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论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唆犯的性质问题,刑法学界争论由来已久,本文立足于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在回顾理论界关于教唆犯性质问题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刑法总则第29条关于教唆犯的规定,着重从教唆犯构成犯罪、对教唆犯刑事责任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二重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共犯理论被学者称之为刑法学中的“迷宫”,而教唆犯性质问题绝对可称之为这一“迷宫”里的黑暗地带。如何准确厘定教唆犯性质,成了刑法学人探讨的热点。教唆犯性质的研究,应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加以重新构筑。教唆犯在概念和罪名上具有从属性,而在成立及处罚上又彰显其独立性;二者孰主孰次,既无法也没有必要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3.
教唆犯的未完成形态即教唆犯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在比较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大陆法系国家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法》规定及刑法学界的通行观点,独立教唆犯有成立预备犯的可能。教唆犯的二重性决定了教唆犯的未遂有时表现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但更多的表现为实行终了的未遂。教唆犯成立犯罪中止并不一定要以自动有效地制止被教唆者的犯罪行为或有效防止被教唆者犯罪行为可能发生的犯罪结果为必要条件,教唆犯甚至无需采取任何措施也可成立中止犯。  相似文献   

4.
教唆犯是以教唆他人犯罪这种独特的方式参加共同犯罪活动的。以往对教唆犯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注释刑法学的层面上。本文立足共同犯罪,着重对教唆犯的概念和成立要件从应然的角度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刑法学是法律专业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是每一个学习法律的人都必须加以掌握的。这一点无庸赘述。刑法学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刑事立法也较为完备,加上刑法学实践性强,有较强的吸引力,总体上说,学习刑法学并不难。因此,同学们对于学好刑法学应当有足够的自信。但是,刑法学毕竟是一门体系庞大、内容繁多的理论学科,理论研究并未解决所有问题,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也不尽如人意。同时,由于社会形势的发展,又有  相似文献   

6.
刑法学是法律专业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是每一个学习法律的人都必须加以掌握的。这一点无庸赘述。 刑法学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刑事立法也较为完备,加上刑法学实践性强.有较强的吸引力,总体上说,学习刑法学并不难。因此,同学们对于学好刑法学应当有足够的自信。 但是,刑法学毕竟是一门体系庞大、内容繁多的理论学科,理论研究并未解决所有问题,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也不尽如人意。同时,由于社会形势的发展,又有  相似文献   

