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儒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其思想中所强调的“仁”“和”对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和借鉴作用。一“、仁”与和谐社会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即是“仁”。“仁”,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有“孔子贵仁”(《吕氏春秋·不二》)的说法。《孟子》对“仁”也作了淋漓尽致的阐述“,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上》)。“仁”是儒学的精粹所在,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仁”的思想贯穿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仁”就是爱人,爱护他人,对别人有同情心,有关心…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想从儒家思想对中国农村人口发展的影响出发,探讨农村人口控制的途径。儒家学派以“仁”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人口思想也是围绕着“仁”而展开的。孔子曾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认为孝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是“仁”的根本:孔子又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治》);曾子也说:“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之北海  相似文献   

3.
读儒两题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亚圣”,正如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所尊奉的正是关于“仁”的学说.在孔子那里,“仁”是一个伦理道德的范畴,其涵义可从三个层次加以认识.一是“爱人”.据《论语·颜渊》一章记载,樊迟问仁,孔子所回答的就是这么两个字.“爱人”意味着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另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两个方面的意思归结  相似文献   

4.
谈到孔子的“仁”,学者常说它有积极的一面即“忠”;讲到行“仁”的方法,则曰“推己及人”。其说直接的、主要的根据是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此话出自《论语·雍也》,是孔子与其学生子贡讨论“仁”时讲的,全文是:  相似文献   

5.
在对诗歌文本的意义阐释上,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刘勰的“知音”说等,都是以探求和追寻作品确定不变的原意为目标的。然而事实证明,这往往既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法完成的。与此不同,《易经·系辞》中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的思想,荀子也说:“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到了西汉,董仲舒更是明确提出了“《诗》无达诂”的命题。他说:“《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春秋繁露·精华第五)刘向也曾提到:“传曰:《诗》无通诂,《易》无通占,《春秋》无通义。”…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中,精华是丰富的。“仁”就字形说是二”、“人”的结合,也即人与人矛盾的统一;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人应“爱人”。(《论语·颜渊》以下凡引自论语者,只注明篇名)现在自然科学有人类学一门学科。孔子的“仁”学可以说就是社会科学的哲学人类学。这是因为,它着重讲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类社会集体生活的文明进化;绝少讲人作为自然物的生理学。它  相似文献   

7.
“仁”,是孔子树立的一面旗帜,也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在这面旗帜上,写着两个显目的大字——维新。它一方面要求“仍旧贯”(《论语·先进》),反对人民群众犯上作乱,极力维护等级制;另一方面,又认为“迅雷风烈必变”(《论语·乡党》),主张对礼进行“损益”和“变易”(《论语·为政微子》)。它终结了古代天神宗教独占思想阵地的蒙昧时代,迎来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春天,准备了汉武帝以后儒学独尊的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8.
寓言故事一向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它常常是有所寄托,有所比喻。《庄子·寓言》云:“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讬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所以《史记·庄子传》说:“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寓言总是通过寄托与比喻来表现深刻的思想。特别是某些不便于直接说出来的,或者是比较深奥的道  相似文献   

9.
道路指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这个词出现较早。《周礼·夏官》:“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古代表示“道路”的词常见的有: 《说文》:“道,所行道也。”徐承庆注:“道,人所行也。”《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本义是道路。《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思想史上,分歧最大,争议最多的,恐怕要算是关于孔子的“仁”了。由于孔子似乎未曾给“仁”下过确切的的定义,因此,从他的学生开始,对“仁”就有着不同的理解。有若以为,仁的根本是孝悌,故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而曾子却认为仁道的根本是忠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里仁》孝悌指的爱父爱兄,说的是己和亲的关系,忠恕指的是为人谋事要尽心,对人缺点要宽容,说的是己和他人的关系。可见,对于仁道,曾子和有若的理解并不一样。到了孟子,则又有新解,孟子说:“仁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的时候,孔子说:“爱人”①,又说“泛爱众而亲仁”②。《十三经注疏〈论语·微子〉》讲:“仁者爱人,爱人谓之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探讨“仁”的历史渊源,对研究孔子“仁”的思想的形成和以“仁”为  相似文献   

