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过程是经由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直至斯大林体系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与20、30年代苏联哲学讨论密切相关的理论发展过程;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过程主要发生在30年代以后,以凯德各夫和科普宁为代表的认识论派对突破斯大林体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全面了解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该体系的利与弊,并由此正确认识和发展、完善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发挥高校力量推进中国特色哲学创新发展首在厘清几对关系。明确在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建设与高校事业发展的关系中,高校要争当推进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明确在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建设与国家全球治理能力的关系中,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创新发展需服务于全球治理;明确在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占主导;明确在哲学理论悬设与实践活动着的人的关系中,实践活动着的人是核心。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变革的实质是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代替旧的物质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超越物质主义哲学体系为前提,以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为根本,以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是“改变世界”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本位、“革命的实践”和以社会进步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名称问题颇多歧义。溯源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并列论”和“混合论”的提法似是而非,违反逻辑,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统一性与建构其科学的理论体系均为一大障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正确定位出发,可以设想一个由总论、分论和史论三部分组成将一般世界观和具体领域观以及自然观、历史观和思维观有机统一起来的新的哲学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人中国之后,就变成了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用汉语文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笔者认为要承继中国文化的变易大流,深刻领受汉语言的最本质性的涵义,即赋义活动;领受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生存论——本体论结构.这种语言由于适合于深刻的哲学思维而能够承担起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在世界莎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以唯物主义为武器,把莎作放到历史发展和阶段斗争中去考察。肯定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但是,苏联莎学却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简化的应用于莎学研究的特点,中国莎学研究受到俄罗莎学特别是苏联莎学全面,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是必要的,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类认识史发展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是可能的,马克思科学形态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内容和思想理论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具备了客观条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需要思考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问题,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地位问题,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列宁建设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到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基本路径。列宁之后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始终在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摇摆。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僵死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相背离;而修正主义则使马克思主义“连根拔起”,彻底否定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根源。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性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契的“化理论为德性”,强调主体的心性修养和内在发展,追求自由德性和自由个性的理想境界,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重新解读,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改造论的补充、深化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贡献是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智慧"说的建构是为了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智慧"说由《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部著作构成,是具有原创的理论、缜密的逻辑结构的哲学体系;"智慧"说是沿着实践唯物主义路子前进的产物,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智慧"说是专业哲学家建构的第一部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И.Т.弗罗洛夫是斯大林去世以后最重要的苏联哲学家,是苏联哲学人道主义化的主要代表,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哲学思想是俄罗斯传统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他在政治上的失败折射出哲学家面对当今人类生存危机时的深刻困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直接“移植”到中国并结合中国实际“改造”、“变形”后的理论形态,也并非在中国从事纯粹学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复合型经验”的分学科(哲学层面)总结。毛泽东哲学就其生成机制、基本特点,抑或主要内容而言,都集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鲜明特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型代表。无特定哲学体系、围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强烈现实针对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特征,而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主要侧重于脱离实际的纯粹学理性推究,无关革命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无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论证;因此,不能混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所谓苏联哲学的中轴线指的是苏联哲学界一贯的实践化倾向,苏联哲学一直围绕着实践化的主轴旋转。苏联哲学界常以激烈的学术争论而令世人瞩目,而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学术争论却都以同一种形式收场。为何科学的理论没有在苏联开出人们所预期的花朵,其原因令人深思。科学社会主义正确地预见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测到前进路上所有可能的状况,人们依然有憧憬沿途秀丽风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其实质是"真正的生活理论"、"真正的生活哲学"。对中国化马克思哲学形态的研究应该加强对马克思生活哲学的中国化研究,在与中国传统生活哲学结合、以解决重大现实生活问题为依据、以生活批判为手段等途径中,建构中国化马克思生活哲学。同时,以马克思生活哲学指导中国的现实生活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基于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期地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归为物质本体论,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重大误解。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难看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超越了传统哲学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的对立,也就是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更深刻的把握一定还要结合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综合把握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表述为劳动本体论,更契合马克思哲学本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引进、初创和成型三个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的存在根据、定义、作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索。回顾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建设,可以发现当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亟待解决五个问题:能否建立一门共认的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教育哲学在中国的生存基础,教育哲学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关系,中国教育哲学学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国家和哲学具有同一性,国家哲学具有虚拟性并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居于主导地位;苏东巨变体现了国家哲学对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价值;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哲学面临着凝聚民族精神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8.
陈波教授撰写的《奎因哲学研究》一书是中国第一本系统研究奎因哲学的专著。该书的突出特点在于 ,作者力图按照奎因哲学的内在逻辑 ,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加以考察 ,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此外该书作者把奎因哲学放在大陆哲学这一背景下进行评价 ,也显新意迭出。书中在评述奎因哲学的同时 ,还表现了对中国学术事业的极大关切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7,1(7):49-54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马克思哲学定位为"生活哲学";最后以马克思哲学为观照标准,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从而深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行政哲学思想,儒家更是形成了行政哲学思想体系。当代中国的行政哲学研究还比较薄弱,不论从研究队伍看,还是从研究的内容、体系、方法、深度等诸多方面看,都有待大力推进。目前的研究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发表了上百篇的学术研究论文,二是举办了8次全国性的行政哲学研讨会,三是出版了10来部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