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5年,抗日战争空中战场已经实现了敌我优势转换,而驻芷江中美空军对日军的威胁尤为重大,这是日军发动湘西会战的重要原因。中美空军积极应战,战前,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任务明确,战略战术安排得当,通信和陆空联络技术与方法得以改善。会战中,以芷江机场为主阵地,配合国民党地面部队,消灭前线日军,主动出击,轰炸日军后方交通要道和据点,扼制日军对芷江机场的偷袭,并承担将新六军从云南空运至芷江的任务。中美空军在掌握制空权和有利作战气象条件等因素下,对陆军的守-攻都形成了有力支持,加剧了日军后勤补给的困难,成为湘西会战的重要致胜因素。但空中优势能成为会战致胜因素,在中国对日抗战中却仅在湘西会战所见。  相似文献   

2.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2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结束。湘西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  相似文献   

3.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第一次大的会战,对于日后中日两国战略的实施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会战期间,中日双方投入进百万大军,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一带激战三个月,中国军队顽强作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本文拟从淞沪会战会战前后中日双方的部署情况以及会战的进程等方面,解析淞沪会战爆发的真正原因。在探讨中日双方在抗战初期的战略与淞沪会战的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淞沪会战对整个抗战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2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结  相似文献   

5.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2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结束。  相似文献   

6.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2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结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通常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在这期间,国民党军队主要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组织了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歼敌40余万,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卢沟桥抗战是八年抗日战争第一战。日本侵略者蓄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件,炮轰宛平城;随后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大举进攻,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奋起应战,进行了拼死抵抗,直至7月29日、30日平津相继失陷。这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在疯狂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同时,日军再次对淞沪…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中日假钞之战□孙共青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与此同时,日本军部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密令日本特务机构,相机配合日军的侵华军事行动,实施破坏国民政府经济的措施。1938年底,日军因自身资源、兵力等因素,停止...  相似文献   

9.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  相似文献   

10.
<正>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湘西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  相似文献   

11.
1941年的“上高会战”是日军首先发动的以打击国民政府第十九集团军作战能力、掠夺物资为目标的扫荡战,但日本在战略上摇摆不定、处于自我矛盾之中,在战术、军事行动上,各部亦未能有效配合,最终陷入国军的包围,损失惨重。而战前国民政府对于日军可能要南进的战略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同时第九战区对于日军进攻上高、高安地区的可能性也有高度警惕与清醒的判断,并做过一系列战前准备。战时各阶段国军将领指挥得当,能够掌握主动权,军队多能按作战计划完成既定任务。在国民政府的恰当布置下,这场反扫荡战演变为颇为成功的围歼战,上高大捷被誉为“开战以来最有精采之作战”。总之,上高会战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型战役的代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一号作战",图谋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河南会战为该战役的第一阶段,日军在河南会战中使用了战车第3师团。日军的战车师团在豫中平原上快速推进,配合步兵部队完成了一系列作战。中国军队面对师团规模的战车部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遭到惨败。日军使用战车师团是中国军队河南会战中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二战史轶闻     
二战史轶闻○○○○○○○○○○○○○○○□杨志高纸片轰炸1938年5月,为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对日机的狂轰滥炸作出强烈反应,激励士气和民心,中国空军对日本本土进行了一次战略性空袭,打破了日本当局“三岛神州”不可袭击的迷梦。这次轰炸使用的不是炸弹,而是...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28页楷体小字说:“淞沪会战中.国民政府先后投入40万兵力。日军投入20万兵力。”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与教材表述出入较大。郭汝瑰、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说:“至会战结束时,日方已投入了30余万兵力,  相似文献   

15.
湘西会战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战,目的是为了夺取国民党空军芷江机场,为进攻四川建立前沿阵地,同时籍以挽救孤悬于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但是,由于国民党官兵的浴血奋战、广大湘西民众的积极支援、陆军空军的协同配合、加上国民党战略战术运用正确,击败了日军的进攻,取得湘西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会战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芷江机场,更重要的在于它揭开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成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起点,同时也为芷江受降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6.
武汉会战是全国抗日高潮时期规模最大、坚持最久的一次战役。活跃在大江南北的新四军积极执行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广泛开辟敌后游击战场,消耗、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武汉会战的正面战场,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粉碎了日军企图,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南昌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中日军队首次大规模的交锋。国民政府对会战比较重视,态度积极,为组织好此战,作战方针及部署屡更,本文试析之。一南昌西临赣江,东依鄱阳湖,为当时国民党军第3、第9战区战略运输线——浙赣铁路的掩护屏障。又是威胁沿长江日军的战略基地。武汉会战后,南昌的战略位置日益突出,成为日军必攻,中国人必守的军事要地。故日本华中派遣军和第11军把攻占南昌作为武汉会战后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8.
龙潭战役,是抗日战争湘西舍战中一次光耀国史、蜚声国际的重大战役。1945年4月.日军在世界法西斯国家大势已去的条件下,为了做垂死挣扎,企图起中国军队反攻准备本送之际,发动了以摧毁立江飞机场,解除它对日军的威胁为直接目的,并进而向大西南进军,以四贵阳,减退陪都重庆的“游江作战”.中国军队奋起抗战.并取得雪峰山阻击战的重大胜利,史称湘西会战。其中,龙还战役是湘西会战中一次重大战役。4月11日,日军主力第20军第116师团分3路从邵阳出发向西进犯。右纵队第109联队,联队长沈寺保二良,下辖三个大队,并配底独立山炮第二…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 ,鄂南人民的敌后抗战 ,是中国第九战区军民粉碎日军“三犯湘北 ,直取长沙”军事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分散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配合正面战场 ,打乱敌人的“以战养战”企图 ,加速了会战的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是粉碎法西斯全球战略的主要力量之一,他有效地钳制了日军主力,阻止了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间接地支援了苏联的对德作战,保证了盟国“先欧后亚”方针的实施。不仅为盟国赢得了备战时间,有力地配合了美英联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而且直接出兵远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