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讲”是为了激发学生去“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在于讲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创新必须从深入备课开始。“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疑”是思维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起步。  相似文献   

2.
一、以生为本,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质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力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是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但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提问能力的培养,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过于依赖老师,欠缺思维的独立性。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学习的能力,就要革新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一、鼓励质疑,发展思维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陶行知先生的诗句“发明千干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证明了“问”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如:教《梅花魂》这篇课文时,我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看谁能提出最有见解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提出:《梅花魂》的“魂”具体指梅花的哪些方面?外祖父为什么那样赞美梅花的精神?又为什么由花及人?外祖父为什么要让作者保存…  相似文献   

4.
一、激发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要营造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课堂提问时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一、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疑多问,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教师也要努力创设质疑情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善于发现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对学生萌发的创新精神及认识,教师要多加保护和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全体学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智慧的火花,是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本文赋予“问”的涵义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质疑问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问出精彩呢?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要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因此,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句话道出了“问题”对于发明的重要性。其实,课堂教学的起点也在一问,学生思维的火花全靠教师的妙问来点燃,因为“问题”可以推动学生学习愿望的产生和思维品质的形成。课堂教学提问的关键,不在于让学生知道要学习的是什么内容,而是要让学生明白: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还需知道什么,我怎样才能知道得更多。教师在课堂上要巧妙设问,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巴尔扎克也说过:“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创新来源于问题,只有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创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首要的工作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范文来 《现代语文》2009,(3):99-100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现代教学观念认为,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算是学习好的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语文学科尤为关注的课题。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必须强化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不问或不会问。不问或者是羞于表达,或者是习惯了接受学习;不会问是因为他们思维受限。不善于发现,把握不住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防止学生用一种习惯了的固定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尤其不要轻易地将方法和结论“施舍”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索。”一些典型问题蕴含着多种思维形式以及他们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处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一个质疑思考。质疑就是创新的起点,教学的第一环节不是呈现知识,而是呈现老师自己创设的巧。  相似文献   

12.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化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那么,怎样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发现,从而获得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是摆在我们化学教师面前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就听说读写的要求而言,蕴含诸多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语文教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不断启迪和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展开想象,发展个性,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得到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现代人才。   一、在鼓励质疑中培养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我在语文课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以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主张:“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反思的前提。只有善于提问质疑的人,才能激发思维,激发创新的活力。语文课堂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指导作用,要努力处理好“三个把握”。  相似文献   

15.
余先钧 《学苑教育》2012,(13):44-45
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驱动学生“做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丁晓峰 《中学生物学》2006,22(10):17-18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以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索的开端,创造的源泉,是激发思想火花的导火线,没有问题,思维是静止的,有了问题,才能激活思维,一石可以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旦被打开,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就会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遗憾的是我们过去的教育往往习惯于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创造能力更无从谈起。陶行知先生质朴而富有哲理的诗文,对照先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的一生,我们一定能从中得到启迪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毕秀梅 《新疆教育》2012,(8):106-106
“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发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培养,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法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和指导学生质疑问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如何让学生问出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所谓重质疑.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难.自主学习。疑问是思维的契机。创新质疑则是创新的先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学生质疑问难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引导学生“会问”.培养学生“善问”。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学生开启智慧的钥匙,课堂中有价值的提问比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都要来得重要。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能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这样的提问就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