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27页说:“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是:第一步,先要从整体上分析,把整个复句划分为两个分句,并弄清楚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多重复句大多数是能先分为两个分句的,但也有不少是不能分为两个分句的。象下面的多重复句就非先分为三个分句不可: 它们不是生动活泼的东西,而是死硬的东西了;不是前进的东西,而是后退的东西了;不是革命的东西,而是阻碍革命的东西了。(《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88页)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第一层是三个分句并列。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五册的《多重复句》一文中,在总结“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时这样写道:“第一步,先从总结体上分析,找出构成整个复句第一个层次的分句,……第二步,再分别对第一个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还要找出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这是第二个层次。照这样依次分析下去,直到分句都是单句,不能再划出层次为止。”根据《多》文的如上这段话,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多重复句的疏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多重复句的疏密分析法,是找多重复句层次的一种方法。尤其是找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具体地说:通过多重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逻辑事理关系的分析比较,弄清分句之间关系的疏密,找出两个分句之间逻辑事理关系的最疏之处,这就是多重复句第一个层次所在。  相似文献   

4.
所谓多重复句,就是复句的某些分句又包含着分句,在结构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换言之,也就是复句里的分句本身是复句.“重”,是指结构上的层次.而不是分句的数目.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多重复句所表达的意思,我们则要对其进行分析,划分出它的层次,确定各分句间的意义关系.而对于多重复句的分析,既可以说是我们中学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可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更有效地突破这一语法教学中的难点,使教师易于教,学生易于学,特在此介绍一下多重复句的几种分析方祛.  相似文献   

5.
分析一个多重复句 ,就要抓住分析前、分析过程、分析之后三个步骤。分析前 ,确定出复句中有几个分句是关键 ;分析过程 ,确定准第一层是重点 ;分析之后 ,整体感知、认真疏理各层的关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下面 ,我就结合教学实际 ,谈谈如何正确分析多重复句 ,和同行们商榷。第一步 ,分析之前。在分析多重复句之前 ,关键的一步是首先确定此多重复句共有多少个分句。如何准确地确定分句的个数呢 ?(1 )不要把复句形式充当单句成分的句子看成是几个分句。例如 :①“一五九年 ,他已经写好《天体运行》的提纲 ,但他知道 ,天动学说从亚里士多德建…  相似文献   

6.
多重复句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为了分析清楚,必须注意以下的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弄清它是由几个分句组成的,并在每个分句前面标上号码。怎样才能弄清一个多重复句有几个分句呢?这就要求能够辨认单句的类型(如主谓句、省略句、无主句、独词句)。例如:①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②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③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④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⑤  相似文献   

7.
多重复句的关联词主要起确定分句间意义关系的作用,同时又具有区分复句层次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关联词来划分多重复句的层次。具体划法有: 一、复句的两部分由各是一组具有某种关系的分句构成,而且复句两部分在意义上互不包容,那么这两部分分界处就是第一层的划分处,具有某种关系的关联词间只能是第二层次划分处。例如: ①不俘要'得夕卜国革命史,起短②年要,得中国革命史; 并味。③否俘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起  相似文献   

8.
一多重复句也是复句,不过它比一般的复句要复杂些。所谓复杂,是指它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结构层次,“重”是指结构层次,“多重”就是多层结构层次。例如: (1)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 (并列)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 (递进) 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这个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第一分句与第二、三两个分句分别并列两种情况,是并列关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三册《祝福》课后有一道分析多重复句的练习题。现把人教社《教学参考书》对其中的第3句的分析抄录于后: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教学参考书》的分析有两个错误:一个是把分句的数目搞错了;另一个是把分号后面的第二层次的关系搞错了。先说第一个错误,《教参》把第3句看成是由六个分句组成的。其  相似文献   

10.
“结构复杂的长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单句因为附加成分多而结构复杂起来,一是句中定、状、补成分由多个短语或复杂短语构成;二是主、谓、宾由复杂短语充当.因此,分析复杂单句,首先要抓住“主干”.再分析句中的“枝叶”,搞清结构,理解意义及作用.进而把握语意.复句因为表达层次丰富而使结构复杂化,特别是多重复句,它借助关联词语来表明层次和分句间的事理关系.因此,分析多重复句必须掌握由不同的相配套的关联词语组合的复句类型,纵观全句,把握句意,分解层次,确定分句之间的关系.高考主要测试运用语法知识,辨明和分析结构复杂的长句,把握和理解语句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扩展形式。一般复句是只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分句之间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关系的复句,而多重复句则是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分句之间在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关系的复句。例如: ①周文同学虽然并不比人家聪明,(转折)|但是他在听课和做作业的时候能够开动脑筋。  相似文献   

