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点睛之语: 这里的词语运用主要指实词和成语的运用。实词的运用包括单个的实词运用和辨析近义词两个方面。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辨析:1.看词义范围的大小;2.看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看词义的轻重;4.看词语的搭配习惯;5.看词性和句法功能。对单个加点的实词在句中使用正确与否的判断要特别注意那些书面色彩强的词语,如“染指”“造诣”,这些词语在社会上经  相似文献   

2.
点睛之语: 这里的词语运用主要指实词和成语的运用。实词的运用包括单个的实词运用和辨析近义词两个方面。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辨析:1.看词义范围的大小;2.看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看词义的轻重;4.看词语的搭配习惯;5.看词性和句法功能。对单个加点的实词在句中使用正确与否的判断要特  相似文献   

3.
一、明辨褒贬词语在表达某种意义或概念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具体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例如: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信息,它(A.勾通B.沟通)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结”之意;“沟通”的意思是“使两方能通连”。前者是贬义词,后者是中性词。该句是客观地叙述情况,不含贬义,所以应选B。二、把握语体词语的语体色彩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类。例如:我是从前(A.伺候B.侍候)过老爷的下人,少爷们可能对我不太熟悉。“伺候”和“侍候”都有服侍、供人使唤的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  相似文献   

4.
语文科“考试说明”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直接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单项选择题有三题,共9分,分别为实词(近义词辨析)的考查,虚词(关联词语等)的考查,成语的使用辨析。2002年高考题量仍是三题,除成语辨析与往年相同外,其它两题的考查有些变动:虚词的考查改为近义虚词的辨析,实词的考查改为词义的正误辨析。这些变化,在复习时尤其要注意。总的来说,要做到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必须了解有关词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词的意义;词的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语体色彩又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以及成语的出处、结构、意义等。再则,多做一些相应的习题,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提高我们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考点透视   中考对词语的考查重在理解和运用,不考名词术语,不单纯考知识.就考查范围而言,包括词语的分类、内部结构、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但以词义为重点.一个词语单独看,它可能有多种含义,一旦进入语言环境,它就只有一种含义.……  相似文献   

6.
确定词语言语意义的类别是为了提供分析和理解的范式样本。从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可以把词语言语意义分为以语言词义为基础的词语言语意义和由语境规定的词语言语意义两大类,它们共包括概念义、感情意义、语体色彩、搭配意义、联想意义、象征意义、形象色彩义、语境具体义、语境转义、语境降用义、语境同义和修辞义 12个小类。这 12个小类还可以从功能上概括为功能性言语词义、替换性言语词义、描绘性言语词义三类。言语词义的功能不同,则对它们的解释方法也不同。言语词义上述两方面的分类剖析共同完成了一个对它们识别、理解和概括,阐释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从词素意义的差别方面去辨析。如追求与寻求,“追”表示朝着一定的目标迫切、积极地行动,而“寻”则表示去探索、寻找。二.从词语的词义轻重差别上去辨析。如批评与批判,前者是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后者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行作系统的分析并加以否定。后者的词义重于前者。三.从词义范围大小的差异上去辨析。如战争与战役,前者所指范围大于后者。四.从词义的具体和概括上去辨析。如湖和湖泊、书和书籍这两组词中,前者一般指具体的、个别的,后者一般指概括的或集体的.五.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去辨析。如鼓励和怂恿,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六.从词语的语体色彩上去辨析。如哆嗦与颤抖,前者适用于口语,后者适用于书面语。七.从词语的配合关系上去辨析。如执行常与命令、任务搭配,而履行常与诺言、义务、条约等搭配。八.从词语的词性及句法功能不同上去辨析.  相似文献   

8.
词语的色彩就是除了词语所表示的一定意义之外,它还附加了一种词语所表示的感情意义、语体意义和形象意义。我们把词语附加的感情意义,称为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附加的语体意义,称为词语的语体色彩;词语附加的形象意义,称为词语的形象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统称为词语的色彩。 关于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对人或事物赞叹,贬斥的含义,它基本包括两类,一类是在表示赞叹的词语,称为褒义词;另一类是表示贬  相似文献   

9.
遵循中学阶段语言训练内容的安排,对课文中语言的学习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分析词语色彩。词语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三个方面。感情色彩特别要注意褒词贬用和贬调褒用。  相似文献   

