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幸福教育是“概论”课程的内在要求。“概论”课程回答了“幸福是什么、怎样实现幸福”等问题,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提供了科学指南。幸福教育要求下“概论”课程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营造幸福的教学氛围,还要鼓励学生学会享受幸福,最终能够自己创造幸福。课程通过时事讨论、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沉浸式”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师生平等互动,培育师生共同体意识;将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理论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自主创造幸福资源,从而完成培育学生幸福感的教学使命,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学会感恩非常重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长的掌中宝,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就是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他们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帮助之恩!  相似文献   

3.
赵丽荣 《学子》2012,(1):29-30
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是化解一切矛盾的一剂良药,心如果融化了,万事可解。锦囊:“感动+打动”是走入学生内心世界的基本策略,用“自我体验式”的教育让学生去体会被关心的幸福,并学会如何关心、包容、谦让他人,当学生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他才学会体贴包容。会爱别人的人才是幸福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是学会欣赏他人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认真倾听,在评价他人时才能做到全面准确。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发言的同学还没回答完,便有个别学生插进话来,或是一直在那边喊,让我来,让我来,而真的叫到他们时,他们的回答中又会出现别人说过的答案。还有的学生干脆不听,做小动作,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细细想来,孩子们不善于欣赏别人,原因还是在我们教师身上。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关注较多的是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更不太注重引导坐在座…  相似文献   

5.
谢昭瑜 《辅导员》2013,(4):46-46
<正>在社会生活中.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那么,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他人。小学生只有学会欣赏他人.才可能有和伙伴合作的基础。一、思想先行,学会欣赏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人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要想让学生养成欣赏他人的好习惯.首先应该让学生觉得:这个习惯是我盼望的,对我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我才是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受尊重,才可以多交好朋友。所以.我们首先是利用班队会、实践活动等一切契机.让学生知道,学会欣赏赞美他人十  相似文献   

6.
<正>班队活动是现行学校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门活动课程。善于组织和利用班队活动课,能让学生在班队活动课上充分秀出个人才能,让每位学生能充满自信,相信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宽容,学会自我批评,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学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生活中,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那么,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他人.小学生只有学会欣赏他人,才可能有和伙伴合作的基础. 一、思想先行,学会欣赏 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人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要想让学生养成欣赏他人的好习惯,首先应该让学生觉得:这个习惯是我盼望的,对我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我才是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受尊重,才可以多交好朋友.所以,我们首先是利用班队会、实践活动等一切契机,让学生知道,学会欣赏赞美他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回顾杜威,教育无目的并非真正没有目的。“教育无目的论”以其教育本质为理论来源,阐释教育并非无目的,其目的真正体现是关注到个体短期与长期发展的和谐统一。从而给予我们现实关照,我们的教育目的理应是追求学习者慢成长的生活为目的。展望当下,其“教育无目的论”给予教育者一定的现实意蕴,聚焦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并帮助塑造自我;塑造自我的同时教予学生学会活在他人之中;不要只顾眼前得失而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美国安妮·弗兰克如是说。是啊,人生在世,就应该追求幸福!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帮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该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做好奠基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热切祈求着拥有幸福人生,热切希望着能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而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这世间没有救世主,要帮助别人,我们得先学会帮助自己。只有自己内心充满阳光,才能把阳光洒向学生。  相似文献   

10.
“赞美别人的同时,自身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马克·吐温说得很到位。在着力提倡赏识的教育中,大多数人把赏识的目光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很重要的教育,那就是让孩子去赏识别人。如今的孩子大多因独生而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缺乏协作精神。而当今社会,更需要具有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人文精神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他人、看世界。  相似文献   

11.
华志益 《教育》2014,(12):73-73
学会感恩,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是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更要在此基础上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好.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获得爱与付出爱是同样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他人的内心情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的定义与由来感恩的定义“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是为了让人学会生活,让人懂得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追求生活的意义;让每一位求知者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实践;让人在文化的继承和超越中实现“自我对话”与“人的大写”。教育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纯真、充满智  相似文献   

13.
林秀琴 《教育》2014,(3):52-53
学生怎样阅读,就会怎样生活。“师生共读一本书”就是让教师成为诗意的点灯人,让教师和学生过…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什么书、怎么读、如何彰显共读意义就显得尤为蘑要,而激发兴趣、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挑选读物;  相似文献   

14.
<正>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是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幸福完整,教师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激发潜能,在不断成长中绽放自我的光芒,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期待着,并为之不懈努力!——朱永新提起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可谓是知者众多。为什么这么有名,可能与他所倡导的教育哲学有关: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话  相似文献   

15.
新生命教育区别于以往工具化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生命教育。它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美育中的音乐教育在塑造“人”的感性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生活中.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那么,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他人。小学生只有学会欣赏他人.才可能有和伙伴合作的基础。一、思想先行,学会欣赏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人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要想让学生养成欣赏他人的好习惯.首先应该让学生觉得:这个习惯是我盼望的,对我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我才是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受尊重,才可以多交好朋友。所以.我们首先是利用班队会、实践活动等一切契机.让学生知道,学会欣赏赞美他人十  相似文献   

17.
学会感恩,要求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当学生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爱护别人,怎样去帮助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感恩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是生活中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当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媒体中传播的不良信息正逐步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下滑。  相似文献   

18.
欣赏,是对他人真诚的尊重和信任;欣赏,是分享别人成功的喜悦;欣赏,是宽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欣赏,是善待他人的友善。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与欣赏,同时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相似文献   

19.
当下,幸福作为一种教育文化被众多学者引入学校,通识教育成为培育大学生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识教育的功能重在教化,即通过通识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使学生对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深切的体验与感受,能够在与自然、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让大学生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关键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的落实,当务之急是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人生活的主题,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是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幸福意指一个人热情而又执着地面对生活时所幸遇的一种和谐、惬意的存在状态。指向学生幸福的教育行动是多元化的,培养生活能力、教会学生欣赏、培育卓越品性、优化生活方式等都是教育者把学生引向幸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