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通过探索女性学教学法,帮助女大学生消除性别角色刻板观念,逐步培养体现性别公平的现代性别意识。女性学课程的开设在培养和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开设女性学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女性学课程已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性别意识、传播男女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在论述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课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女性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其对大学生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女性学课程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的思想、观念、理论传播给大学生的“行动”。它已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性别意识、传播男女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在论述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女性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对大学生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院校开设女性教育课程,可以树立女生的性别观念,改变其心中性别刻板印象和自我性别偏见,培养对性别议题的敏感度及有关两性平等的知识和技能,为女大学生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和社会的全新视角。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女性教育的现状和女大学生素质状况,在高职院校开设女性学系列课程,更显得十分必要、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5.
加强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极为缺乏,表现在:对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的认同;强烈的性别自卑;期望值和竞争意识、成就意识水平较低;缺乏性别意识和妇女解放的责任。另外,传统的教育思想使得高校在教育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限制了女性个性的发展。培养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加强性别意识教育;有计划地发展女子高等教育;开设女性学课程。  相似文献   

6.
"双性化人格"概念的提出,是一种可培养、最健康的心理模式,对提升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女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与成就动机有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高校应在"双性化人格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女生就业心理辅导,突出就业心理调适;鼓励女生在与异性竞争、合作中进行学习异性的性格优势。同时,高校应通过开设女性教育课程、举办成功女性讲坛等方式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家庭、婚恋观来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社会学、女性学的性别社会化视角探索家庭因素对我国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研究认为,家庭背景、父母的教养方式、玩具与游戏三个方面的性格刻板教育对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培养女大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女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女性体育人口。  相似文献   

8.
余卉 《文教资料》2010,(34):210-211
当代女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下.现代女性意识有所缺失,因此对女大学生进行女性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女大学生应从心理上克服女性的依赖性和盲从性,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做好女性自身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框架、内涵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女大学生素质教育科学的内涵、特点、任务、意义和教学方法等,科学地构建了女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框架体系。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方式,对女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出“高知识、高素质、高技能”的新时代女性。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因性施教”的原则,是培养和造就高质量、高素质女性人才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论述了女性教育特色课程的结构及内容,探究了女性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并着重从五个方面评析了女性课程建设对女大学生成长成才及未来职业生涯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女性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应以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和密切联系女大学生的需求为原则,教学目标应包括树立性别平等意识、提升"四自"精神和强化主体意识、克服性别刻板印象、科学认识性别和性别差异、培养社会性别视角,掌握性别分析能力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基础,从高职女性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践及培养目标等方面说明高职女生素质通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对女大学生的培养,并探讨课程建设理念,即课程设置上要立足高职女生实际,以模块教学为主,改进教学方法,延伸课程内容、增添课程实践环节等,凸显女性素质教育的生活化、职业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用女性主义教育观指导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可以增强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接受问题的有效性。当前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接受效果总体上是好的,但在价值观教育理念落后,忽视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价值观教育目标偏重形式,忽视女大学生个体需要;价值观教育内容信度不高,忽视女大学生特质;价值观教育方法单一,重视理论灌输等方面存在问题。应从树立"以人为本"教育观念,重视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教育教学,建构"可接受性"的教育模式;开设女性学课程,提高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满足其合理需要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学课程在突出女性性别文化特色和强化女性性别意识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职责,当下我国女性文学教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应将女性文学特色课程的设置与女子高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结合起来,确定更适合女大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真正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性别理论和社会领导分类理论,对中国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倾向,社会对于女性领导力的普遍认知,女性成为领导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女性在领导力方面的潜质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对女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教育的中学阶段,由于课业任务紧迫,升学压力大,很少有学校为学生安排形体训练课程,对学生的内在气质及人格的培养十分欠缺。近年来我国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形体气质方面的培养教育,特别是对纠正女大学生从前留下的不良姿态,专门开设形体课程培养她们优雅端庄的气质。本文对高校的形体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指明了形体训练课程和女大学生气质培养之间的关系,希望对如今的高校及女大学生本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加大的同时,人才市场上的性别歧视日趋明显。究其原因,包括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女大学生自身职业定位出现偏差等方面,要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该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消除传统观念对女性的偏见思想,在教育活动中注重提升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女性教育课程,树立良好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重视女大学生的培养,造就适应社会形势、适应未来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跨世纪女性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受传统文化、社会角色以及女性自我认识等因素影响,女大学生的成才之路面临重重阻力。文章基于社会性别视野的角度,对影响90后女大学生成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就业保障体系的建立、女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等方面探寻女大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女性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要真正成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成为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体,就必须具备现代女性意识。本文介绍了女性主义思想,指出女性主义视野下女大学生女性意识的缺失,并主张培养当代女大学生的现代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时代性代表,作为未来的贤妻良母,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女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社会意义.大专院校的人文课程设置对女生健全人格的生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