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 邓廷桢,字嶰筠,江苏江宁人。嘉庆六年进士,一直在地方上做官。道光十五年,邓廷桢从安徽巡抚调任两广总督。时值鸦片开始疯狂地输入中国,大量白银外流。外国烟贩子不顾清政府多次颁布禁烟入口之法令,用“快蟹”、“扒龙”特别快艇,进行武装走私,成了清政府的一大忧患。 1834年,道光帝曾下令广东水师驱逐洋面鸡片趸船。邓廷桢刚到任时,对禁烟信心很大,认为只要不贪财贿,严令禁止,禁烟一事不难办到。然而,他的查禁命令形同空文。一方面,当清政府下令禁止鸡片贸易后,外国鸦片贩子把趸船移到伶仃洋一带,那里海阔天  相似文献   

2.
血染虎门     
林则徐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人的气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斗志。但是在胜利面前,林则徐对英国人并没有放松警惕。他同邓廷桢、关天培等一致认为,英国人决不会就此罢休。所以,在林则徐接替邓廷桢任两广总督、邓廷桢改任闽浙总督的时候,两人相互赠言勉励,决心  相似文献   

3.
邓廷桢(1776—1846),江苏江宁(今南京)人,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爱国大臣。他曾任两广总督,与钦差大臣林则徐一起同心协力在广东禁烟抗英;后来他调任闽浙总督,领导了厦门保卫战,取得了抗击英军舰队的胜利。但是,英国侵略者利用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攻占了浙江定海,威逼天津。1840年10月,邓廷桢被道光皇帝撤职,到广州听候差遣。他到广州后不久就听说英国要求割占香港与厦门等地。他对这两地都十分熟悉,深知它们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4.
19世纪30年代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禁烟运动是一场全国规模的运动。这场运动是由道光皇帝亲自发动,以林则徐、邓廷桢为代表的广大地方官员积极配合,并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在禁烟过程中,“源流并治”、“宽严并施”等一系列正确的禁烟方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与邓廷桢之间的友谊,是广为人知的历史佳话。道光年间,他们曾并肩战斗在广东禁烟抗英的前线,后又同罪被清廷戍发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在与邓廷桢唱和的谪戍诗文中,非常诚恳而坦然地去面对自我内心深处的念想,表达自己对于革职流放、谪戍边疆的无奈与悲伤。二人在事业上相互支持、理解,相似的患难经历更添彼此信赖。  相似文献   

6.
1836—1839年两广总督邓廷桢在广东的禁烟活动,与鸦片战争前中英关系的演变具有直接联系。邓廷桢在1836年一度拥护许乃济提出的弛禁鸦片贸易的建议,并为此作了积极准备。在清廷决定实施严禁政策后,邓廷桢怀着犹疑、观望的态度执行道光帝的谕令,对伶仃洋鸦片趸船打击不力,但在切断内地鸦片贩子  相似文献   

7.
梁廷枏是道、咸年间广东著名学者,是民间的知识分子,但他究心西事,热心御辱,热情支持林则徐和邓廷桢领导的禁烟和抗英斗争,成为林则徐、邓廷桢禁烟的助手和抗英的谋士,在面对面的对敌斗争中,梁廷枏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且带有近代色彩的反侵略海防思想。  相似文献   

8.
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是清代西北历史地理学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最终在道光十九年由两广总督邓廷桢刊刻流行,与徐松、邓廷桢之间亲密的友谊有关,也与他们共同的经世意识有关。其后的林则徐在陕西巡抚任上给予徐松崇高的评价,也与他在遣戍西域期间对《西域水道记》的深刻印象有关。围绕着《西域水道记》,徐松与邓廷桢、林则徐这三位先后遣戍伊犁的文士的交谊,体现了清代西北历史地理学兴盛的重要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9.
1835~1839年,由于清廷内部对鸦片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广东禁烟的形势更加严峻。邓廷桢在主政广东后,迅速放弃错误的弛禁主张,采取了富有成效的禁烟举措,打击鸦片走私活动。林则徐赴粤主持禁烟后,他给予林则徐全力的支持与配合,从而推进了近代广东地区禁烟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时期新疆禁烟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英国利用鸦片侵略中国的一场伟大正义斗争。这场反侵略斗争,由于得到道光帝和各地爱国官绅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于一八三九年曾在全国各地先后展开。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地广人稀,禁烟斗争开展稍晚,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在以往的著作中,除个别书籍简略提到新疆禁烟斗争外,几乎都没有提及当时新疆的禁烟情况,即使道光朝的《筹办夷务始末》,也没有收入新疆禁烟的奏报。可是,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档案馆)中却藏有未发表的大理寺少卿惠丰和叶尔姜参赞大臣恩特亨额等人有关新疆禁烟的九份奏折,从中略可看出新疆禁烟梗概。这九份奏折是:  相似文献   

