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歌舞片走向与中国歌舞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代,美国面临经济危机,民不聊生,社会问题严重,需要乌托邦式的世外桃园,于是好莱坞制造了银幕上的良辰美景;正处于纳粹时代的德国也有相当多的作品。当时在戈培尔的指示下,德国电影与同时间的好莱坞一样,电影的主流是歌舞片,想给人们造成德国乃一片歌舞升平的虚假景象,为法西斯的疯狂、残忍披上一件美丽外衣。即使在战争中,戈培尔等官员仍继续观看美国片,并下令本国影业须紧跟好莱坞。  相似文献   

2.
通过影像现实与歌舞虚拟交替相融的叙事形态和了无痕迹的交叉剪辑,好莱坞歌舞片成功建构了歌舞类型电影叙事复调化新语态。从电影叙事学角度出发,将歌舞片置于电影历史沿革中探寻其叙事手法、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逐步呈现复调化现象的过程,探析其平面、立体、多线条、多维度的复调思维叙事方式在电影中的运用,试图诠释歌舞叙事系统的构建,窥探典型歌舞类电影的特点,力求总结出好莱坞歌舞片影像叙事复调化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3.
2017年一举揽获多项电影大奖的《爱乐之城》,无疑让好莱坞歌舞片重新绽放在观众眼前.导演查泽雷通过"去奇观化"的叙述设置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连贯性的剪辑重组了影片节奏和比例并保证了叙事的流畅感,歌舞不仅作为抒情表达也作为重要的情节线索穿插在故事当中,反乌托邦式的遗憾结局颠覆了"恋爱仪式"的传统情节模式,进而实现了歌舞片的"两种平衡".在致敬经典的同时,也把好莱坞歌舞片指向了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文革后,中国的歌舞电影一直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直至受好莱坞歌舞片《芝加哥》与《红磨坊》的刺激,2005年,仿效《红磨坊》套路拍摄而成的中国歌舞片《如果·爱》上映,才打破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因而它被称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片。本论文,对比了《红磨坊》与《如果·爱》两部影片,从浅入深,由故事主题内容、导演创作意图、影片结构,再到歌舞片段设计的异同、歌舞片段对故事情节的推进作用进行分析、层层推进,看到中国歌舞片在制作和构思方面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印度歌舞片的市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莱坞是印度电影业的基地和中心,已经成为印度电影业的代名词.印度电影以歌舞片著称.本文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对印度歌舞片的营销特征、艺人经济特征、融资特征以及海外市场特征等进行深度剖析,以期我国在大力发展电影产业时能更好地借鉴印度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长期从事电影、媒介和传播研究的美国合费尔德大学教。授史蒂夫·尼尔曾说:“无论好莱坞大片是哪种方式,是历史片、音乐片还是科幻片等形式,它将在比过去的25年更长的未来得到更大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业界和学术界还未对史诗电影的范畴形成统一的认识,综合主流的看法,好莱坞史诗电影主要是指好莱坞基于西方古典神话、中世纪及其之前的史实献和人物事件创作的电影。早在1995年,《勇敢的心》在美国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929年米高梅公司出品。被许多人所真正认可的第一部歌舞片。这部号称“百分之百的对白,百分之百的歌唱”的影片在当时肯定是令普通观众和高高在上的影评家们都大开了一次眼界。它不但打破了票房纪录,并荣获了第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相似文献   

8.
司思 《东南传播》2014,(4):35-37
本文简要论述了从音乐电影的产生到现代音乐电影的现况,音乐电影是以音乐为题材的一种电影艺术形式,它是由普通电影和音乐糅合而成的电影表现形式,音乐片现代发展为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歌舞片。本文通过对好莱坞、宝莱坞音乐电影的对比,分析我国音乐电影的市场空白和发展现状,最后基于我国国情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今后我国音乐电影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好莱坞翻拍漫画的热情一直在持续,继《蜘蛛侠2》上映后,由哈莉·贝瑞和莎朗·斯通领衔的《猫女》也登台亮相了。这又是一部可以让美国的青少年们一边嚼着爆米花,一边轻松观看的纯商业片。其实,这种爆米花式电影就是美国电影工业的主流产品。因为拍这种电影不需要令人咋舌的大投  相似文献   

