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柳宗元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杰出的代表人物,文学成就不相上下.但在柳宗元生前身后,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抑柳扬韩"的事实.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抑柳扬韩"现象产生的原因,对我们正确评价柳宗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纠正人们对柳宗元的偏见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继往开来铸新篇--柳宗元在永州的辞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柳宗元的辞赋,写于永州的有"古赋"八篇、"对"一篇、"问答"三篇、"骚"十篇、"吊"两篇,共二十四篇.前贤对柳宗元的辞赋已有许多精辟地论述,剀切地评价.本文试图循着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思想轨迹,谈谈他的这些作品,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柳宗元,或许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暨全国柳宗元研究会、零陵学院、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等单位发起,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以"柳宗元与永州"为主题的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八月二十日(农历七月十二)--柳宗元诞生1229年的前一天,在湖南省永州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4.
通过柳宗元谪居永州随同人员及其人品的考察,对于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作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柳宗元"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职务及薪俸的考察.对于柳宗元贬谪永州的生活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所谓"潇湘文学",可以泛指一切以湖南的人、地、事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以及引喻联想,潇湘二水会流之处的永州是潇湘文学的写作重镇,代表作家即为柳宗元.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十年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其一生其他时期之冠.他一方面承袭屈原楚辞的传统,哀感自身;另一方面也因游历永州山水而体悟人生,笔者曾经探讨潇湘文学的意象情境,归纳出"恨别思归"与"和美自得"两种类型,柳宗元的永州文学作品正是体现了这两种意象情境的绝佳范例.受到潇湘文学影响而产生的潇湘图绘以"潇湘八景图"最为称著,"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与柳宗元的<江雪>诗息息相关,研究潇湘山水画不可忽略柳宗元的重要性,因此,便将柳宗元置于潇湘文学与图绘的脉络中一并思考,以期突显柳宗元在"潇湘"母题创作中承先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78年至今,国内柳宗元研究走出了“尊法批儒”怪圈的影响,从思想价值、人生态度、作家心态、审美意识、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诸多方面进行探索,体现了新时期柳宗元研究与其他文学研究同步转型的特点,使“研柳”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构成一门与大学科有紧密联系,又自成单一研究体系的学科—柳学.而今临近世纪之交,对过去柳宗元研究状况作一回顾,推动“柳学”向更为纵深的层面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20年来国内研柳论文择要综述如下:一、关于柳宗元家世和生平思想的研究这是研柳的传统课题,是对其作品进行研究的基础,近年来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二、关于家世生平的考辨.周凤章的《柳宗元事迹的一点辩证》(《文学遗产》1993年第1期)和吴文治的《驳正〈柳宗元事迹的一点辩证〉》(《文学遗产》1994年第1期)两篇文章,围绕柳宗元的岳父是谁,何时成婚,有无子女等问题,周文主柳氏岳父为杨凝,吴文仍主传统之说,认为柳氏之岳父是杨凭.1994年李浩在《西北大学学报》第3期发表《柳宗元婚配与子女考》一文,支持吴文观点,并指出柳宗元之妻杨氏卒后,柳宗元在长安与和娘之母同居,贬柳州后,又与“士人女”同居生周六(柳告)、周七、殷贤等姐弟,一生无再婚之事,“周六于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1985年周寅宾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谪居于永州后,由无奈、被动地置身于闲散生活到以平常之心接受闲静淡泊,并在闲逸之中找到和确立了新的事业;柳宗元努力追求情性的舒爽和心性的顺遂,在"适志"方面艰难地走出了一条心灵变化之路.柳宗元对"闲"与"适"的诸多思考与阐发,与他创作闲适诗也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8.
柳州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相当丰富.柳州想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必须走"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炉,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一体"的旅游经济路线,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旅游经济.而对柳州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和影响的柳宗元,在整个柳州地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大力发展柳州旅游经济,把柳州建成广西乃至全国一流的旅游名城,必须深入挖掘和拓展"柳宗元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树立柳宗元文化品牌,充分开发柳宗元文化这块瑰宝的内在价值与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9.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中,“一门父子”是指苏洵、苏轼和苏辙,“四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提及苏轼,黄州的“赤壁二赋”,杭州的“苏堤垂柳”,定州的“东坡书院”,惠州的“引水济民”,儋州的“第一进士”,凡其足迹所至,遗惠千载。  相似文献   

10.
