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环球采风     
大本钟 大本钟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座大钟的名字.它坐落于伦敦,英国的首都.大本钟有四面,因此无论站在伦敦市的什么地方,你都能见到钟面.大本钟的指针大约4米长. 如果你去伦敦,你可能想要参观英国议会大厦.在那里,你会找到坐落在议会大厦钟楼顶部的大本钟.大本钟的声音很大,每15分钟就敲响一次.  相似文献   

2.
Big Ben     
Elizabeth Tower,旧称大本钟(Big Ben),位于英国伦敦(London)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的北角,钟楼(bell tower)高96米,是英国著名的传统地标(landmark)。大本钟建于1859年,由当时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knight)监制而成。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取名为大本钟,本是本杰明的昵称(nick  相似文献   

3.
大本钟每隔一小时,响一声。英国电台、电视台每天播放的新闻节目,都是以大本钟的报时声响作前奏。大本钟建于1856年,与上、下议院连在一起,合称作议会大厦。大本钟是一座建筑物,内有一只重21吨的大钟,圆形的钟盘达直径7米。大本钟(Big Ben)这个名字是当年监制大本钟的英国人本杰明·荷尔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伦敦之旅     
旁白:每年有上百万的游客游览伦敦,它可能是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城市。我们现在正穿过威斯敏斯特桥。在你的左前方,你可以看到英国国会大厦和大本钟。大本钟实际上就是钟楼顶上的钟,是以它的建筑师本杰明·霍尔爵士的名字命名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大本钟巨大而华丽,重13.5吨, 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至今将近一个半世纪,尽管这期间大本钟因两度裂开而重铸,但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  相似文献   

6.
<正>(1)英国伦敦。在伦敦至布赖顿老爷车大赛中,参赛者驾驶着1905年以前生产的汽车,行驶在威斯敏斯特桥上,经过议会大厦。(2)捷克布拉格。参赛者身穿传统服装参加布拉格高轮自行车比赛。捷克高轮自行车俱乐部成立于1880年,其成员每年都会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必读》2012,(11):F0002-F0002
威斯敏斯特宫,又称国会大厦,是英国国会的所在地,位于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西岸,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物,其雄伟之气,在同类建筑中无与伦比。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建筑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长的走廊。成斯敏斯特宫顶部冠以大量小型的塔楼,墙体则饰以优美的浮雕。从外表来看,整体造型和谐触合,特别是它沿泰晤士河的立面,平稳中有变化,协调中有对比,形成了统一而又丰富的形象,是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的典型表现,流露出浪漫主义的复杂心理和丰富的情感。其内部以帕金装饰和陈设而闻名,也以珍藏有大量的壁画、绘画、雕塑等艺术品而著称。宫殿西北角的钟楼就是著名的大本钟,大本钟已于2012年6同更名为“伊丽莎白塔”。  相似文献   

8.
《被包裹的德国议会大厦》是大地雕塑艺术的另一种类型。与《螺旋形防波堤》不同,它主要是用织物悬挂、包裹覆盖完成的。雕塑的作者是美国雕塑家,生于保加利亚的克里斯托·克劳德(1935~)和生于摩洛哥的珍妮·克劳德(1935~)夫妇。1994年,克里斯托和珍妮共同包裹了位于柏林的德国议会大厦。他们在大厦正面42.5米的最高处和32米的平均高度上包满银色聚丙烯纤维,总面积为10万平方米,再用15600米蓝色塑料将大厦绳捆起来。整个工程所用材料的总重量为1000吨,动用1500人,花费了23个小时,耗资320万美元。《被包裹的德国议会大厦》的准备时间长达6…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院及英国高教拨款制度简介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伦敦日培训学院(London.DayTraining College)”,由伦敦郡议会和伦敦大学协议创办。最初主要目的是培训小学教师,学生攻读伦敦大学的教师文凭课程,以后又增设教育文硕士和教育哲学博士学位。1932年9月,伦敦日培训学院正式脱离伦敦郡议会,转归伦敦大学管理,并易名为教育学院。经过90年的发展,教育学院已成为英国目前拥有教育专业研究生最多的学校,拥有英国最丰富的教育科学的藏书。其科研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在1985和1988年两次由原大学拨款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科研检查中名列前茅,教育学院现有15个系和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世纪初,位于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装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其中,着红装的女人表示"我已结婚",而着绿装的女人则是未婚者.后来,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车辆撞人的事故,交通三天两头堵塞,有时一堵就是一两个小时,市民对此意见很大.英国政府为减少交通事故,便在议会大厦门前增派了警察,但由于人多车多,警察也显得力不从心,效果并不明显. 当时,一位名叫德尔·哈特的机械师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议会大厦门前,因交通堵塞经常迟到.他受约克城妇女着红绿服装的启示,经过近三个月的潜心研究,设计制造出信号灯.1868年12月10日安装在伦敦议会大厦广场上,成为城市街道的第一盏信号灯.这种信号灯灯柱高7米,上面挂着一盏红、绿两色的煤气提灯,在灯的脚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可以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行人和车辆按照"绿灯行、红灯停"的规定有序行驶.  相似文献   

