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对“碰撞危险”、“紧迫局面”和“紧迫危险”未作明确定义。为正确领会和遵守《避碰规则》,本文试就这3个术语的含义和区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晨载 《美育学刊》2020,11(1):I0007-I0007
美国著名批评家、艺术史家迈克尔·弗雷德的艺术史经典《专注性与剧场性:狄德罗时代的绘画与观众》于2019年10月出版,“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又添一本新译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曾于2013年出版弗雷德的第一部中文译本《艺术与物性:论文与评论集》,如今这部译著的出版,弗雷德艺术研究的面貌在中文语境里正逐渐变得清晰。  相似文献   

3.
《常用文言虚词词典》(陕西师范大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编写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简称《词典》)在“其”字条的助词类第二义项“用在句中,使语句和谐匀称。可不译出”下,列有《左传·僖公十五年》“以德为怨,秦不其然”一例,译为“把恩德当做怨仇,秦国必不肯这样(做)的”。我以为不妥。“秦不其然”的“其”字,用在否定副词“不”后、动词谓语“然”前,并不是助词。它在句中的作用不是“使语句和谐匀称”,而是与用在否定副词“不”前的“其”字一样,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揣测、估计。它不是“可不译出”,而是可译为“大概”、  相似文献   

4.
温克尔曼在《论感觉艺术之美的能力及其养成》一文中提出艺术感受力的相关理论,他将理想的感觉能力比作“石膏浆液”,相应地,又以“热”描述艺术对象对观赏者的效果,这两点及其相关的艺术批评与艺术史学共同指向其感受理论的具身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历来《论语》的注家极多。由于注者的思想观点不同,加之《论语》言词过于简略,所以释词析理多所分歧,这里,仅就《论语》的第一篇第一章试作辨析。(一)词句内容辨一、辨“习”一般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把“学而时习之”的“习”解释为“复习”、“温习”、“诵习”等,译为“学了又经常复习它”。这是不完全符合原意的。“习”在《论语》全书中共用三次:  相似文献   

6.
宋艳艳 《美育学刊》2023,(3):114-120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结束了义务教育“音乐”“美术”“艺术”3个课程标准并存的局面,开启了艺术教育全国统一标准的新时代。新版艺术课程标准将艺术课程内容规定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的一体化体系,采取“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和“分段式”教学模式。新标准在3~9年级艺术课程的音乐学科设置了6项教学任务,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新要求,同时也对培养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师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专业提出了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7.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以形写神”涉及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审美评价标准等文艺理论问题,约略追溯“形似”与“神似”这对术语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一下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对艺术的真实性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对“左联”的影响,首先是“新写实主义”的引入。所谓“新写实主义”,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家藏原惟人提出的理论。1927年,藏原惟人写《到新写实主义之路》一文,他要求作家“获得明确的阶级观点”,“用无产者‘前卫’的眼光来观察这世界,而把它描写出来。”他所说的“前卫”的眼光,也就是“能够真实地在其全体性及其发展中观察这个世界者”。藏原又提出,必须“从过去的写实主义继承着它对于现实的客观的态度”,“把现实作为现实,没有什么主观的构成地、主观的粉饰地去描写的态度。”此外,藏原惟人还在其它文章中阐述了“新写实主义”理论问题,藏原的“新写实主义”理论在具体主张方面存在着悖逆现象。不过,他强调“明确的阶级观点”和“对于现实的客观的态度”和严正写实的手法是其理论的主导。  相似文献   

9.
舒志锋 《美育学刊》2020,11(2):74-80
20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艺术是一场影响深刻的艺术运动,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促成了公共艺术、大地艺术、施行艺术的兴起,更重要的是使得艺术的阐释范式从“视觉”转向“知觉”。在这一艺术理论的“知觉”转向中,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开始被艺术理论家所关注,成为当代艺术批评重要的理论资源。总体来说,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在“表达”“场域”与“气氛”三个方向被应用到极简主义艺术的阐释中,安东尼·卡洛的雕塑、理查德·塞拉的作品《转换》以及建筑现象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蕴含着深刻而又丰富的美学思想,除了反映艺术与现实审美关系的“摹仿说”以外,他还认为,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艺术真实应超越生活真实的局限;可然律与必然律、可能性与可信性的互渗整合;情节与性格的统一;生活丑向艺术美的生成;有机整一的完美结构。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不但体现了中庸的美学思想,而且也揭示了艺术创造的一般原理,反映了理论的深刻性、丰富性、永恒性与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元代观画理论承继宋代而来,在探讨如何欣赏“高人胜士”画作的问题上,汤垕《古今画鉴》标举“天真”之说,对宋代的士人画精神进行了有力弘扬,并初步建构出中国绘画史上追求“逸趣”的流派统绪。元人的题画艺术将诗性思维融入绘画欣赏中,在人品胸次、人格境界以及艺术精神等层面进行解读。题画艺术的情感性与观画品鉴的理论性相互辉映,共同推动着元代文人画的趣味发展与艺术诉求。  相似文献   

