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结合校本教研的要素构成和运作特征,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教研目标、文化、实践、评价等多个方面着手,使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校本教研实践的重点.可采取以下措施:调整教研目标,使培养教师核心素养成为重点研讨问题;重构教研文化,形成引领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风气;扩展研讨范畴,建构针对性补充教师教育知识的内容格局;发挥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必须抓住一个“真”字,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结合“学生提问的困境及其教 学对策”的数学教研活动个案,我提炼出了三个主要开展策略真问题是撬动教师投入教学研究的原动力,真实践是推 动教学研究融入日常教学的切入点,真研讨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跳板.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新课改的重心在课堂.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教师。英山县孔坊中学不断探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同题异构”和“同题研讨”两种校本教研模式。从校本教研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及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螺旋式研课为主导,带动校本教研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对引领教师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专题调研-主要观点回放多数教师欢迎集体研讨,欢迎有专家指导的研讨,认为随时随地的交流比目前常规的教研更有效:“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是当前学校集体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研活动中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研讨风气有待进一步开创;教师对“专业引领的要求强烈,但实际得到的支持明显不足”;项目工作预研区和非预研区,校本教研情况有着比较大的差别,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王洁  顾泠沅 《上海教育》2005,(9A):36-40
专题调研—主要观点回放 多数教师欢迎集体研讨,欢迎有专家指导的研讨,认为随时随地的交流比目前常规的教研更有效;“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是当前学校集体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研活动中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研讨风气有待进一步开创;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就是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和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在活动中思考、讨论、相互交流,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催生教育智慧,孕育教学灵感“。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校本教研对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成长,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实事工程”。然而,纵观近年来的校本教研,教师并没有从中取得多少收益,获得多大“快感”。我们对校本教研的“症状”进行了一次全面“会诊”,并开出了相应“处方”,以供有关人士参考。“症状”一:教研制度不健全,研讨流于形式“病因”:一些学校的教研组形同虚设,其作用无非是…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井陉县的校本教研,打破了传统形式与内容,提出了“备-议-聚-听-研-记-升”的有效校本教研模式,对促进教师业务素养和专业成长、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备”是全员、全方位备课;“议”是听前交流备课所得和疑问困惑;“聚”是聚焦问题,确定课堂观察重点;“听”是带着针对性很强的问题观课;“研”是听课后对问题解决办法的研讨;“记”是记录教研所得与反思;“升”是提升、升华,作课教师将教学设计二次修订,再次上课。  相似文献   

8.
商谈式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研方式,有利于激励教师主动发展、提升教研质量、推动区域课程改革。其活动范式从“选定主题,自学自研”到“集中研讨,对话交流”,再到“总结归纳,跟进研讨”,体现出开放、平等、对话的特点。目前,江苏省常州市已在各个层面广泛应用商谈式教研,形成了多种教研方式,包括教师教学沙龙、区域性主题式“同课异构”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如何进行?这需广大高中语文教师不断地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淮北市从2000年开始就组织全市高中语文教师进行系列教学研讨,第八次课改开始。经过论证确立了“语文教育论坛”的新教研模式,以推进“校本教研”。并且认为要真正使课改深入进行下去,须设法引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新的教法,方能确保课改实验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0.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呼唤跨学科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落地。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关注和上海中考改革对“跨学科案例分析”的明确提出又加剧了这种教师发展诉求。跨学科联合教研是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的有效方式。基于笔者在上海市A中学任职期间的探索,分析运用深度教研理念建构跨学科“执行长”联合教研机制的理念和路径。项目设计了跨学科联合教研的组织架构、配套制度和操作步骤,通过设定跨学科教研模块,开发跨学科教研工具,配套跨学科作业改革,提升了跨学科“执行长”联合教研的实践效能,形成了一种匹配中考改革需要和“跨学科”教学改革理念的教师集体成长新样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探讨了开展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的要点:一是以师为本,尊重并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二是充分关注教研活动的过程;三是创新教研工作思路,实施“大校本教研”策略,开辟农村小学英语校本教研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井陉县的校本教研,打破了传统形式与内容,提出了“备-议-聚-听-研-记-升”的有效校本教研模式,对促进教师业务素养和专业成长、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备”是全员、全方位备课;“议”是听前交流备课所得和疑问困惑;“聚”是聚焦问题,确定课堂观察重点;“听”是带着针对性很强的问题观课;“研”是听课后对问题解决办法的研讨;“记”是记录教研所得与反思;“升”是提升、升华,作课教师将教学设计二次修订,再次上课。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井陉县的校本教研,打破了传统形式与内容,提出了“备—议—聚—听—研—记—升”的有效校本教研模式,对促进教师业务素养和专业成长、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备”是全员、全方位备课;“议”是听前交流备课所得和疑问困惑;“聚”是聚焦问题,确定课堂观察重点;“听”是带着针对性很强的问题观课;“研”是听课后对问题解决办法的研讨;“记”是记录教研所得与反思;“升”是提升、升华,作课教师将教学设计二次修订,再次上课.  相似文献   

14.
“秀峰课堂”是桂林市秀峰区教研室开发的教师培养教研模式,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它以课堂为研究主阵地,以教师问题为研讨主题,以“专家引领+网络研讨+课堂实践”的形式,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旨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第一届“秀峰课堂”的主题是“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与成效。基于网络环境的“云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拓展了新的途径。本文旨在以大庆路小学为例,就“云教研”环境的构建,“云教研”环境下支持的网络备课、自主研习、校本研讨、互动课堂。教师交流等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樊帆 《考试周刊》2010,(9):210-211
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模式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同课异构”发展模式——构建教师共同研讨的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教案学案一体化”发展模式——提供教师交流反思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说课研讨互动”发展模式——提供教师网上互动的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发展模式——提供了教师自我提升的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时下一线教师对名师名课的盲目“跟风”现象,本文提出“沙龙式”校本教研的设想。即以“任务导引”、“沙龙研讨”等方式,将常态教研改进为层层推进的主题式教研,以提升一线教师研析名课、精学名师的能力,真正生成自己心中的语文好课观。  相似文献   

18.
中心教研组是县(区)、片区和学校三级教研网络中的一级组织,它置身于具体的教育环境和范畴,围绕教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以“教、研、训”为一体开展活动。同时,中心教研组还通过校际间的教研活动,在交流研讨、理论培训和专业引领中,帮助各校确定教研方向,细化教研内容,促进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和提升,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以“需要”为动力,创设和谐的教研氛围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改变以往的自上而下、专业人员搞教研的做法,将生硬的、缺乏活力的教研活动变为教师的内在的需要,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此,中心…  相似文献   

19.
一、教研引领课改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确立“教研引领、跟踪服务、以城带乡、城乡同步”的指导思想,首先解决教师面对新课程“会上课”的问题。2002年秋季开学后,全区教研网络高效运作,在两周的时间内,从全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选出32名教师做“课改”课例,制成光盘下发各乡(校),供教师们借鉴。同时以乡(校)为单位设立研讨点,各研讨点每学科选两名教师现场做课,以专兼职教研人员为骨干,以典型课例为素材,各年级教师共同参加,进行观摩和研讨。二、深化教学改革卧龙区进行课改实验两年来,他们有着自己的体验,也有着自己的选择。体…  相似文献   

20.
纵观当下教研工作的种种问题,要么课题选择“牛高马大”,研究过程“盲人瞎马”,研究结果“雾里看花”,研究过后则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要么就是研讨内容机械重复,砚讨形式单调乏味,研讨氛围死气沉沉。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教研活动不能解决学校自身的发展问题。二是教研活动不是为了解决学校、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