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工具书,突破字、词关。对于生字新词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可着重要求学生运用圈点勾划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使用工具书,查出并弄懂生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课前多动手,多翻字典与词典,摘记抄录,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经过自己动手所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  相似文献   

2.
一、指导预习,培养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包括指导预习、征询疑难。“指导预习”是教师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把课文中有关重、难点的知识让学生预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为课堂学习、讨论作准备。预习中,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内重点会通过自学大体弄懂,基础差的学生也会对这些知识重视起来并寻找理解的途径。指导预习,应着重把课文重、难点知识明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预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和意图。如布置预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时要求:第一,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内生字、新词。第二,了解课文整体布局,找出描写条件艰苦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在具体训练中,要把握好下面四个环节: 一、引导自读,读懂课文 首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读懂课文。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快速浏览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获得整体认识;再通过查阅工具书、辅导书,自学生字、新词,反复阅读,理解课文中较难的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课堂精读读懂课文。让学生根据课后作业或老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教育、教学方向是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觉得阅读教学中的“放”与“扶”很重要。一、抓好阅读教学中的“放”“放”即课前预习。每篇新的课文都会出现一些生字、新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动手,通过查阅字、词典寻求答案,选定其在课文中的特定含义及读音,同时也弄清生字、新词的常用义。若遇到深奥或抽象的词语先勾画出来待课上解决。解决字词之后,第二个预习目标便是熟读课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进行反复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闭,初读质疑 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客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其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的自我阅读,达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获取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一、掌握生字、理解新词,提高运用文字的能力。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扫除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办法。首先 ,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发现的生字、新词作出标记,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词典 ,自己解决,对同音字、形似字进行辨析和比较;其次 ,写出新词的反义词、…  相似文献   

7.
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能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去寻求答案,预习课文。叶圣陶先生认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是预习。”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是这样做的: 将预习分为一般预习(意在读通课文)和重点预习(意在读懂课文)两类,按下面的步骤指导: 第一步,学字。初读课文,划出生字、回生字,然后查字典,运用汉字造字规律学习生字、回生字,初步做到“四会”(认读、书写、理解、运用)。  相似文献   

8.
指导学生预习是搞好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阅读课文,教师只要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不必费很多时间去讲……要逐步养成自学习惯.按照各年级的教学要求,要着重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工作抓好了,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探求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不少人只强调课外预习,而且主要是预习生字(当然这种预习是必要的),或读课文.我认为这样的预习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病.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作业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按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预习型、巩固型、综合型、发展型、差异型等。对于不同类型应有不同的设计方法。预习型作业是在教师授课前 ,引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的作业。预习性作业一般从初读课文、熟悉生字新词、给课文分层分段 ,或根据提示内容诸方面设计。巩固型作业是教师授课后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的作业。巩固型作业可以通过填表格、问答、图解等形式来设计。综合型作业是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学后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辨别能力而设计的作…  相似文献   

10.
人们干什么都有一个习惯,生活有生活的习惯,学习有学习的习惯。我们学生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应养成以下几种读书习惯。1、“预读”习惯在老师讲授新课之前,我们学生要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题“预读”课文,首先要读几遍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字典和词典)掌握生字的读音、弄懂生字新词在课文句子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一、关注学生的预习、课外阅读 (一)用言语评价学生的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不同年级段对预习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低年级学生预习时做到: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的字音;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中年级学生预习时做到: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相似文献   

12.
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生字生词是学生阅读中常遇到的难题,解决好生字生词的认识和理解,有助学生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的养成,便于学生语知识的自我积累。因此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的预习提示中列出的重点字、词,要求学生课前自己查阅工具书,弄清这些字、词的音、形、义和词语、词组,以及字、词的运用。养成细心揣摩,选字酌句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生词生句的阅读障碍,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刘洪周 《小学生》2013,(10):24-24
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预习做得好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在课堂上留有其展示的舞台,这是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交给学生明确预习目的要求预习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文体的课文应从不同方面提出预习要求。在预  相似文献   

14.
一、总的目的和要求1、使儿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课文思想内容,进一步巩固本期所学过的生字、新词,继续提高儿童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2、结合生字、新词,优美语句的分析,继续巩固汉语、作文、写字方面的知识。二、复习内容方法和时间的安排按照课本上的单元划分为七个部分,并插入省编的语文补充教材,共六课。复习时间暂订十七教时(可视学生接受情况延长或缩短)。各单元复习的具体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三类课文是学生运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技能和读书方法,进行阅读自学的课文。这类课文的预习指导最大特点是“放”。到低怎样放?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放: 一、字、词、内容全放。全放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动手查字词典,学会生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自编提纲,归纳段意、中心,独立完成《预习指导》上和课文后的练习题等。 二、重点、难点半放。半放是指以老师为主导,提示课文重点,点拨难点,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提示释疑线索和学习方法,明确解答要求。 鉴于三类课文预习指导有“放”的特点,因此,  相似文献   

16.
翻开《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教材》)的任何一册,在《教材说明》中都有这样一段话:“自读课文×××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每课一般用一课时。少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文的自读提示中所提的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课文后的练习,可灵活掌握,不要求全做。课文注释从简,有些生字生词.由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这就告诉我们.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的阅谈课文(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是“九义”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加强预习指导,让学生在课前按提纲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教师们的共识。没有指导的预习,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笔者乃至农村大部分教语文的同事,以往指导学生预习无非是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词等,结果学生读了、画了,但没有很好地思考,这样的预习效果不大,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学贵知疑,宋代的朱熹就说过:无疑者须教有疑。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知疑,深思并勤问,这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自觉阅读的兴趣有很大作用。引导学生勤问现在阅读课的一般教学步骤先让学生预习,让他们运用工具书理解字词;通读课文后分段,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预习,习惯于把带有生字的新词查个注解,其他词语就好象不再有“疑”。课文中的其他方面好象也都无疑,他们等着老师讲,等着老师给。未经引导培养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预习是课     
教师只有凭借课堂才能完成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是指学生具备独立的思维活动,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的预习,实质上是课堂培养自学能力的结果。所以说,预习是课。预习课按阶段分为三种形式:(二)预习指导课。这是为教学生怎样预习和按什么步骤预习而设的。对三年级学生的预习要求是:自己拼读和抄写生字,再把生字的读音注在课文中。我提出了明确的按五步走的预习要求: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字(词)下用铅笔画一横。2.查字典,弄清字(词)的音、义,结合课文选择合适的解释,注在书上。——考虑到学生完成第二步的困难较  相似文献   

20.
一、本单元还学目标1.能运用工具书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能按要求背诵课文有关段落。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掌握其表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3.在严格进行语文训练的同时,结合课文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学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本单元教学构想1.本单元是全册最后一个单元,要注意围绕重点训练项目“注意段与段的联系”,体会课文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指导学生从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