12.
陆荣 《现代语文》2006,(10):127-128
《说文解字》:“身,躬也。”段注:“大徐作象人之身。吕部曰:‘躬,身也。’二字为互训。躬必人吕部者,躬谓身之躯,主于脊骨也。”身是专指身体的躯干部分,不包括臂等其他部位,因此汉语里有“身首异处”等词语。由身体的躯干引申为整个身体,再引申为“自身、自己”的意思。杨树达先生《词诠》:“人称代名词,今言自己,往往与他人对待言之。”此种用法自先秦始即已使用。如《孟子·滕文公下》:“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代之也。”又《吕氏春秋·爱类》:“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相似文献   

13.
张志达 《学语文》2002,(4):8-48
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何故哉?”其中的“亦”字,历来的高中课本无注,想是认为当解作“也”,其实不然。古汉语申,“亦”可作表承接的副词,有“又”义。《集韵·昔韵》:‘亦,又也。”如《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国语·吴语》:“乃令左军衔枚溯江五里以须,亦令右军衔枚逾江五里以须。”《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  相似文献   

14.
诗骚短札     
有女如云《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传》曰:“如云,言众多也。”《齐风·敝笱》:“齐子归止,其从如云”,《传》曰:“如云,言盛也。”《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传》曰:“如云,言美长也。”《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祁祁如云”,《传》曰:“言众多也。”《诗》中以“云”喻女者凡此四则,自毛氏而降,至郑《笺》,至《集传》,至清代诸大家,对如云的解释都是如此。而诗人何以以“云”喻女,则不得而知。我以为,用“云”描写女性,当根植于中国人对女性审美之着眼点。中国人同西方人对女性审美着眼点之不同,首先在于中国人看重的是美人的光彩,尤其是面部的光泽,西方人看重的则是形体之曲线。这一点,从古人对女性描写的一些词语可以  相似文献   

15.
李先华 《学语文》2002,(4):47-47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收有《庄子·逍遥游》一文(节选)。《逍遥游》开头有一段话描写鲲鹏之巨大,其文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何谓“垂天之云”?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晋人崔(?)云:“垂犹边也,其大如天一面云也。”近人蒋锡昌《(逍遥游)校释》云:“按《说文》:‘垂远边也。’俗书边垂字作‘睡’。《广韵》:‘唾,边  相似文献   

16.
孔子从事教师工作,大约四十多年,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写道:“曲阜是孔夫子的故乡,他老人家在这里办过多年的学校,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这件事是很出名的。”可见孔子是中国古代很成功的一位教师。为什么孔子能有这样突出的成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便可以知道孔子具有作为教师的优秀品质,也就是他能有这样突出成绩的原因所在。第一,进步的政治思想。“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他的“仁”为核心的。他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论语·颜渊篇》),孔子还讲  相似文献   

17.
孟子人性论及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方光华一孟子人性论的基点孔子在思想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他第一次明确地从人的主体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认为礼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存在;“文武之道,未遂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论语·子张》...  相似文献   

18.
漫话悯农诗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清代诗人郑板桥认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早在《诗经》中就有《七月》、《硕鼠》、《  相似文献   

19.
钱荣英 《现代语文》2006,(10):102-102
激发情感、培养理智、训练操作技能,是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任务。对此,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荀子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予以高度关注。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述而·雍也·为政·宪问》)荀子则强调“善美相乐”,其“入人也深”,“化人也速”,“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乐论·儒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国语·晋语二》:“人皆集于菀,已独集于枯。”《孟子·滕文公》:“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贾谊《治安策》:“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汉书·董仲舒传》:“所著皆明经术之意。”扬雄《逐贫赋》:“人皆文,余褐不完;人皆稻梁,我独藜飧”;《解嘲》:“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陶”。班彪《北征赋》:“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徐干《室思》:“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王粲《寡妇赋》:“人皆怀兮欢豫,我独感兮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