10.
理解词义是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词语的色彩意义虽说不是词义的核心部分,但却是词形所传达出的语义信息,对于理解词义进而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恰当转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词语的色彩意义主要表现在感情、形象、语体、联想、风格和民族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选择题 1.“看到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表达这个意义,最确切的词语是 A自惭形秽B自轻自贱 c面有愧色D自怨自艾答_ 2.“该市xK商店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只此一家,并无分号,怎么办呢?”这个句子的语病是 A夸张不当B比喻不当c词语的语体色彩不当 D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当答 3.字形符合规范的一组是 A象棋叠印复查罗卜 B了望提盖象征罗汉 C折益象形颠覆罗列 D罗网迭韵复信印象答 4.没有别字的一组是 A丧心病狂蜂涌而上同舟共济相得益彰 B耳提面命招领启事仗义执言世外桃源 C牵强附会赏心悦目乌烟瘴气叹为观之 D自顾不暇眼花撩乱矫枉…  相似文献   

12.
说“事儿”     
“事儿”是“事情”的口语化形式,带有轻松的意味。例如: ①我跟你说个事儿。②我与你谈件事情。上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语体色彩上有所差别。“事儿”和“事情”的差别不仅表现在语体色彩上,而且也表现在词义范围、用法、甚至词性等方面。一般来说,“事情”所包含的意思,“事儿”都具备:在使用的时候,后者可以替代前者,  相似文献   

13.
近义词辨析一直是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常盛不衰的内容,辨析近义词一般离不开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必须首先弄懂句子的含义,方能进一步确定词义,方法是:要辨析词义侧重点、词性语法、感情色彩、语体风格、使用对象、词义轻重、搭配使用等方面的区别。具体来讲,辨析方法如下例示。  相似文献   

14.
词义除了概念意义外,还有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义的感情色彩(如感激、尊重、喜爱、厌恶等)各民族差异较大.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地理、文化、历史、宗教、信仰及审美观等,直接影响着各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文章从词的文化内涵意义色入手进行分析,选取了色彩词、饮食词、动植物名称词三个方面来分析独特的文化内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词词义以概念义为基础,有些实词词义内容比概念义丰富,这是由于这些词带上了各种附属意义,包括形象色彩义,感情色彩义,语体色彩义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词语色彩观认为,词语的色彩主要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专就三音节词的色彩问题,从显性色彩和隐性色彩角度作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理解原文离不开对原文词语的理解。词的理解,词义的确定是理解原文内容和风格的基础。本文对词语词义的确定进行了探讨。认为词语使用的情境,语言使用者的态度,情感,逻辑知识,语体色彩对词义的确定很有帮助。翻译过程中,译文表达要重视对原语词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七一前夕,湖南电视台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制作了一个专题片,节目主持人在介绍这个专题片时,多次说道:“这是我们湖南电视台为党的八十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应该说,这个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节目不愧是献给党的生日的一份“厚礼”,但是,这句话从主持人口中说出来,却让人感到别扭。为什么他们明明献了厚礼,“我们”却不能“献厚礼”呢?词语的运用不仅要把握词义,还要了解用法,包含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语境等等。汉语词汇中的敬辞和谦辞就是一种带有特殊语境限制的词语。敬辞,是带有崇敬意味的词语,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19.
词的词汇意义分为理性义和色彩义。理性义是指“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反映,是词义的核心”[1];色彩义“通常表现为词的附加意义,附加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评价或词的使用范围、场合以及形象特点等意义”[1],它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本文通过对词义形象色彩的定性及其语用功能的分析,旨在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词的色彩义,对言语交际、语言实践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用词造句,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词语的理解,培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指导学生用词造句,要抓好几个环节:一、读写词语.要把词读准确.多音字要据词定音.能正确地写出词语来.二、理解词义.正确透彻地理解词义是造句的关键.理解词义不仅要理解词的本义,还要理解词的引申义和在课文中的意思.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词义,明确了词的范围大小、轻重程度、感情色彩和搭配关系,才能贴切运用,使造出的句子完整无误.如“浩浩荡荡”,在《黄河颂》这篇课文中是形容黄河水势很大,是本义;在《飞夺沪定桥》一课中是形容红军队伍人多势大,是引申义.只有理解了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才能做到一词多用,造出内容丰富的句子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