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资进入中国出版业的四种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中国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步骤,外资出版机构投资、参股进入中资出版企业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随着<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的颁布,以及图书发行和零售市场上频繁的资本变动,国际出版企业进入我国出版体系的路径也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2.
图书市场的流变与图书采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形势相适应,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图书市场显得异常活跃。全国现有出版社506家,比1977年增加三倍多,出版总量大幅度增长。据统计,1988年全国图书出版种数、印数和印张,比1977年分别增长412%、88.1%和128.6%。图书发行实行多渠道向读者供书,销售册数和金额也有了显著增长。但是,同整个  相似文献   

3.
教辅图书无论在图书零售市场还是系统发行市场都是份额最大的一块蛋糕.据统计,2001年我国大陆566家出版社就已有528家进入教辅出版领域,近两年来这一数字又有所攀升.教材教辅是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因为如此,许多出版社对教辅图书的出版情有独钟,正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我国图书发行市场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这其中对图书发行企业的宏观构成和经营管理的冲击最为显著。当图书发行领域受到巨大冲击后,会对图书生产产生反作用,进而影响图书出版领域。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图书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因为诸多历史因素,国有图书出版业在图书产能、品种结构与发行终端上都一时无法满足图书市场的巨大需求,于是首先从图书出版业下游的零售环节出现了第一批民营小型书店和书摊,作为新华书店系统的"补充"力量用以解决广大读者"买书难"的问题。几乎与此同时,更有诸多民营图书发行公司在谋求资本增值的商业理性和"刊布经典"的人文理想之双重因素作用下向图书出版的核心领域——图书策  相似文献   

6.
发行变革带来挑战 国家对图书批发和零售的开放,促使图书发行领域进入一个变革和重新整合的阶段.新华书店在某些方面的垄断将被打破,并开始体制转型、规模化经营、上下游整合等调整措施;外资与民企纷纷进入图书发行领域,在探索各种规模化经营方面勇于尝试,快速抢占先机,推动了大型图书城、连锁书店、图书俱乐部、网上书店、超市书店、专业书店等一大批新型图书零售与经营模式的发展;分销体系也在酝酿着巨大的转型,包括大型批发商的出现、从出版到零售的扁平化渠道开发等等.这些事实都说明,发行领域的变革已经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7.
我国图书业的发行业务基本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分为"主渠道"--新华书店;"二渠道"--各类民营书店;出版社旗下的社办发行.在图书销售领域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之前,新华书店之所以能占据图书发行的龙头地位,是因为它拥有两把独一无二的"上方宝剑":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和教材发行权.然而,随着图书发行市场逐步放开,新华书店赖以生存的政策优势正在丧失.在图书竞争,尤其是教辅图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能解决好发行这个问题,谁就获得了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业界动向     
图书出版是否已成为夕阳产业?为出版产业寒冬送暖;出版市场存在其他看不见的零售通路;发行24年的台湾《推理》杂志停刊  相似文献   