7.
论独立教唆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刑法》第29条的规定,我国刑法理论上以被教唆是否犯了被教唆之罪为标准,将教唆犯划分为共犯教唆犯与独立教唆犯两类犯罪人,被教唆犯了被教唆之罪,即教唆与被教唆之间形成了共犯关系,此情况的教唆犯称之为共犯教唆犯;被教唆没有犯被教唆之罪,即教唆与被教唆之间没有形成共犯关系,教唆单独成罪,此情况的教5唆犯称之为独立教唆犯,对独立教唆犯,中外刑法理论上称之为“教唆未遂”,笔认为,此主张不科学,理由在于:从单独犯罪来看,虽然教唆未遂这种独立教唆犯的独立意义不能否认,但是,在共犯教唆犯中,当被教唆犯了被教唆之罪,教唆与被教唆之间具有了共犯关系时,教唆犯就不能独立存在了,即使被教唆得犯而未遂(此情况成立共同犯罪的犯罪未遂),这种共犯关系依然存在,教唆犯仍不能独立存在,它只能与被教唆构成共同犯罪,因此,我们应把共犯教唆犯中的未遂教唆形态即共犯中的犯罪未遂与独立存在的独立教唆犯区别开来,不能将二混为一谈,由于我国立法上在未区分教唆犯不同种类的情况下,将其作为共犯人的种类之一,在刑法总则“共同犯罪”一节中将其包括,这是导致上述理论将独立教唆犯与共犯教唆犯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基于完善我国教唆犯罪刑法立法的需要,本重点就独立教唆犯的概念,构成特征,处罚大批量民共犯教唆犯的异同以及立法完善措施作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8.
刑法学是法律专业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是每一个学习法律的人都必须加以掌握的。这一点无庸赘述。刑法学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刑事立法也较为完备,加上刑法学实践性强,有较强的吸引力,总体上来说,学习刑法学并不难。因此,同学们对于学好刑法学应当有足够的自信。但是,刑法学毕竟是一门体系庞大、内容繁多的理论学科,理论研究并未解决所有问题,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也不尽如人意。同时,由于社会形势的发展,又有许多新的刑法问题有待解决。所以,同学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为了帮助同学们较好地掌握刑法理论,解决学习中业已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疑问,并为同学们进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法在教唆犯这一问题上,完全承袭1979年刑法的规定,只是在法条排序上由原来的26条变为现在的29条。现行刑法对教唆犯的这种定位极易导致在刑事司法中对教唆犯的定罪与量刑无所适从。为解决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困惑,应在刑法分则中将教唆行为单独规定为教唆罪,并以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设定不同幅度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10.
面向立法与面向司法研究视野下的犯罪特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刑法学中有关犯罪特征的争论,其核心就是没有明确在何种意义上讨论犯罪特征问题。从刑法学研究类型的角度分析,刑法学中有关犯罪特征的研究包括面向立法的研究和面向司法的研究,面向立法的刑法学研究认为犯罪的特征是应受刑法惩罚的社会危害性,面向司法的刑法学研究认为犯罪的特征是刑事违法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和英美刑法关于教唆罪的理论相差极大,既有渊源、性质的差异,也有处罚、法律形式、系统的不同,本文在比较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对现存的争议问题,如教唆的性质、教唆未遂、教唆犯的处罚等展开探讨,力求对我国的刑法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教唆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与传统教唆相比,不仅是表现形式的改变,而且有了性质上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唆故意的复杂性,教唆形式的多样性,教唆内容传播的广泛性和教唆对象的不特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教唆行为认定上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由于网络教唆的上述特点,在其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以及教唆对象等方面,都出现了传统理论并不能很好解释的新问题。而事实上网络带给社会生活与法律理论的冲击已经不可避免。由此,在刑法中单独确认该行为的外延和内涵,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3.
犯罪概念需要从语言学上加以分析。关于犯罪的特征,大陆法系的构成要件理论体现了经典模型的特点,而英美法系采取的遵循先例原则则体现了原型模型的特点。在语言学上,将经典模型和原型模型结合起来,能够最有效地解决语义问题,故此,从语言学上分析,我国可引入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混合身份共同犯罪指的是有特定身份者与无特定身份者利用有身份者的特定身份实施的,仅由有身份者才能构成的犯罪。混合身份共同犯罪的核心问题是其定性问题。这一问题一直在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学者们提出了主犯罪质决定说、实行犯罪质决定说、分别定罪说、身份犯罪质决定说等四种学说。这四种有关定性的学说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很难较为完美的解决混合身份共同犯罪的定性问题。笔者提出了以实行行为为混合身份共同犯罪的定性标准,较为妥当的解决了混合身份共同犯罪的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过失犯罪在日本理论、立法和司法界都是观点林立,纷争不已。在过失犯的共同正犯是否成立问题上,刑法理论界有否定说、肯定说和限制的肯定说;立法规定则不明确;司法界有肯定和否定相对的判例实践。在教唆犯和帮助犯的过失共犯问题上理论界也有肯定和否定之纷争;立法和司法均是采取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6.
监督过失是刑法学的一个新生理论。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有关公害领域的重大灾难性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害。为解决此类事故中监督者的过失责任,刑法学中出现了监督过失理论。本文运用监督过失的法理,对监督过失的判断标准、主体范围、实行行为的方式以及因果关系的有无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我国立法、司法实践中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7.
Criminal justice courses offer ideal opportunities to present students with contemporary issues that ideally will encourage reflection on moral dilemmas. In a criminal justice ethics course, students encounter complex aspects of the topic,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ies of ethical reasoning beyond merely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alfeasance, nonfeasance, and misfeasance of practitioners in the system. A supplemental book, whether fiction or nonfiction, assigned in addition to a criminal justice ethics textbook may facilitate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ories of ethics. The ideal supplemental reading should reflect the range of ethical theories detailed in the main text.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authors discuss and evaluate the use of post-apocalyptic fiction, a popular contemporary genre, as supplemental reading in criminal justice ethics courses. A sample criminal justice ethics course writing assignment, a grading rubric, and a discussion of the multiple assessment measures are provided. Assessm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upplemental reading helps students meet the course learning objective, which requires students to identify and apply theoretical models of ethics to specific ethical and moral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8.
NGO是一种非赢利性、非政府、自愿自治的正规化民间公益组织,在现代社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是,对于NGO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经济犯罪该如何加以规制的问题,刑法理论界和实践中都有着诸多不同意见和具体法律规制方法。全文通过一种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认为国内外传统刑法学理论与具体法律文本总共存在着NGO话语缺失、方法陈旧和传统研究的前见性三大缺陷.提出将来应当建立起独立的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刑法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权作为环境犯罪客体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刑法手段打击环境犯罪必须解决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问题。从评析环境犯罪客体的有关学说、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犯罪本质的一般认识、犯罪客体的两大学说、刑法内部结构协调一致性的要求、打击环境犯罪的司法实践等角度出发,应将环境犯罪的客体界定为环境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犯罪构成的类型入手,归纳比较典型的犯罪构成理论,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