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5年云南省对课改实验区中考首次单独命题,在考试复习中,一开始大家都感觉好象复习没有了明确的方向,就在大家茫然的时候,《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初中生·课改实验区)走进了我们的复习和教学、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课改方向,正确领会中考精神,尤其是为我们的中考复习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我们的复习有了很高的效率。今年《课程教材教学》(初中生·课改实验区)政治专刊对中考复习的指导,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基础知识,轻题目形式,使复习更有了明确的方向。由于今年是首次课改实验区独立考试,一个“新”字,导致了在…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背景2009年秋,在经历了漫长而不平凡的六年时间后,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过程中,我市小学阶段语文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完成,初中阶段语文第二轮实验亦画上句号。回顾六年来的课改实践,应该说语文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流,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特别注意到农村  相似文献   

3.
回眸语文课改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小学语文在课改路上的建树,教师们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着。但是,我们又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深刻透彻,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一些误区。例如:对课程改革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的“继承”、“发展”、“创新”这一本质认识不清,导致语文教学在落实“三维目标”时顾此失彼。对此,我们应该冷静而理性的审视、探索、反思。首先我们要坚定课改的信念,走改革之路;另外必须正视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实践、完善,使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笔者在一线的教研工作中,对目…  相似文献   

4.
课改已经不再是一个时髦名词了,无论是全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还是香港地区也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会考指引下的课堂教学,课改已经深入人心。但新课改却滋生了一些怪异的形式主义作风,如果不及时在认识上进行纠正,势必会影响我们的课改,导致语文教学始终走不出自己的怪圈。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课改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也走在了课改的前列。在这种前提下,语文的课堂教学终于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这无疑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然而我们在追求课堂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似乎也走入了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在教学中片面地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中考命题除了完成教学评价外,还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对教学改革导向的作用。在课改逐步推进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中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呢?在拟制四川眉山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大胆尝试。一、形式上同题强化课改意识,实质上是以课改理念指导中考在今年眉山市课改和非课改区县各占一半的情况下,虽然仍是“课改区”和“非课改区”两套题,但根据语文的特点,我们是同题中考,只是牵涉到教材确实不能同题的才有所不同,如诗句默写、名著积累等。另外,非课改题我们设计“为语文实践活动”板块,而课改题则设计成“口语交际与…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理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无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了.不过前者往往处于褒义语境中,而后者常常处于贬义语境中。可是,在一褒一贬之间.我们在弘扬“人文性”的过程中,是否走得太远.有点过头了?我们在清算“工具性”罪过的过程中,是不是有点过火,失去理智了?如果这两种情况都确实存在.那么又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我们之所以对“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理解失之偏颇,乃是因为我们长期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语文性”.从而把“语文性”和“工具性”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如何理解“语文”?语文首先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学科”。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影响学生灵魂最大的也应该是语文教师,一个学生长大回忆最多的也是语文教师给他带来的影响,这是说语文的重要性。这一点,从学生到教师,长期以来我们都没有认识到,不太重视,将它等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不对的。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安身立命。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语…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实验的中考命题,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坚持继承创新,体现课改理念,既发挥着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又体现了对教学的“检测”作用。新中考的导向作用和检测作用,表明教学和考试不是两张皮,我们不要为应付中考而改变课改的方向。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坚持课程改革实验,提高复习备考效率。一、加强语文积累,夯实语文基础新课程实验的中考命题,将“基础知识”的考查变为语文“积累”的考查,加大考试内容的文化含量。以往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中大多是单纯的语文知识内容,导致教学中把语文当成纯工具的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自2001年秋在全国各实验区开始运作至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看到“热闹”背后透视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因重“训练”而肢解语言文字、破损语言形象)滑向另一个极端(因重感悟,重个性体验,而任其自然)。长此以往,语文学习质量令人忧虑。以下列举几种误区现象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误区现象一:喧宾夺主——重“创新”,轻基础。如《麻雀》第一课时教学片断:(学生浏览了一遍…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教学目的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对学生要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但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的现状看,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讲”轻“读”,重“写”轻“说”的不良倾向。大量的书面作业和“题海”战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累得教师直不起腰。其结果,不但加重了师生负担,而且影响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将课程目标以“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来设计。在“教学建议”中,郑重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那么究竟应当如何培养呢?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最基本的方式语文教材中描绘了许多鲜明的形象,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感染。这种…  相似文献   

13.
踏一路阳光,洒一路欢笑,合着课改的节拍,我们走在了语文路上缘起:乱花渐欲迷人眼潘文彬:语文已经行进在了课改的路上,回望这几年的语文课改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语文在课改的路上所留下的足迹:课程的理念转变了,语文的领域拓展了,语文的结构综合了,实施的方式多样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这些变化,弥足珍贵。但是,理论和实践告诫我们,凡事不是只要变就好,有些变了其实并不好,反而会失去了自我。审视现今的语文教学,我们的心情在兴奋之余又变得些许沉重,我们语文怎么变得越来越有点不像语文了呢?邢跃武:确实是这样,目前的有些语文课已经偏离…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近一年来的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例如:实施新课程造成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怎么办?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正常开设怎么办?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评价改革跟不上怎么办?这都是在课改中必须遵守的一些“游戏规则”。当然,无论什么规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探索和研究中,在大家共同的参与实践中,才会更好的发现。一、无论课程怎么改,“基础教育”是第一在进入课改实验之后,学校首先组织我们走出去参观学习。听、看、记、集先行者的课改经验。其间不少东西值得学习、借鉴。但也有些现象让我们很困惑:有些学校的学生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1982年秋季开始,我们在五年制四年级一个教学班开始试行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至今进行到第三轮,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的认识与实践的过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实验的步骤与做法是: 一、端正教学思想。正确的教学思想是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贯穿在实验中的教学思想的主旨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小主人。其中包括:(一)克服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灌”轻“导”,重“讲”轻“练”的倾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的课改实验证明,凡是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的学校和教师,都能极顺利的走进新课程,做课程改革的排头兵。语文整改的“设计师”丁培忠先生临终前在《内蒙古教育》杂志上发表的题为《在语文课改实验中深化“小语整改”》的文章指出,认真总结“语文整改”的经验,可以“为语文课改基本理念的落实提供操作层面的保障”。可以说,丁先生是为我们指明了我区“语文整改”的发展方向和语文课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语文素养的“三维”结构中,只有“过程和方法”最不好捉摸,也最不好评判。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教学活动不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展开的吗?我们不都是在运用着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的吗?只不过,我们以往并没有意识到“过程和方法”竟然也可以而且应该被当成“培养目标”来看待。而这一点,恰好是语文教学的重大失误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却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  相似文献   

19.
以“高职语文”名称的确定为主线,提出高职语文的发展应该抛弃“大学语文”这样不恰当的称谓,以正确确定“高职语文”名称为先导。为高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正名”的过程,是正确认识高职语文学科本质的过程,也是树立路标、确立高职语文发展方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实验的听课过程中,常常遇到下课铃声响了而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没完成的情况;在与基层教师交谈时,也听到教师们反映预定的教学内容经常教不完。有的老师产生了困惑,“是不是活起来的课堂就是这样呢?”“教不完现象是课改中的正常现象吗?”其实,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为了处理偶发事件而不能完成预定教学任务,这是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