9.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图书零售市场、图书品种结构及营销模式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后疫情时期,各出版机构在对图书的选题趋势、市场需求等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市场预判;发挥专业优势和品牌图书的影响力,以“不变”应“万变”,积极打造精品图书门类,形成图书出版的抗疫合力;利用疫情变化的窗口期,积极探索图书出版的模式和品类,实现多业态、多平台的跨界融合,满足读者需求及阅读习惯的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延伸出版产业链,提升出版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述教育图书包括教科书、教学辅导书、教育研究专著及教师继续教育图书。教科书是系统发行市场的绝对主力:教辅图书无论在图书零售市场还是系统发行市场都是份额最大的一块蛋糕,2001年我国大陆五百六十六家出版社就已有五百二十八家进入教辅出版领域;教育研究专著及教师继续教育图书与其他类别的学术著作或普及性图书相比,固定的读者群也非常大一因此,教育图书是相当一部分出版社、新华书店和民营图书企业经济收益的“生命线”.它支撑着我国图书出版的半壁江山.在图书出版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王毅 《编辑之友》2010,(7):21-23
写这篇文章对我来说确实题目很大,也只能从发行的角度来谈一些个人看法,肯定会有不准确的地方,希望同行提出看法和意见. 文学类图书出版数量稳步增长 这里所说的文学类图书的出版仅包括全国文艺出版社图书发行联合体(以下简称"文图联")所属的文艺类出版社和含有文艺出版专业分工的综合类出版社,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类图书不在其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动态     
《出版参考》2012,(21):4
正本刊讯为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促进出版行业科学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发布《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根据实施细则,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印刷复制企业,从事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及其他印刷品、可录类光盘生产和只读类光盘印刷复制经营活动;继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出版物总发、批发、零售、连锁经营企业,从事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产品发行经营活动;继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网络出版包括网络游戏出版、手机出版、电子书出版和内容软件开发等数字出版企业,从事数字出版经营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细则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在党报党刊出版单位实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后,在报刊出版单位国有资本控股51%以上的前提下,投资参股报刊出版单位的发行、广告等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总署发布实施细则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敏 《出版经济》2000,(4):37-38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图书出版、发行事业的不断快速发展,图书出版、发行业务的逐年上升,图书定价的调整,给出版、发行单位的流动资金带来了更大的需求。对于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序的运行,健康发展,使出版发行系统再展雄姿,成了当前十分重要而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14.
张冉 《出版参考》2010,(14):I0007-I0007
我国图书业的发行业务基本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分为“主渠道”——新华书店,“二渠道”——各类民营书店;出版社旗下的社办发行。在图书销售领域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之前,新华书店之所以能占据图书发行的龙头地位,是因为它拥有两把独一无二的“上方宝剑”: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和教材发行权。然而,随着图书发行市场逐步放开,  相似文献   

15.
图书批发市场面面观张立一、图书批发市场的提出前几年,在发行体制改革问题上,出版界有些同志建议筹建常年的图书交易市场,设立几十个甚至更多的摊位,每个出版社和书店均可租用摊位售书,既可零售也可批发。这一建议后来引起出版领导机关的重视。1988年4月,中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零售企业目前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传统的仓储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图书零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存货成本和存货管理成本,运营成本较高.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零售企业的订货成本又进一步降低.图书零售企业应该抓住机会,在存货模式上进行变革,由仓储式管理模式变革为零库存管理模式.本文给出了中国图书零售企业实施零库存管理的依据,并提出了实施条件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传统企业销售产品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而社群是连接企业和用户的关键,社群的力量将推动企业变革和品牌再造,企业和品牌社群化将成为下一个潮流.网络社群营销影响着各行各业,出版产业也不例外.可以说,社群营销已经成为图书零售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图书编辑不得不重视和研究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由于体制的限制,我国当代的民营书业发端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1982年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民营资本开始涉足属于出版产业链下游的图书发行业开始,民营书业的经营规模由小书摊发展到连锁书店,经营项目由单纯的零售发展成为二级乃至一级批发,经营模式也由个体运营发展到全国性网络建设;由开始的不完善,到现在具有相当的规模,其发展速度之迅猛引起了业界震动.  相似文献   

19.
山西新华书店集团是怎样推进改革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图书零售业在出版行业中率先对外开放,国外资本的抢滩布点,国内业外资本的强力渗透,课本价格的大幅下降,中小学教材的多头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化,以及企业内部体制、机制、观念、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使国有新华书店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挑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实现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必将进行重组和变革,以便完成与国际出版业的接轨。虽然我国目前的图书出版管理仍然很严格,但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在入世一年后将有步骤地对外开放图书零售业务,入世三年后将全面放开图书的批发业务。这对我国各出版社来说意味着将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出版社的分工上来说,图书的营销应该是发行部门的事。在计划经济时代,即使是发行部门,对市场营销也重视不够,更谈不上编辑人员市场营销观念的培养了。随着我国图书出版业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