11.
在1640年爆发的英国费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不同的派别,这些派别斗争左右着英国革命的进程,并赋于革命以不同特点。一革命派和反革命派革命派和反革命派的正式得名于内战爆发时期:凡是支持议会反对国王的人叫“议会党人”,史称“园颅党”,这是因为议会的支持者主要是伦敦的学徒,都蓄短发。凡是支持国玉的人叫“保皇党”,史称“骑士党”,它来源于西班牙语。是指信奉天主教的外国人(叛国者)。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布的新交通法规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规对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行为的处罚格外严厉。那么,你知道交通信号灯是怎么来的吗?红绿灯源自英国女装说起红绿灯的起源,还要追溯到19世纪初的英国。那时,在英国的约克城,着红装的女人表示"已婚",而着绿装的女人则是"未婚"。当时,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马车撞人的事故。  相似文献   

13.
我写“海归”十年(1993~2003年),记述我回国走过的路。告别泰晤士泰晤士河是从南边流进伦敦市中心的。经过议会大厦以后,拐了一个90度的急转弯向东径直流向英吉利海峡。就在这个拐角处,有两个地方是我不会忘记的。一处是英国皇家学院(King’s College)的楼群,另一处是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总部大楼。告别学习和工作了8年的英国,对我来说,除了两所大学的同事、全英学联的朋友、中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的官员外,再就是这两幢楼房了。我在第一幢楼房的办公室里坐了3年,从窗口望出去,可以看见泰晤士的流水。在第二幢楼房里,我在一层报告厅里…  相似文献   

14.
London     
公元1世纪,罗马人征服不列颠后,在泰晤士河(Thames)北岸建立要塞,围以城墙,"伦敦城"(the City of London)由此而来. 伦敦城是英国及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它虽然地区小,但聚集了各大银行、著名的证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保险公司和黄金市场(gold market)等. 伦敦城的东南角矗立着著名的伦敦塔.它始建于11世纪,原是为保卫和控制伦敦而建造的,后来曾作过要塞、宫殿和监狱等.伦敦城西头有伦敦最大的教堂--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顶高111.4米,也是世界上第三高的教堂.  相似文献   

15.
英国议会是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但会议多了、久了可能会让人感觉枯燥。不过,没有一个议员会在会议中感到无聊得要死,因为英国法律规定在议会大厦内死亡是违法的。另外,尽管英国贵族和议员们都身着各种貂皮外套,参加国会会议的各国大使也都穿着五颜六色的本国服装,但没有一个人敢穿着盔甲走进议会大厦,因为英国另一条法律规定,穿盔甲进入议会大厦属于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6.
我是white,今天说说我的用法。在东西方文化中,我都代表着纯洁,有权贵之气。美国总统生活和办公的地方叫White House,美国政府的内外政策在此产生,故the White House成为总统权力和美国政府的代名词。无独有偶,英国法庭、政府机关集中的一条宽阔街道叫White hall(白厅),南北走向,位于特拉法尔加广场与议会大厦之间,它是根据怀特霍尔宫(1529年-1698年)而命名的,以其是出台政策的政府办公机构而著名。  相似文献   

17.
大约三百万户七百二十万人生活在西欧最大的城市伦敦。这里有大约三百种语言。城市陆地总面积的39%是由绿地和公园组成。每年伦敦的旅游胜地接待超过一亿的游客。伦敦,时时让人惊叹!泰晤士河泰晤士河全长273千米,静静地蜿蜒流过伦敦城。在它沿途的许多地方,都有繁茂的树林。这些树的名字有明显的南方口音———郁金香,木瓜,肯塔基咖啡树,檫木等等。野生动植物和鱼类也有南方的滋味。物种的差异性反映出泰晤士河流域丰富的文化遗产。它肥沃的流域孕育人类有11000多年了。战争曾在这里进行,加拿大的商业农场的根也在这儿。但是泰晤士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还像它200年前一样,许多早期的建筑也依然矗立。泰晤士是一条不能不看的河,它承载着伦敦的今昔。沿河有议会大厦、英国航空伦敦眼、伦敦塔、圣保罗教堂、汉普顿Around7.2m illion people with m ore thanthree m illion households live in London thelargest city in W estern Europe.Around300languages are spoken in the Capital.39%ofthe ...  相似文献   

18.
肖昳 《大学生》2013,(18):38-39
正飞机准点降落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英国,以上海交通大学游学团学员的身份。第一站不是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些经典地标,而是静谧祥和、学院气派十足的剑桥,"读英国书行英国路"就此拉开序幕。满心以为热衷流行的我定会对英伦风尚情有独钟,不曾意料从剑桥到牛津、从伊顿公学到伦敦商学院,给我最大震撼的却是英式的"失败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大本钟     
《中学生英语》2011,(3):14-14
英国伦敦著名古钟或称大本.钟(Big Ben),即威斯敏斯特宫报时钟,它位于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建于1859年。大本钟是伦敦的传统地标.  相似文献   

20.
因为爸爸被派到中国驻英大使馆工作,我也跟着爸爸来到伦敦,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两年。伦敦真不愧为19世纪大英国的首都,它有器宇轩昂的议会大厦,有壮美典雅的塔桥,有繁华无比的金融城,有高大雄伟的圣保罗大教堂,以及藏纳世界各地艺术精品的大英博物馆等。当我在飞机上俯视伦敦时,我的第一感觉是:“拥挤”!然而,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我的第二感觉与第一感觉却截然不同:“安静”!是的,不管多么繁华的地方,除了各式各样车的声音以外,你几乎听不到什么噪音。在巴士里、地铁里、大街上,你都听不到高声说话的声音;在地铁,许多人手里总是拿着书或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