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技舞台美术,简称杂技舞美,是配合杂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专业。从广义上说,包括舞台装置、景饰美化、灯光运用、服装设计、道具造型等与舞台表演有关的一切美术装饰手段。随着观众审美要求和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两者共同创造了杂技产业发展的新局面:更多舞美元素的巧妙利用、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舞台美术装饰的多样介入、各种灯光和音响效果的日趋完善、舞台美术场景的引人入胜及杂技舞台剧的新兴和发展。只有杂技舞美与杂技实现和谐发展,才能创造杂技业更加美好的明天。一、杂技舞美与杂技相比,发展落后杂技的发源可追溯到春秋秦汉时期,是一门靠代代相传、口口相授进行传承,以极限技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表演艺术,与之密切相关的便是杂技中的各种舞台美术。翻遍有关杂技发展的史料和表演技艺的描述,关于舞台美术的记载却难寻只言片语,可以说多年来杂技舞台美术就一直停滞不前,没有根据杂技节目的发展而有所不同。且不说没进剧场演出前的杂耍班子、大蓬演出,虽然不能说没有舞台美术,但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就是现如今进入到剧场演出,舞台美术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常常舞台的布置装置十分简陋,忽略了整体的美感,也没有根据杂技节目的特点设计专门的布景,纯粹作为简单的道具背景,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服装等与杂技所展现的主题都没有太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杂技舞台美术是整个杂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美设计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近年来随着优秀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创意层出不穷,我国的杂技舞美水平得到了很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化设施及技术也不断在发展,舞美技术及其设备在杂技艺术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它不仅以崭新的形式给杂技舞美业带来一场系统性的更新,同时促进了人们对杂技艺术审美理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正应香港中国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邀请,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黄烈汉董事长一行69人,携武侠杂技剧《笑傲江湖》于2017年12月22日至25日在香港沙田大会堂进行了四场演出。《笑傲江湖》是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根据香港著名作家金庸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大型武侠杂技剧。该剧采用了最新舞台灯光、舞美和威亚效果,将杂技与武术有机结合,并加入大量戏剧元素,升华出一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在河南濮阳举办。本届艺术节上,杂技剧首次被大规模纳入展演,成为真正的"重头戏"。这一全新举措与近年来全国杂技剧创作的发展态势相呼应,传递出国家对杂技剧的肯定和重视。杂技剧是当代杂技人的创新,是进入新世纪后诞生的全新艺术样式。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与全国杂技同仁共同见证了杂技剧的最新发展成果,在此将对中国杂技剧的观察与思考作以分享。  相似文献   

6.
中国杂技有着三千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较早地走向世界。中国杂技艺术家利用编导、音乐、服装、舞美、灯光以及融合其他艺术等手段,丰富了杂技艺术的文化含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后杂技又当如何与时俱进,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杂技剧作为以杂技技巧为核,集其他姊妹艺术为一体,富有后现代艺术层次的新型的综合艺术形式,通过对传统杂技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赢得了艺术界的瞩目、观众的聚焦、市场的青睐。国内的杂技剧从诞生到被市场洗礼已经走过十多年的时间,目前杂技剧的现状如何?怎样促进杂技剧目的发展?值得我们去思考。一、对杂技剧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正一、杂技剧汇聚杂技节目杂技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当代的杂技艺术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多样、可简可繁,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杂技艺术越来越多地以大型杂技剧的形式展现。杂技剧的题材,一般改编自古典名著、戏剧或原创符合杂技艺术特色的剧本,一个有适当主题的题材,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的杂技节目融入到剧目中,构建成一台新颖的杂技剧。以广州杂技艺  相似文献   

