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时,常常被作者所创造的审美境界和艺术技巧吸引.于是想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一、立片言以居要,乃通篇之警策.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文章中最能传神的语言,人们通常称之为“文眼”.“文眼”是作者感情的凝聚点,也是文章内容的精髓.理解与掌握“文眼”,好象开门找到了钥匙,能帮助读者理清文章的脉络与构思,把握文章的内容.而这种“立片言以居要,乃通篇之警策”的手法,朱自清是常用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科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 1.通过设计与生成,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成功需要专心致志、勤奋努力; 2.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理解,并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达到预设与生成. 教学目标: 1.以读带讲,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勤奋努力,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句与句之间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不同的熟鸡蛋. 教学流程: 一、动手操作,引出课题 意大利有位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小时候的绘画就是从画鸡蛋开始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画鸡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了解效果 (出示课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你做到了吗? 2.组词:芬()耐()简()单()肃()训()确()论() 3.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相似文献   

3.
王伟 《学语文》2012,(4):77-77
在设计《荷塘月色》的课堂提问之前首先应该设计出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请找出《荷塘月色》中直接表达感情基调的语句,按课文自然段落顺序梳理出感情变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想象、体会诗人孤独、思念家乡的心情,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古诗文的魅力。3.写话、改诗,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难点教学目标2、3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题目定基调一起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把思念的感情读出来,把更加思念的感情读出来。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精品。由于该文写作背景特殊,所反映的作者心绪感情较为复杂,不容易把握,因此,对该文教学究竟是采取何种方式来切入赏析,才能更有效的被学生接受理解,是一个值得注意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教该文时,采用了“抓住文眼,顺‘藤’摸‘瓜’”的方式,对此作了些尝试。首先,我通过学生默读、听录音范读、学生朗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反复的听读中,初步感知本文。在这一步的基础上,我就试看去问:“同学们刚才听读了《荷塘月色》这篇散文,请大家想想,在文章里有没有表现作者当时心境的最关键的字眼?”由于事先听读…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二单元选入的反映革命生活的文章《小橘灯》,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精品。教学本文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小姑娘的性格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感情及小橘灯的寓意。本课的教学不妨分为三个板块——理解、品味、感悟 ,整个教学过程以诵读一线贯穿 ,以学生为主体 ,紧扣精彩的语言文字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完成教学目标。一、诵读·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在书上画出描写小姑娘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2 .学生按句式说话 :读描写的语句“”,我看到了的小…  相似文献   

7.
正一、朗读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那么,怎样朗读好一篇文章呢?1.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态度鲜明、感情真挚。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使他们受到感染和教育,产生真实的感受,指导学生在声音、语气中自然流露,做到以情带声。2.坚持用普通话标准音,读准每一个音节。做到口齿要清晰、读得要通顺流畅,不顿读、注意字音变化中的衔接,声音强弱变化要和谐,声音要轻  相似文献   

8.
李伟祥 《考试周刊》2011,(8):101-103
一、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标》)七级目标中读的目标描述为:1.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2.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3.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4.能通过文章的线索进行推理。5.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好汉歌》、课文朗读、重点词句及拓展阅读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读题生疑1(.课前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汉歌》,在你心目中,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朱自清的优秀散文《绿》《荷塘月色》的写景特点谈一些粗浅的体会。文章着重分析了作者个人经历、道德修养及时代特色对景语的影响限制,具体赏析两篇散文不同的语言特点、景物风格及表现出的作者的不同情感。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读文章就是凭借书面语言去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阅读教学既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也是提高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多读"是达到理解的重要途径。那么,要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下功夫呢?下面,我就以指导学生阅读《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为例,浅析自己的几点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原稿)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自主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3.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1.做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1)读课文,读准字音,圈  相似文献   

13.
一、比较法1.不同文体的比较。文体即表达方式,反映作家个人的情趣、思想感情和潜意识结构;这些又通过意象选择、章法结构和语言风格呈现出来。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周敦颐的《爱莲说》、李渔的《芙蕖》三文都写“荷”,而文体各异,表现手法不一。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生动描写荷的叶、花、香味,处处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他在文章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出对荷的赞美之情。实是借用荷花、月色这些传  相似文献   

14.
正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寻找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文言文,并且能发展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步总结出文言文的三步教学法。一、读通:读顺文章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对加深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都有着不可忽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 .学会 9个生字及生词。2 .能抓住特点观察插图 ;能用“可爱”、“每天”造句 ;能进行迁移想象并说几句连贯的话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 ,养成良好的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 ;从实际中明白 ,要全面看问题和虚心听取意见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词、句的意思 ;在想象、说话中发展思维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明白本课蕴涵的道理。教学时间 :3课时。教具准备 :软件、电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1 .读题、解题。2 .说说自己对葫芦的了解。二、看图读文 ,初知课文1 .联系起来看插图 ,初…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2.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3.理解比喻、拟人修辞方法及象征写法的表达效果。4.对现代诗作简单赏析。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意境的创造。2.体会诗歌精练的语言。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读议法。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通过讨论,加强对诗歌深层次知识的理解。2.赏析法。体会诗歌精练的语言和意境的创造。3.对比法。了解诗歌的写作特色。4.自学指导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媒体设计条件好的单位可采用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欣赏作者对猴子、黑熊、山羊精彩表演的描写。 2.理解“精彩、哄笑、喝彩”等词语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模仿2、3、4段的描写方法口述《马钻火圈》等节目。 二、教具准备 1.自制活动投影片三张。 2.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带。 3.录像:国外最新的四个马戏节目。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 ,语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原因是语文不但反映生活 ,而且服务于生活。课文所反映的内容越贴近学生 ,越走向学生 ,课文的内容才能越为学生所理解 ,并指导其实践。而“活动”的引入可实现这一目的。1 扮演角色。对于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文体 ,如《分马》《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我们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课前 ,布置学生熟悉内容 ,认真理解人物的感情 ,揣摩其语言特点及心理活动等。课堂上由学生分组演出 ,他们很快就进入角色。之后 ,再利用分析、讲评 ,使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及意义的理解。2 亲身实践。“实践出真知…  相似文献   

19.
教学要求 :1 .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2 .学会本课生字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教学重点 :1 .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2 .通过理解词句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教具准备 :课文中提及的海洋生物的图片、幻灯片 ;录音机、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3课时第一课时一、板题导入1 .板书课题。2 .简介“西沙群岛”。二、范读课文三、练读课文1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不好读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人生是动态的,人的思想情感也会不断变化。读了朱自清在不同时期写的《绿》和《荷塘月色》,我们就明显地感觉到写作《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不再是写《绿》时的朱自清了。《绿》中“我”是那样的自然率真,面对那一片绿,欣喜若狂,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无限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溢于言表。到了《荷塘月色》中的“我”,则多了几分压抑,面对荷塘与月色,产生的只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并且在这淡淡喜悦之中还掺和着某种忧愁。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