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索绪尔在他著名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对语言作了深入细致的区分,认为语言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言语活动(language),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言语活动指人们用言语交流传达的行为活动,它涉及到言语或说话本身的智能性质和表达功能,属语用范畴。言语指人们说出的话语,其中包含音响(能指)和意旨(所指),属语音和语义范畴。语言指话语中隐含的约定俗成的交际模式,属语法范畴。不过在索  相似文献   

2.
朱绍禹主编的《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142页第1节"言语训练与语言教学相互协调的原则"中,对语文和语言的关系的解释是:"语文的本意是指口语和书面语,用语言学术语来指称应为‘言语’,即社会成员个体对语言的运用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3.
一、“语文”课不是“言语”课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改变“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吕叔湘语)的局面,必须明确语文教学姓“语”,加强语言教学,这是多数人的主张。张传宗《加强语言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力》(《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第五期)就是典型代表。其实,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加强语言教学,而是如何认识“语言”,即在语文教学这个特定的视角中,“语言”的含义跟语言学中的含义是否一回事?或者说,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是否等同于“语言”? 大纲认为,设置语文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这里,先不说读、写、听、说的能力是否等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单就“理解运用”来说,它指的应是‘言语”而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一个确定的部分,“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是“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它是一套自足的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组成的约定俗成的统一整体,是言语活动的社会性部分。而言语则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行为”,是说话者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5.
文题中的所谓“修辞行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话语行为,而是指为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实际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话语活动政治目的的言语活动。研究这样一类言语活动的学科在西方称作“修辞学”。在中国古代没有一部类似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的专门著作,然而类似《修辞学》中谈到的修辞理论和修辞实践却是一点不比西方古代社会少。  相似文献   

6.
张庆老师有句名言:“教师平时只管‘布云’,谁也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所谓“布云”就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于学生而言。是吸收、输入。所谓“下雨”是指学生能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准确流利地表达,是运用、输出。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主要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学习语言文字”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这里所说的语言,不是理论意义上的语言学,而是实践意义上的语言运用。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并且,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重在运用”,一是指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角度应当重在运用,重在分析语言材料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二是指语文知识的学习应当侧重于学生的学以致用,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将已学过的字、词、句、段等内容进行积极迁移,恰当地、合理地运用言语形式表达个性言语内容。提出“重在运用”不是否定语文知识的学习,“‘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是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规范,但是这一层次的学习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学习目的重在借助他人言语经验和言语智慧获得启发,在公共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个人言语经验,恰当地运用个人言语表达和交流。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观照下的文本解读策略,凸显从语用角度进行动态建构和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8.
谈《现代汉语》教改的能力化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对《现代汉语》教改进行能力化导航,应养成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从学科来看,《现代汉语》课所要培养的能力应包括语言和言语两个方面。所谓语言能力,指的是和语言内部各要素相关的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即语言的规范性运用能力;所谓言语能力,则是指关涉语言外部因素的思维、语感和文化等交际语用能力。就方法而言,《现代汉语》课所要养成的能力应涵盖理论认知和实践运用两个层面。所谓理论认知,就是利用语言学理论的先导性,构筑先进的思维平台,逐步实现语言学理论的迁移与泛化,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全面…  相似文献   

9.
柳志伟 《成才之路》2011,(25):59-59
《教师的体态语言》一书中指出:"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明态度的非言语的特点身体态势。""这种特定身体姿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言语智慧是指人在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是人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在文本中,"言语智慧"不是纯粹地运用语言的技术或技巧,而是作者在文本中实现情感与言语表现的统一,是作者独特情思与独特言语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正>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言语智慧是指人在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是人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在文本中,"言语智慧"不是纯粹地运用语言的技术或技巧,而是作者在文本中实现情感与言语表现的统一,是作者独特情思与独特言语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2.
通俗地讲,话语(discourse)一般是指人们说的话或写的文字。如果需要一个专业的定义的话,话语就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实际交际行为。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话语(classroom discourse)就是英语教师在组织和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时产生的话语。1962年,Austin发表了How to Do Thing with Words(《论言有所为》)。在Austin看来,人们在说话时,或者说,在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注: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此处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此处等同于话语的专业界定)时,同时包括或者要完成三个子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3.
赵贝贝 《作文》2022,(Z4):54-5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与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师生可以借助课文篇目这个学习资源,抓住文本语言的特征,在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作者等诸要素之间开展丰富的言语活动,体会作品语言的精妙,认识到“特定的言语形式”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内容”,学习作者言说的奥妙与智慧,  相似文献   