11.
李桂屏 《文教资料》2009,(33):97-98
十八世纪末期.英、关等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灾难。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与人民站在一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禁烟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本文就林则徐禁烟斗争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38年12月31日)诏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于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即开展了震撼中外的“广东禁烟”和“虎门销烟”运动,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关于林则徐在这次禁烟运动中收缴、  相似文献   

13.
云南云州(今云县)人杨国翰与浙江有不解之缘。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先后在奉化、诸暨、海盐、仁和、玉环等地为官,勤政为民、政绩卓著。他在奉化时与林则徐的书信往来,触及了吸食鸦片这一当时社会问题,是林则徐最早进行禁烟活动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自1839年3月10日(道光十九年一月二十五日)以钦差大臣的身分到广州,领导了广东的禁烟运动,在广东人民的支持下胜利地进行了抗英斗争,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但是,英国强盗在广东受到打击,转而去浙江攻下防务空虚的定海,又继续北上骚扰以后,投降派便乘机对林则徐大肆攻击,伟大的禁烟运动遭到了破坏,林则徐也由被谴斥而到被革职。从定海失守后林则徐被谴斥直到他离开广州,是他在广东的后期。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定海失守后受谴斥到被革职为第一阶段;被革职后留广州“听候查问”为第二阶段;从奉旨出来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像林则徐(1785——1850),禁烟运动的领导者,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抵抗派的首领。1839年他在广东领导禁烟运动。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后,他领导广东军民进行抵抗。1840年10月,清道光皇帝企图对英国妥协,林则徐被革职查办,并于次年谪戍新疆。这是林则徐在新疆的画像。  相似文献   

16.
云南云州(今云县)人杨国翰与浙江有不解之缘。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先后在奉化、诸暨、海盐、仁和、玉环等地为官,勤政为民、政绩卓。他在奉化时与林则徐的书信往来,触及了吸食鸦片这一当时社会问题,是林则徐最早进行禁烟活动的字记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林则徐《答奉化令扬舟山明府国翰书》的合理解读与论证,可以得出该信的成时间是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该信是林则徐最早进行禁烟活动的字记载,对于研究林则徐早期禁烟活动、林则徐的司法实践及林则徐与杨国翰的关系等极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1785—1850年),清道光时最有见识的大臣,领导了禁烟运动。他是清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8年他任湖广总督时,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禁烟,并连续上书道光皇帝主张严禁鸦片,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他依靠人民的支持和关天培等爱国将士密切配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同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了收缴英国的二百三十七万多斤鸦片。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他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并被充军新疆。他在新疆兴办水利,垦辟屯田,后起用为陕西巡抚。1850年为钦差大臣赴广西督理军务,途中病死。遗著有《林文忠公政书》等。  相似文献   

19.
一、妥协派与抵抗派鸦片战争时期,面对英国的殖民侵略,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妥协派和抵抗派两股地主阶级政治势力。妥协派是指无心抵抗, 一心想向英国妥协投降的势力。代表人物有直隶总督琦善等。抵抗派是指面对英国的入侵,要求清政府坚决抵抗的势力。代表人物有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延桢等。由于道光帝战和不定,因而战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之死     
“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这是林则徐在充军伊犁时,写赠老战友邓廷桢的诗。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前来广东查禁鸦片,曾依靠群众在广东沿海多次击退英军进攻。但他最后被诬,流放新疆之伊犁。关于林则徐的事迹,人们知道的甚多,然而他的忠灵在何处归宿,知道的人似乎还不多。据《清史·列传》:林则徐“行次广东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