9.
一、杂技剧化装的特点杂技剧化装是指化装师以杂技剧本为蓝图,对演员须发、头饰、面型及身体裸露部分进行修饰,借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杂技剧化装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装扮塑造人物形象。杂技剧在化装技术手段上,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性格、身份、民族等特点进行艺术上的加工设计和运用,加强对人物五官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人物的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10.
<正>杂技剧《战上海》聚焦解放上海这一重大革命题材,从杂技艺术本体寻找叙事表达的可能,又以叙事空间的营造拓宽杂技艺术的表现可能,把“杂技”与“剧”的融合推进到一个新高度。众所周知,杂技是一门强调技巧的艺术。“技近乎道”,技术的尽头是思想和美学的表达。“剧”的加持,无疑为技术向美学延伸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代杂技理论主要是对杂技史和杂技美学、舞美、编创特色、杂技主题晚会与杂技剧、市场转型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为当代杂技的创作提供了研究基础。而如今杂技的发展应是结合市场与科技走向,以创意为主的杂技剧创作。研究杂技理论在挖掘“中国精神”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广大杂技团体、编创人员及演员提供观念转型和实践指导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杂技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其特殊性的重要标志是,她不像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等艺术品种那样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叙事是杂剧的短处。近年来在杂技界以及舞蹈、音乐、戏剧界同仁的帮助和努力下,涌现出一批杂技剧和杂技主题晚会,这无疑给杂技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杂技剧”应运而生。她是多年来杂技界一直在探索和发展的新路子,以传统的杂技作为演出的底子,注入了必要的叙事和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主题杂技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现实题材主题杂技剧(节)目涌现出来。本文解析主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主题杂技剧的兴起和繁荣,拓展和总结其艺术实践,意在为杂技事业的发展和推广做贡献。主题杂技是以多种叙事形式赋予杂技一个主题,使杂技表演围绕着这个主题思想构思编排训练演出的节目形态,主要包括:主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杂技剧等。中国杂  相似文献   

14.
邓添天 《杂技与魔术》2023,(1):30-31+71
<正>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兵工厂》是四川省艺术基金2021年度大型剧目资助项目。该剧将戏剧精神植入杂技创作,为杂技与戏剧的进一步融合打开了一扇窗。本文试以《兵工厂》为例,探求杂技与戏剧融合的可行性。杂技是演员挑战身体极限,展现具有高危险系数技术的一种艺术门类。而戏剧是“人学”,以人为中心。“人学”深度和人文关怀是提升戏剧精神境界最基本、最核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杂技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从内容到形式,以至舞台美术(包括服装、道具、灯光、音响)都在出现新的内涵,这是新时代与时俱进的需求所致,也是杂技艺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今天走进剧场欣赏杂技,首先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单调的舞台灯光,而是色彩纷呈、明暗交替的气氛光;演员的服装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杂技服装,而变得款式各异,奇幻多彩。时至今日,杂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单纯表现技巧的表演形式,对杂技节目实行全方位包装,成为新世纪杂技创作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挖掘吴桥杂技历史,打造一部反映吴桥杂技历史和人文情怀的主题晚会,一直是吴桥人多年的期盼,更是当今从业者远久的呼唤。一部由国家艺术发展基金资助,吴桥杂技大世界杂技旅游有限公司承担编创的大型杂技剧《江湖》使吴桥人圆了自己的梦。该剧以吴桥杂技的历史为背景,以吴桥鲜活的杂技人物和传奇故事为素材,以不同时代和国度,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吴桥杂技艺术的发展和变化,演绎出吴桥杂技艺人的传奇故事。该剧在吴桥文化艺术中  相似文献   

17.
正2004年,杂技剧《天鹅湖》的上演标志着我国当代杂技剧的正式诞生。至今十几年,国内已经排演出一百多部杂技剧,可谓发展迅速。而目前,杂技剧定义尚在探索之中,笔者现将其概括为"杂技剧是用杂技形式表演的戏剧"或"以戏剧形态表现杂技本体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我们永远忘不掉从1986年起,在美国佛罗里达连续演出二千余场的大型主题杂技剧《神秘的东方之都》给我们的经营生涯所带来的荣耀,更忘不掉在异国他乡能用这样一种艺术尝试赢得雷鸣般掌声时的喜悦。这种成功后的荣耀与喜悦之情深深萌动了我们心底对杂技艺术的崇敬与热爱。正是出于热爱,今天我们在这里斗胆谈论一下“主题杂技”与“太阳马戏团”之后的中国杂技。  相似文献   

19.
一、现代杂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不断的增强,观众已从原来单纯对杂技技巧的欣赏,转变为对综合性杂技艺术美的追求,杂技作为一项传统艺术,也正由通俗向雅致、由惊险刺激向轻松优美转变,它已从当初的纯技巧表演逐步演变成为以技巧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综合艺术手段不断追求更高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层次的舞台表演艺术,目前国内方兴未艾的杂技剧正是这一转变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在兰州,甘肃省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敦煌神女》成为广大观众热烈议论的话题。杂技剧对于兰州观众来说是陌生而新鲜的,《敦煌神女》以杂技艺术为载体.以戏剧情节贯穿始终,融合多种艺术元素.让人们看到了一台风貌全新的具有敦煌文化特色的原创杂技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