寓言这种文学体裁通过柳宗元等人的努力在唐代文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柳宗元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前秦诸子寓言的传统,多用来讽喻的手法来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本文从两个角度来分析柳宗元的寓言写作特点:1.政治格局的变迁与"辅时及物"思想的产生;2.仕途受阻与"褒贬讽谕"写作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6,(6):28-32
韩愈在评价柳宗元时称赞其"因俗而治"的施政理念。追溯柳宗元施政的踪迹发现,柳宗元在执政期间正确地看待岭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当地人民的习俗和利益,使得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柳宗元"因俗而治"的思想对岭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20,(1):40-46
韩愈称柳宗元"不自贵重顾籍",成了后世文人菲薄柳宗元的口实。然究其实,这个评价是被后世文人断章取义误读的结果。韩愈作为柳宗元的同僚兼挚友,他对柳宗元的文章成就和人格品性都是高度肯定、不曾质疑的。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峻洁"正是他高洁人品的投射,是他所倡导的"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为文经验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3.
朝鲜王朝中期著名汉文学家柳梦寅的散文理论深受柳宗元的影响,如反对骈文、倡导古文,赞同"文以明道"和"旁推交通"作古文等观点.但他又对柳宗元的理论做了适当变通.结合朝鲜的时代特征和创作实际,扩充了"道"的范畴和内容,辩证地探讨了"旁推交通"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从而形成了自己新的散文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一生命运多舛,仕途不顺,发愤写文,著作颇丰,名列唐宋八大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文章于短小隽永的语言中独具一种"渊深峻洁"的美学特质.本文将以审美视角,从描写对象、感情抒发、语言特色和文章结构四个方面阐述柳宗元散文的"渊深峻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牡丹亭》以高唐神女为原型塑造主人公杜丽娘,在中国视"淫"为万恶之首的"无性文化"传统中,复活了性爱女神的形象,它以人欲的思考为切入口,批判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对人类正常情欲的压抑,从而肯定和歌颂了人欲,代表了在几千年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性爱文明意识的觉醒.《牡丹亭》以其歌颂人欲和反对礼教的深度、力度和高度,标示着晚明社会个性解放思潮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综观柳宗元的辞赋,写于永州的有"古赋"八篇、"对"一篇、"问答" 三篇、"骚"十篇、"吊"两篇,共二十四篇。前贤对柳宗元的辞赋已有许多精辟地论述, 剀切地评价。本文试图循着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思想轨迹,谈谈他的这些作品,这对于进一 步研究柳宗元,或许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7.
压岁钱     
快过年了,爹决定到县城卖一车大柴. 我嚷着要去,爹说怪冷的,路又远.娘说去就去吧,孩儿还没进过城呢.爹就没再言语. 半夜里,娘就把我叫醒了.我懵(měng)懂地起来,把腿伸进冰冷的裤管.我要洗脸,娘说别洗了,风一吹就皴(cūn)了.我在锅台边喝了一碗娘刚熬好的苞米粥. 头晚柴已装好了,满满的一车.天很冷,爹把一件破大衣扔在柴上,把我抱了上去. 我怀里抱的是娘给爹烙的烙饼,是用苞米面和一点儿白面,再放些葱花做成的那种,热乎乎的,整个身子都很暖和.  相似文献   

18.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借助于恢复先秦两汉散行奇句的古文,反对重形式、轻内容的风靡一时的骈文,以复兴儒学,捍卫儒家的正统地位.韩愈提出了"志在古道"、注重实用、"陈言务去"、"词必己出"、"不平则鸣"及德、文兼修等一系列古文理论;柳宗元则提出了"文以明道"并"及乎物"、"有乎内"与"饰乎外"之结合、人品与文品并重及文人相亲的古文观点.较之于韩愈,柳宗元的文道内容则更宽泛更丰富,更重视"道"的现实性问题,在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方面,则更为强调.韩愈、柳宗元共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唐代古文理论体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的雅诗歌曲是一种歌功颂德的庙堂诗歌,主要继承了<诗经>中"雅"诗以来的四言诗的优秀传统.宋人对柳宗元雅诗歌曲的接受主要集中在其思想上的标榜古道和语言上古奥雅正两方面,反映了宋人锐意儒学复兴以及浓厚的复古主义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书信反映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1."文以明道"之"道"包括道的政治现实性、道的丰富灵活性以及道是文章的根本3个特征;2. "言而不文则泥";3.柳宗元书信对作文条件、作文过程、文章的接受传播等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