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鲲鹏家园     
《记者摇篮》2006,(6):F0002-F0002
鲲鹏家园一、二期工程位于昆山中路与华山路之间,占地3.52公顷,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分别于1997年、1999年建成并全部入住。鲲鹏家园三期工程位于一、二期的东西两侧,目前已经竣工,三期工程占地4.78公顷,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分东西两个区域,东区占地2.4公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出三栋23层建筑和三栋多层住宅及部分沿街一、二、三层商业网点组成;西区占地2.38公顷,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由三栋12—20层住宅、四栋多层住宅及部分沿街一、二层商业网点组成。鲲鹏家园由于建筑质量优秀,服务管理上乘,受到广大业户称赞。●1998年被国家建设部…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华盛顿国会山有三栋大楼:托马斯·杰斐逊大楼(Thomas Jefferson Building)、约翰·亚当斯大楼(John Adams Building)和詹姆斯·麦迪逊纪念大楼(James MadisonMemorial Building).这三栋之中,托马斯·杰斐逊大楼是最早的一栋,也是众所周知的一栋.从建筑上,托马斯·杰斐逊大楼更值得称道,她将图书馆理念与建筑风格、知识传统与建设艺术融为一体,乃精雕细刻之典范、巧夺天工之杰作,是世界图书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2011,(9):77-77
北京时间7月26日,新华社租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最显眼的广告牌位置。这处LED广告牌位于纽约时报广场北部的一处建筑物上,高60英尺(约合18.3米),宽40英尺(约合12.2米)。此前也曾有中国品牌租用过纽约时报广场的广告牌,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三九药业就曾经在纽约第7大道和48街东南角的两栋建筑上竖起了喷绘广告。  相似文献   

4.
正张振汉(1893-1967),别号炎生,铜山县(今徐州市铜山区)中镇口村人。自幼家贫,三岁丧父,全靠母亲替人浆洗纳鞋拉扯大,母子俩相依为命。1908年,15岁的张振汉经远房叔辈介绍,到保定入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接受日、德式军事教育。1914年8月,21岁的张振汉在由原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发展而成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第三期继续学业,同期同学有白崇禧、何键、张治中、黄绍竑等。  相似文献   

5.
英茵之死     
2007年的一天,我在上海建国西路一家小咖啡馆,通过他人拿到朱兆和的回忆资料.那时,朱兆和已经去世了. 朱兆和是名副其实的小开.他的家在绍兴路,七栋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四个网球场,画出了一个大弧形,半条绍兴路都在里面了.地中海的门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巴黎贵族沙龙的客厅.朱兆和随父亲住在其中一栋最豪华的宅子里.  相似文献   

6.
杨若雯  左敏行 《传媒》2013,(9):27-30
坐落于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的是一处让人过目不忘的"大家业":柏油路的尽头,绿荫葱葱之中,高耸着一栋白色的大楼,楼顶红色的两个大字分外耀眼——"知音"。围绕着这座大楼的是占地70亩、由6栋高楼组成的知音传媒集团。《知音》,这份在1985年创刊之初就创造了单期销量40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受灾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给灾区的档案馆建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损害。这次地震灾害造成许多地方档案馆建筑倾斜、墙体开裂、屋顶坍塌成为危房。都江堰市档案局馆库房变形不能进入,办公楼整栋建筑向后倾斜20度,外墙皮脱落、墙体出现10厘米的裂缝,窗户几乎全部震碎;青川县档案局办公楼全部垮塌,库房倾斜、墙体楼梯多处裂缝已无法使用;北川县档案馆所在的县委办公大楼垮塌,  相似文献   

8.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矗立在闵行校区中轴线上,是学校标志性建筑,有两栋建筑连接构成。主楼高十二层,裙楼地下一层,地面五层,中有连廊,建筑面积约39000平方米。主楼是圆筒形状,象征着卷起来的竹简,裙楼象征着一方展开的砚台,两栋楼中间的连廊象征着一支笔,充分体现了华东  相似文献   

9.
杭州宝石山下的望湖楼景区附近,矗立着一栋老式洋楼,虽然只是一座三层建筑,但由于是建在山坡上,加上楼身细、楼层高,房屋正面又呈梯型模样,所以很像是一座用于防守和了望的碉楼.这座碉楼旁有假山、庭院、台阶、廊道,显然这是一处湖上老别墅.  相似文献   

10.
宋云 《兰台世界》2017,(6):70-74
晚清绥远城军事学堂教育指绥远城常备军武备学堂和绥远城陆军小学堂的学堂教育。自1901年12月武备学堂创设到1912年清朝灭亡,军事学堂教育共存在10年,文章力图梳理出绥远城军事学堂教育在晚清最后十年的研究现状,并对该地近代化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老北京的劝业场位于北京市西城(原宣武区)廊房头条17号,始建于1906年,1995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劝业场是近代北京第一幢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其前身是1906年创设的京师劝工陈列所。建筑布局为四层,一层售卖日用百货、书籍、胡琴,二层文物和特艺商品,三层有几家照相馆、理发店、镶牙馆、广告社和药店,四层则是一个小型剧场。整栋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劝业场现为新新宾馆使用。  相似文献   

