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据说,在一些语文老师中流传着一句话:“听课要听李镇西。”我没有听过镇西的课,是一大憾事;但是从这些教学实录里,我仍然不难感受到镇西在课堂上那份挥洒自如的从容,那些灵光一闪的机智和幽默。听这样的课,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我想,很多语文教师都把能够听到镇西的课视为幸事,不是没有原因的。——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李镇西的课与李镇西的文字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似乎很难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我的直感是,李镇西的课是他自己的课,是他的心灵、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对课文的理解、他对生活的认…  相似文献   

2.
, 《班主任》2012,(11):63-63
正近日,最新一套李镇西文集(共8本)由漓江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目前国内最系统、最全面的李镇西教育系列文集。李镇西是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从教30年来,李镇西老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成都市劳动模范"等称号,被苏霍姆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西城区语文教坛,活跃着一支朝气蓬勃的青年语文教师骨干队伍。五年来,他们中有人被光荣地评为市“青年教师新秀”,有人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绝大多数成员都已成为区级、校级语文教学的业务骨干.他们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一.热爱语文教学事业是投身语文教改的原动力。我区35岁以下的青年语文教师绝大多数是近几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不轻信盲从。但也有些青年人思想不巩固,认为当教师是大材小用,耗费青春,体现不出个人价值.因而“人心思走”,流失严重。针对这一思想状况,我们请杨瑷.常世英两位老教师为青年教师们上了第一课——“语文教坛,  相似文献   

4.
我推荐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是因为李镇西其人,也因为其书。我曾经以几种“家”来戏称语文教学界的几个中青年实力派,韩军是语文教学界的诗人,李海林是语文教学界的哲学家,而李镇西则是语文教学界的散文家。李镇西的散文的确写得漂亮,尤其是那些写人记事的散文,很有魅力,一是挺动情,读他的《爱心与教育》很揪心,很抓人,很有几分感动;二是挺传神,他善于观察人,特别能发现被一般人忽略的特征,然后通过他的笔略带几分夸张但又非常真实地表现出来,他有点漫画的技法,但又绝不是漫画。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2013,(2):7-7
近日,最新一套李镇西文集(共8本)由漓江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目前国内最系统、最全面的李镇西教育系列文集。李镇西是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从教30年来,李镇西老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成都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相似文献   

6.
近看李镇西     
当今教坛令人佩服的前辈很多,但既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且二者做得均很出色,能著书立说者很少。李镇西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听说李镇西的大名,缘于和高海军校长的一次谈话。他说:“你有空读读李镇西的书,他的《爱心与教育》非常有名。”随后他借了我一本。果然,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个晚上,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不愧是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图书!  相似文献   

7.
正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知名的班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从教30年的座谈会,深有感触。我认为,李镇西之所以成为李镇西,就在于他的童心、爱心和用心。首先看他的童心。李镇西曾经写过一篇《保持童心》的文章。他认为,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儿童时代,但却可以永远拥有一颗童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人民的善良之心,就是保持对邪恶的愤  相似文献   

8.
正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李镇西教育作品》,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基础教育名家李镇西是如何"炼成的"。其中既有李镇西未来班的教育实验,也有李镇西生活化的课堂求索;既有李镇西的演讲录、阅读史,也有李镇西的精神发育史与思想发展史。这套书,较为完整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李镇西;阅读这套图书,究竟能给各类教师带来什么?一、为新教师发展提供指南针读李镇西班主任工作案例,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在手把手地教导你。他的教育案例,涵盖了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育界,李镇西颇有名望,他的名声,是以其极为显著的教学成就作为支撑的。他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之一就是,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帮助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从李镇西的身上学到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幽默本领,本期特意编发王芳老师的《李镇西:巧用幽默,强化教学效果》一文。我们衷心希望广大一线语...  相似文献   

10.
说到李镇西,语文教师可能没几个人不知道他的大名,用如雷贯耳是一点也不为过。对于我而言,在二周前也就仅知其大名而已。在我眼中在,大师是个带有严肃面孔的专有名词,总觉得他们思想深邃的如同哲人一般,是我这等智商的人所读不懂的。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知名的班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从教30年的座谈会,深有感触。我认为,李镇西之所以成为李镇西,就在于他的童心、爱心和用心。  相似文献   

12.
罗先德 《中国教师》2012,(16):64-66
<正>李镇西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教师之一,许多中小学教师对他仰慕有加,他的追随者更是立志要做"第二个李镇西"!李镇西说:"如果他们真的以为李镇西是那么的好学,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为所谓‘第二个李镇西’,那我不得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李镇西老师的课就是有这么一种魔力,把学生深深吸引住,把"读"他的课的人也深深吸引住。现在我要分析的是,李镇西的课里面有一种什么东西把人吸引住了呢?我们当然可以说是李镇西那诗人般的激情,也可以说是他平等待人(学生)的民主教学作风,以及他那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课堂驾驭艺  相似文献   

14.
青春年华须勤读扬州大学中文系顾黄初作为一个现代人,为求知而读书,是一辈子的事。然而,最需要读书、读书效果最好的,却是在青年时期。作为一个教师,为育人而读书,也是无止境的事。然而,最需要读书、读书效果最好的,也是在步入教坛不久的青年时期。语文教师,是以...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语文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师和他的学生塑造自己灵魂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情感就是生命的美,语文的智慧就是生命的智,语文的深度就是生命的深度。这,是我读完大夏书系中李镇西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魏志渊的《语文课》和王开东的《深度语文》之后的感受。教育类的书籍常常是枯燥而乏味的,但是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语文课》《深度语文》,我感受到的是崇高情感的熏陶,是人类智慧的洗礼,是生命的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6.
李镇西老师的课就是有这么一种魔力,把学生深深吸引住,把“读”他的课的人也深深吸引住。现在我要分析的是,李镇西的课里面有一种什么东西把人吸引住了呢?我们当然可以说是李镇西那诗人般的激情,也可以说是他平等待人(学生)的民主教学作风,以及他那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课堂驾驭艺术。(我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上,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  相似文献   

18.
证思想的活水永远激荡成都石室中学李镇西编者按】如何提高青年语文教师素质,是近几年人们所关注并急于解决的问题。读书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为此,“青语园地”将从本期起开辟“我的读书生活”专栏。其目的是引导青年语文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从而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   

19.
"你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这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对李镇西先生的评价。我认为,镇西先生受之无愧。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以心灵赢得心灵,是一个潇洒的语文教育"诗人",一位杰出的班主任,一位具有人文关怀和民主情怀的校长。  相似文献   

20.
熊振鸿 《师道》2012,(11):60-61
李镇西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关键词是:人文情怀。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关注李老师的博客,关注《中国教师报》上的"镇西随笔",我感觉到李镇西老师是深具"人文情怀"的一个人。无论是对朋友,对同事,还是对学生,他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尊重的心、赞赏的心去对待。我想,凡与李老师交往过的人,一定会有这方面的同感(只可惜我还没有与李老师见过面)。有这样一份"人文情怀",人心所向,就在情理之中。"遇到"李镇西先生,是一名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