境界,以各体诗的原初形态为高格正体加以追摹。这两种范古模式的矛盾代表着不同时代的诗学旨趣。  相似文献   

13.
“味“是中国古典诗论的核心范畴,是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古典诗歌理论.从美学角度对中国古代诗味理论进行梳理后认为:古人“以味说诗“的理论已经上升到了诗美的极致,历代古文论家经过不断努力为我们确立的以味说诗的文学观念即使在西方文论大量涌入的今天,也依然有她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唐清辉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127-129,132
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并以之负载语义,是汉语语音的最基本特点。表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语音节奏和语义节奏,常常是相互重合的,而诗是主情的,通过诗行的变化,使得诗歌的情感和音乐融合一体,产生了活泼、灵动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5.
从音、词和句三个方面探讨了英国古诗与中国古诗之间的差别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三种典型小学语文教材中诗词内容的编选及教学实践考察,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诗词内容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因不明对仗而出现编错、读错问题,因不知平仄而出现的标音、错读与版本选择问题,题目标注不够精确问题,古今声调、韵母演变与注音问题,以及绝句和律诗等潜在问题。为此,提出改进建议: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诗词格律知识的教学要求;请权威诗词专家参与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与审核;加强师范类大学中文系学生的传统语言学和诗词素养教育;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诗词知识培训,提高教师诗词修养;借助吟诵体验诗词格律。  相似文献   

17.
本从多方面考察诗话创始之初的宋代诗话与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关系,认为早期诗话不是诗歌流派的纲领,也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流派的成长起提挈作用。宋代诗话很大程度上是党同伐异,而不是基于理论探讨,但诗学论争客观地促成诗话由漫谈诗的一切转为系统地谈诗学。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粹表达。文章从古典诗词与文化传承出发,以经典个案与整体把握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探讨古诗词言语教学中的文化体现,促进学生整体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我们仍需要考据学的实事求是精神。从史实、文化常识、音韵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归纳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教学中的考据学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为中国品诗之祖、诗话之源,而清诗话则代表了古典诗学的鼎盛与繁荣。本文结合量化分析和学理分析,拟把作为源流关系的钟嵘《诗品》与清诗话略作比较观照。通过《诗品》对清诗话影响概观、《诗品》对清诗话诗学理论的影响、清诗话对《诗品》诗学理论的反拨三个层面的研究,探讨了《诗品》影响清诗话的综合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