12.
尼采《悲剧的诞生》一书通过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探讨了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用以及人生的意义,申明了其“审美至上”的美学理想,肯定了真艺术的作用,并藉此希求通过复活真正的希腊艺术精神,高扬生命的价值,拯救颓废的灵魂,在反拨“理性至上”原则的基础上为我们把握真理提供了另外一种新鲜的向度,从而体现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见《论语·公冶长》)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的杨伯峻编著的《论语译注》把“敏而好学”译为“聪敏灵活,爱好学问”.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给“敏而好学”作注:“敏捷而又努力学习”.以上两种理解均不妥.关键在于“敏”字在句中应如何解释.新版《辞源》1346页“敏”字的第三个义项是“勤勉”,举的第二个例子就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辞源》认为“敏”在句中应解释为“勤勉”.我认  相似文献   

14.
事实上,早在2011年“艺术学”从“文学”中独立出来并升格为一个新的学科门类时,一个最为核心的判断就应当毫无疑问地成为一面凝聚共识的旗帜:如果有一门从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建筑等最为古老的艺术类型到影视、设计、数字多媒体、装置、行动、混合媒材等现代、后现代艺术皆可涵盖的、被统为“艺术学”的学问,那么就自当有一种在形形色色的各艺术门类之间探索共通性,进而说明此“学”区别于其他学术之特殊性的“元理论”,方能回答此“学”何以成立。“艺术学理论”因而正是构成“艺术学”这一门类的核心支柱。  相似文献   

15.
解放色彩,让色彩发挥其主观性和自律性,这是马蒂斯对现代艺术在色彩审美方面的重要贡献。通过融入世界诸多地区的视觉资源和艺术形式的实验,马蒂斯开创了光与色的全新领域,引导当时的西方艺术界进入“形式主义流派”的阶段,奠定了马蒂斯在印象派之后的大师地位。马蒂斯的绘画思想和风格充分展现在其经典美术作品《舞蹈》中,通过色彩、线条、构图上的探索创新,突破西方传统绘画的思维模式,将色彩作为绘画的核心要素加以实验和创造,利用线条、构图等方式,引导参与绘画情感的共建,革新了当代艺术的审美意识,并对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文化、艺术的概念解读 “文化”在德文为Kultur,在英文与法文均为cul-ture,从拉丁文来:拉丁文cultura有几种含义:第一,耕种;第二,居住;第三,练习;第四,留心或注意;第五,敬神。文化学的奠基者泰罗(E·B·Tylor)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1.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人类早期历史与文化发展之研究》1865)2.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原始文化》1871)。中文所用的“文化”,大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自觉的本质主义艺术定义是否对后现代艺术具有普遍的解释有效性,美国分析美学家诺埃尔·卡罗尔对迪基的制度理论、列文森的历史性定义、斯特克的历史性功能主义、丹托的艺术世界和艺术终结论进行分析与批判,指出制度理论是循环性定义、历史性定义和历史性功能主义太宽泛,艺术世界和艺术终结论为循环论证。因此自觉的本质主义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识别后现代艺术,但普遍存在的逻辑循环和太过宽泛等问题,使得反例依然不能杜绝。在卡罗尔看来,封闭的艺术定义无法将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实践容括进来,将新的艺术形式硬塞进一个陈旧的艺术定义中,无异于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18.
1关于培训的理论综述1.1“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佛睿思特教授在1965年《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首先提出,佛睿思特教授的学生彼得·圣吉1990年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明确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全新理念,学习型组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我国一直把俄语译为“体育”,这一术语已在我国广泛流传。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的社会学含义得到了发展和扩大。因而,国际上在探讨(下文缩写为)含义时,有人把它称之为“身体文化”。近些年来,我国体育理论界也有人提出应译为  相似文献   

20.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问世以来,受到社会,尤其是文坛的极大关注。历经荆棘丛生、吉凶难卜的道路终于走上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奖台上,贾平凹浩叹这是“上帝的微笑”,足见出《白鹿原》的艺术分量。《白鹿原》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提供的艺术信息是相当丰富的,但一个令人欣慰的重要信息却被人们忽略了: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以来的悲剧艺术在小说领域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