14.
英语歧义与幽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荷兰语言学家Kooij在《自然语言的歧义》一书中曾指出:“在日常运用中,歧义通常指句子的这一特性,即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于一个的释义,而句中并不包含足够的线索,以确定其旨在的或其它的含义。”当然,歧义不仅存在于句子之中。R.Kempson提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英国语言学家G.Leech和S.Lyons则用“语言项目”和“语言形式”泛指词句:“我认为‘歧义’是指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  相似文献   

15.
词的偶发义,指词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由于特定言语环境和特定用法的制约而产生的的临时的意义。如“山海经”,本指我国古代一部地理著作,但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也主要靠政策调动百分之二十的农村劳力大念‘山海经’,开发了三百多万亩荒山、荒滩、荒地”(《人民日报》)中,其实际话语意义却指“山海资源”。由于这种意义不是该词的本来意义(语言义),而是在特定的语流中偶然出现的意义,所以我们称之为词  相似文献   

16.
语用学是语言学或符号学的组成部分,它研究语言单位(符号)在言语中的功能或作用,它联系着交际参与者、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来考察言语行为。 S.C.Levinson说:“语用学是非语义学的语义研究”(《国外语言学》1998年第二期,第59页)。这种非语义学的语用意义,一般都不通过词汇、语法手段表示,它是非规约性的、潜在的;受话人凭借交际能力来理解这种语用意义,换言之,它是结合交际对方、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从说话人所说词语中引申出来的意义。本文的日的就是从提高交际能力出发,探讨如何在回答中理解和表达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幽默,本是英语“humour”的音译。它是指言语或举动生动有趣而含意较深。通常,我们称幽默为健康的笑,含泪的快乐,是一种高级的滑稽。文艺学、语言学里讲的幽默指一种寓庄于谐的艺术风格、造句方式。它既能给人愉快,又能使人深思。目前,这种艺术风格和语言方式已经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的欢迎。所谓教学中的幽默,就是运用各种奇巧的、出人意料的、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循循善诱的引导,绘声绘色的讲解,这些口语或书面语的运用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介体,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但在运用教学语言的同时,辅之与非语言行为的运用,同样能起到相得益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体态传播学家伯斯惠斯托指出“:人进行传递信息时有65%是用非言语符号传递的”。所谓非语言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眼神、手势、衣饰,师生间的人际距离等。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学会用十五至二十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  相似文献   

19.
薛法根老师的语文世界,有别于其他名师很突出的一点,是他常常引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作为源头活水,去滋养语文,引领课堂,改变学生。
  薛老师提出“为学生言语智能而教”的教学观,相当精彩简洁,却很“心理学”。言语,是语言学的一个概念。言语不同于语言。言语是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它自由,呈现相对的运动状态。而语言则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是稳固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语言融汇在一篇篇课文,即相对规范、经典的言语作品中。学生通过课文,通过自己的言语活动去学习语言。弄清了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大家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疑惑或会“云开日出”,少去许多不必要的争议与讨论。智能,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产生了行为和语言,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认为人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语言和言语是两个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概念。语言的“意义”是指语词在语言系统中具有的意义,它是客观事物、现象及它们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这种意义是抽象的,约定俗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语言的“意义”,通常叫词义,可以靠字词典查得。言语是语言的具体运用,它总是和具体的交际环境相联系。具体的交际环境对语言运用有制约作用,从而形成相同“语言义”的不同“言语义”。所谓“言语义”,就是指人们在具体交际环境中运用语言时所产生的与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