12.
张珉 《山西档案》2006,(6):45-48
十九世纪末,腐朽专制的满清王朝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惨痛的失败之后,决定建立近代化的军队和与之相适应的军事教育制度。1898年,山西武备学堂在太原应运而生,但仅仅一年之后就被山西巡抚毓贤裁撤。1902年夏天,重新设立的山西武备学堂向全省招生,第一期化考试的题目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论。两年后,山西地方政府从这120名学员中选拔了24人留学日本,以便将他们培养成为用现代军事思想来保卫专制王朝的中、上级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宣武区天桥建筑公司,是北京市二级集体建筑企业,在北京建设银行资信等级评定中,被评为二级一等企业。天桥建筑公司成立于1980年3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仅凭几名老工程技术人员和几十名社会青年组成的建筑队伍。由承建一所中学(劲松小区垂杨柳中学)校舍起家。历经艰辛创业之苦,走过8年崎岖坎坷之路,发展成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职工4000多名的中型建筑企业。公司现有各种建筑机械设备400多台,仅大型塔吊就有7台;运输汽车40多辆。公司下属四个施工处,一个水电专业处,两个加工厂(一个铁木加工  相似文献   

14.
<正>一座功能分区十分合理的四合院,坐落在美丽的渠江之滨,大门由抽象变体的"DA"组成,大门上方挂着"中国档案"及logo标志,在冬日暖阳的映衬下十分醒目。进入大门后经介绍才知道,这座建筑由一栋办公和对外服务大楼,一栋档案库房和一部分回廊式技术用群房组成,满院绿树成荫,喜迎八方宾客,这就是渠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因全市档案部门的同仁曾齐聚于此开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在修建人民路施工中,发现了一处汉代墓葬群,焦作市文物工作队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号墓为长方形砖室墓,由墓道、甬道、东西耳室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出土了大量陶器,特别是出土了一座迄今发掘出土的最高大的陶仓楼,对研究汉代超高层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松毓,字秀涛,别号松阳馆主。同治二年(1863)出生,满族镶蓝旗,姓赫舍里氏,吉林省吉林市温德河子屯人。其先祖原在吉林驻防,后附入京师镶蓝旗,隶属于四甲喇佐领下。松毓生长在世代官僚的家庭里,其父曾任黑龙江副都统。光绪十四年(1888),松毓以贡生捐笔贴式。光绪十五年(1889),在吉林办理边务文案。光绪十七年(1891),为漠河金矿办理转运事项,翌年11月补授盛京刑部郎中。后因父母先后去世,祖母无人抚养,以知府回吉当差,被吉林将军长顺派充总理吉林边防营务处兼武备学堂事宜。  相似文献   

17.
“来拍片,往拍片,俯首孺子牛; 进不惊,退不惊,放眼量风物。”……一幅幅满含深情的挽联高挂,四周摆满了花圈,正中悬挂着河南电视台主任记者、外宣处采编组组长、河南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王廷栋的遗像,向王廷栋同志遗体告别的人群缓慢地走着,哀乐、泣声充塞了整个大厅……大家不忍而又很想再看王廷栋最后一眼。那静静的躺着的,就是那个魁伟、乐天,走起路来一阵风的王廷  相似文献   

18.
2014年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发掘了一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基址位于岐山县凤雏村南,北距原凤雏甲组基址约40米,编号为2014ZYIIC4F3(凤雏三号基址)。基址平面呈"回"字形,四面为夯土台基,中间为长方形庭院;总占地面积约2180平方米,是迄今发掘的最大规模的西周建筑遗址。三号基址庭院中发现了一处特殊的立石和铺石遗迹;外围出土了金箔、绿松石、原始瓷器残片等贵重物品。基址始建于西周早期,中期前后曾大面积失火;庭院中的立石、铺石遗迹在西周晚期彻底废弃。  相似文献   

19.
香港历史档案馆又是香港政府档案局的历史档案处。为了集中保管历史档案,改善档案的保管条件,香港政府投资近一亿港币,新建一栋6000平方米、56米高的12层档案大楼。新馆参照联合国总部大楼的建筑形式,安装了通风除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防火、防盗自动报警系统等现代化设施,该馆于1997年6月19日,也就是英国人撤离香港的前夜启用,  相似文献   

20.
从民国初年开始,美丽的西子湖畔刮起了一股"别墅风",军政要人、富商巨贾、地主乡绅争相置地建房,一栋栋别墅拔地而起,鳞次栉比,体现着江南园林和西式建筑等不同的风格.如今时过境迁,保存下来的历史建筑依然是西湖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刘家位列南浔"四象"之首,当然不甘人后,刘氏四堂在西湖边都有自己名下的产业.坚匏别墅和孤云草舍是环西湖别墅中的翘楚,但后世关于后者的记载却并不准确,一般人对小方壶斋与留余草堂更是不甚了了.笔者根据馆藏档案记载内容,向读者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