12.
在复句教学中,尤其对多重复句的分析,初学者甚感困惑不解,其突出情况有二:分句确定难,一重切分难。为使复句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这“二难”是我们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之一。一关于分句确定难一重复句和多重复句,其分句与分句的组合情形基本类同:或主谓式与主谓式的组合,或非主谓式与非主谓式的组合,或主谓式与非主谓式组合的三种情况。可是,多重复句的组合单位(分句)要比一重复句的组合单位多,多重复句分句间的组合层次和结构关系比一重复句分  相似文献   

13.
多重复句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明复句分句间的关系,一是确定结构层次。下面,我们主要从这两方面说明语境在其中的作用。一、语境在说明复句分句间的关系中的作用多重复句分析中,在确定复句分句界限后,如何判定分句间的关系是多重复句分析的一个主要内容。从生成角度看,分句的组合主要靠两个手段,一是关联法,一是意合法。因此,从分析角度讲,确定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也分这两种情况来谈,而无论哪种方法语境都在其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语境在关联法复句分析中的作用多重复句,尤其是层次多的复句中,各个分句间的层次和关系往往要依靠关…  相似文献   

14.
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之分,每句又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后复。 多重复句跟一般复句不同。一般复句太多由两个分旬(并列关系和连贯关系的复句有时可以多于两个分句)组成,在结构上只有上个层次。多重复句则要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在结构上也必须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句子的比较分析,看出多重复句和一般复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一、以逗号作为划分分句的标志例一: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①去鄙视这极易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②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③全句有六处语气停顿,只有三个分句,有两个层次,是一个复句+单句的二重复句。第一层在后,第二层在前。例二:我赞美白杨树,①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②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③如果单纯以逗号作为划分分句的标志就会错误地把分句中的若干语言单位划为若干分句,会误把③“坚强”处划为第三个分句,再把“力求上进的精神”作为第四个分句。其实“象征”的宾语是“精神”,它前面的“今天我们民族斗争所不可缺少的朴实、坚强、力求上进的”都是它的定语。这是一个单句+复句的二重复句,第一层在前,第二层在后。  相似文献   

16.
因果复句是用于表示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古代汉语因果复句属于偏正复句,共有11个句型.这些句型如果按照表示原因与结果的顺序不同,可以分成以下两组.第一组 由因及果复句(句型1—句型6).这组复句的特点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前分句表示原因,后分句表示结果.吕叔湘先生把这种句子叫做“纪效句”,杨伯峻先生则称之为”结果句”.①这组复句有的在前分句中有关联词语,有的在后分句句首或句中有关联词语,有的前后分句都有关联词语,也有的根本不用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17.
逆假句是由“否则”连接分句所构成的复句。复句的前后分句不在同一个语义层次上,前分句还隐含一个小句。因此复句的语义原型是由四个“分句”(构件)构成的二重复句。复句的次类依据前分句和隐含小句的关系而确定,有条件式逆假句、原因式逆假句和选择式逆假句。复句的逻辑原型是两个等值的假言判断的合取,逻辑值为必要条件。但选择式逆假句与另两类的情况要复杂些.语义原型和逻辑原型都存在一些差异。文章还小议了邢先生对复句及小类的命名。  相似文献   

18.
编辑老师: 统编语文初中第五册在讲到复句时说:“复句有两大类。’即“分句和分句之间没有主次、轻重的分别”都是联合复句。“两个分句有主次、轻重之分”“一个分句是偏句,一个分句是正句”的为偏正复句。  相似文献   

19.
第一,弄清分句的个数,不要把较长的句子成分误认作分句.如:这个胜利,不但说明我们的民族有能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这个复句很长,却只有两个分句,因为“启示”后面的都是“启示”的宾语.第二,总观全局,逐层分析.分析多重复句,切准第一刀很重要,第一刀切不准会导致整个句子  相似文献   

20.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5期斯尔螽同志的《怎样教学多重复句》一文以后,觉得这篇文章对多重复句的分析有一些问题,这里提出来供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一、把几句话当作一句话。多重复句虽然层次复杂一些,但仍然是一个句子,并没有打破句子的界限。它的层次关系是一个句子内部的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几个句子之间的关系。而作者所分析的“多重复句”,有不少都不是一个句子,而是由几个句子组成的句群。例如文章的第1例; 那天天气很冷,‖(并列)漫天大雪。|(转折)但会场上热气腾腾。(《地质之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