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伟 《中学教育》2001,(3):24-25,8
“要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长期以来,这句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奉为经典,它把教师比作一桶不,把学生比作一杯水,意思是说教师的知识量只有多于学生,才能驾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这一角度讲,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一桶水”是怎样的“一桶水”?是“死水”还是“活水”?是清新的还是变质的?教师是如何给予学生“一杯水”?是灌输还是引导?现实的教学实践已暴露出了这一传统教学观的许多弊端,如重物轻人、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等。因此重新审视并超赵这一教学观念,对于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胜启 《现代语文》2004,(5):42-42,41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难以耕种的田地.教师们往往费尽心机,结果却不尽人意。原因在于.过去的应试教育一直重“文”轻“人”,只重教“文”法,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自己的表达.鼓励他们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要围绕这一点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科学教学中。通常存在“重知识、轻能力、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倾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考试的导向作用外,还在于教师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时目标不清、内容不明、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但在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学问题,不谈学生,不研究学生“学”的问题。这所谓的“重教”并不符合教学管理规律。重教轻学的教学管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牛不吃草强按头”,造成“厌学”现象严重,“教”也成了低效甚至无效劳动。与之相反的是另外一种情形:课程改革了,教师“鳃脱”了,课堂教学完全是一种“放羊式”的管理。这样的“重学”,  相似文献   

5.
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四重四轻四割裂”。“四重四轻”:重教学设计,轻课堂驾御;重少数思维活跃学生,轻全体学生;重认知性课堂目标实现,轻思维训练和思维品质培养;重应试能力培养。轻全面素质培养。“四割裂”:割裂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割裂主体与主导的;割裂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统一关系;割裂传统教学合理因素与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提起作,学生怕,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作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质量,重目的轻过程。没有生活经历,学生只好“闭门造车”,天下章一大抄,你抄我来我抄他,一本经典作选在手,就“打遍天下无敌手”。同一件事例,以不同的版本出现在学生不同年级的作中。这是学生的悲哀,更是语教师的失职。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是不容乐观的,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滞了语文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集中表现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的“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课堂操作,轻基本素养;重科内学习,轻科外涉猎;重作文指导,轻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8.
曹勇兵 《数学教学研究》2007,(1):F0002-F0002,3,4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注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仍然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亚业 《甘肃教育》2007,(11S):21-21
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其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讲得多、练得少,而且练不得法:二是重形式,轻内容,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可以说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就在于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在这方面交际法语言教学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我们把它们分别称之为“真实的阅读”和“真实的写作”.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真实的写作。  相似文献   

10.
两年来,笔者深入中学英语课堂听课近百节,发现课堂存在问题较多,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低。英语课程标准出台已多年,然而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的领悟还不够,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不能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中学英语的实际教学面临着一个让人忧虑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英语学科的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口语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加上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这样一来,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下面笔者将提出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1.
积极探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目前应试教育对中学化学教育的影响很大,教师常常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让学生学化学,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这是现在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向来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者”在作文教学时陷入了以下误区:受模仿范例的束缚;作文测评重形式而轻内容;作文教学脱离实际这三大误区,针对以上误区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 ,作为教学百花园中小花之一的“尝试错误”教学法 ,也应在语文教学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尝试错误”教学法是教师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 ,教师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 ,人为的设置一些思维“陷井” ,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 ,发现错误 ,进而修正错误 ,从而获得比正面的直接的习得更牢固的真知。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的局面 ,给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角度。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 ,往往重“教”轻“学” ,重“知”轻“思” ,重“灌”轻“导” ,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器 ,教师把正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走进中小学语文课堂,你会发现,眼下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重讲轻读,或重问轻读。这就使得本来不大的阅读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当然也就无法谈到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这几年语文教学虽进行了改革,但不少课堂还是“一言堂”、“满堂灌”,一节课45分钟的绝大部分时间仍然被老师垄断,甚至到下课铃响了还在讲。  相似文献   

15.
练习是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温习、巩固、消化和应用课堂知识,训练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使我们在政治课的练习中存在着“重让学生按教师的思路、教材的标准做作业,轻学生的探索和质疑”、“重知识训练,轻能力培养”、“重练习数量,轻练习质量”这“三重三轻”的倾向,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抑制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影响了练习效益的提高。怎样改变这一状况呢?求变求新,把练习引向深入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卢剑辉 《时代教育》2007,(9Z):83-83
物理新课程与老教材相比,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即在实验教学上。过去,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很多教师只注意了“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未能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就是出现大量学生“手脑倒置”,“高分低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由于研究时间、实践经验、理论高度等方面的限制,一些教师在片段教学中存在误区,出现了重“表演”轻“落实”、重“施教”轻“教学”、重“传统”轻“创新”等问题,影响着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高。如何有效避免片段教学误区、创新设计片段教学,是亟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探讨新课标导向的片段教学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何倩雯 《贵州教育》2012,(17):34+43-34,43
小学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从“审题”到“选材”、“组材”,直至“修改”、“评价”,做了大量的探索,可是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小学生作文重形式轻内容、重能力训练轻动力激发,重教学价值轻生活价值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本文在《小学生作文价值取向》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谈一些个人的经验和思考,以期对开拓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当前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知”轻“能”、重“外”轻“内”、重“写”轻“说”、重“文”轻“境”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网络技术改进作文教学。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为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了条件,扩大了学习时空,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有利于促成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网络作文的教学设计网络作文教学依靠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借鉴传统的作文教学经验,按照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创的顺序,…  相似文献   

20.
黄珍 《陕西教育》2007,(10):17-17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寓言。它们都是通过讲述一个情节简单、形象显明的故事,进而告诉人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每则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通过寓言教学让学生分析寓言形象,了解故事内容还不够,还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寓言教学的难点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