10.
1945年初,疯狂一时的纳粹帝国已经走到了墓地的边缘. 一天,希特勒从宣传部招来了戈培尔,他们在书房密室中探讨了德国战败后的情况.这几个月来,戈培尔一直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一旦德国战败,包括他在内的纳粹高级官员都会用随身携带的毒药自尽.可他的家人孩子怎么办?戈培尔曾想到让妻子带着孩子前往德国西部,那里是英国人控制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简论美国公路片的产生、界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阳 《东南传播》2014,(6):127-129
随着电影类型的增多和类型电影的发展,公路片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自身的魅力。本文主要探讨好莱坞类型电影之美国公路片的类型生成和发展:从文学作品和西部电影中寻找其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试图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典型的影片案例总结出美国公路片的产生、界定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雁 《青年记者》2017,(27):78-79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是借由声音、影像、图画、文字等元素组合而成的象征符号与意理信念.在好莱坞,电影的商品属性是第一位的,同时,好莱坞也是美国文化和精神的直接表现和象征.综观好莱坞电影使用中国元素的历史可以发现,在中美两国关系的阴晴变化中,好莱坞也顺势做出种种变化,这种意识形态的政治意图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意识形态是反思和评估好莱坞电影展现中国文化意图的一个重要角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好莱坞电影入手,运用佛洛依德的理论分析好莱坞电影文本及其营销世界的内在原因,探讨了好莱坞电影所承载的美国精神行销全球的文化殖民意图,揭示美国凭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市场所达到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4.
好莱坞已不再是单纯的地理名词,它已经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更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因为好莱坞史诗电影正在以美国的方式诠释着历史、谱写着美国式的神话。本文论述了好莱坞史诗电影的特征,并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了批判分析,试图寻求我国影视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好莱坞号称世界影都。提起电影,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好莱坞。可以说,好莱坞就是电影的代名词。美国长期在国际影视业居垄断地位,就是因为她拥有好莱坞。 如同众多有名者、无名者都想在好莱坞一圆“麻雀变凤凰”的美梦,进而跻身富豪之林一般,好莱坞也努力使自己成为美国的一棵超级摇钱树,使影视业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高超的拍片技巧、众多的国际影星和老道的公关战术,好莱坞不仅让美国国民心甘情愿掏口袋,而且还漂洋过海去世界各地挣个够,去实现“用美国文化征服  相似文献   

16.
黄璐 《东南传播》2012,(5):56-59
好莱坞电影是美国实施公共外交与寻求全球认同的主要手段,电影政治意识形态的艺术化是好莱坞全球战略研究重镇。检索Routledge与Sage出版集团有关好莱坞政治研究文献,分别以好莱坞政治经济学、好莱坞战争政治学和好莱坞文化政治学三个主题框架展开述评,主要涉及好莱坞全球营销战略、广告经济、经济地理学应用、合法性、形象政治、电影技术主义等研究新观点,冀望为中国电影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心武 《出版参考》2009,(11):39-40
我和谢晋有过亲密交往。那是在1983年春天,他任团长,我和陶玉玲及一位法语翻译为团员,组成中国电影代表团,由当时的电影局派往法国参加在南特市举办的“三大洲电影节”。“三大洲”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电影节的宗旨是破除一贯由美国好莱坞和西欧“说了算”的电影评奖,试图闯出一片新的电影天地。  相似文献   

18.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业的代名词,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也是我们认识美国超级传媒帝国的典型。而以电影动画为主的美国动漫,依托于好莱坞电影基地,形成了独具美国特色,与日本等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产业模式和动画特点。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业的代名词,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也是我们认识美国超级传媒帝国的典型。而以电影动画为主的美国动漫,依托于好莱坞电影基地,形成了独具美国特色,与日本等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产业模式和动画特点。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孙凯宁 《青年记者》2017,(26):69-70
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形象” 无论是从美国发展历史还是社会组成来看,非洲裔群体——黑人群体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好莱坞电影自产生之初到兴盛再到如今,一直都是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国家形象、意识形态、文化内涵对外传播的途径.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除了其独特的商业属性外,最为关键的是其对于美国主流社会价值和文化的传播.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黑人形象”的嬗变是随着“黑人问题”在历史、社会中发展而变化的.黑人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不同体现也正是不同时期美国主流文化对黑人问题的态度和认识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