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年,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少地方也确实是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学校建了当地最好的房屋作校舍,添了较好的教学设施。仅此就足以说明我们的各级政府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及对孩子的期望。但说到单个的家庭教育,说到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法,我则十分欣赏“再富也得穷孩子”这一提法。我以为这话非常尖锐、深刻地指出了目前我们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杜春 《教师博览》2014,(12):38-38
与"再穷不能穷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相反,在荷兰,对待孩子,社会公认的价值理念是"再富不能富孩子".  相似文献   

3.
一日,班主任为我们念了一篇文章——《再富也要“穷”孩子》。乍一听这题目。便使我想起流行过的一句话:“再穷也不要穷孩子。”这句话是针对边远山区经济教育的落后而说的。但到现在原意被歪曲了,变成了“无论穷富都要一味地满足、溺爱孩子”这种可怕的思想。而这位华裔作者在文中写他亲眼看到的却  相似文献   

4.
写读后感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写一篇读后感,不能用诗歌形式写。 难与易 天下事有难易之分吗? 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穷的对富的说;“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富的说:“多年来,我总想雇船东下去南海,但还是没有去成。”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很惭愧。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少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通过5158人参与调查(其中80后54%,70后占28%),其结果87%的人赞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本文想就"富教育"与"穷孩子"的观点调查谈一些个人的看法。笔者最近几年通过社会调查认为,目前家庭教育的最大问题是,  相似文献   

6.
1.“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疯狂的人力、物力资源掠夺造成了拉美大陆上‘哪里越是富的不能再富,哪里就越是穷的不能再穷’的人类文明悖论。”第一个切开拉丁美洲血管的西方列强是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是最累的,尤其是现在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为孩子的一生谋划: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进最好的小学,入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做最体面的工作……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往往使家长们迷失自我,要么对孩子百般迁就,要么对孩子疾言厉色,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困难。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和家长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再富也要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这句国人皆知的口号中,可以看出我们发展教育的决心。作为一个教师,每每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研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此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158人参与,其中“80后”占53.6%,“70后”占27.9%),87.3%的人赞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  相似文献   

9.
叩问九月     
卢炜 《南昌教育》2004,(7):54-54
近日,听家乡的一位朋友说:某农村有兄弟二人,老大家过得贫寒,老二家过得富裕,两家都供着一个智商相同的男孩上小学。老大家“望子成龙”心切,坚持“再穷也要富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仅每月的零花钱就是几百元;老二家虽富,却坚持“再富也要穷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常对其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有人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此口号的提出,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但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即使过上富日子,也要苦孩子。现在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优越的家庭环境使有些学生依赖性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  相似文献   

11.
谁是穷骑士?     
在一个岛上住着以下几种人:穷骑士、富骑士和无赖。骑士只讲真话,无赖只讲假话。有位姑娘只爱穷骑士,要求这三种人每人只能说一句话,姑娘根据他们所说的话判定谁是穷骑士。姑娘作了如下一番推理:如果这句话是“我是骑士”,则不能将三种人区别开来:如果这句话是“我不是骑士”,则三  相似文献   

12.
我有幸能读书识字,多亏了我的启蒙老师。我生于共和国最困难的1960年。那时,国家穷,老百姓穷,我家更穷。在我7岁那年,一位姓秦的女老师来到我家动员我上学。当父亲为难地说我家交不起学费,不能让我上学时,泰老师二话没说,牵着我的手就往外走。父亲一直跟着我跟到学校,不知说啥才好。看着尴尬的父亲,泰老师平静地说:“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这孩子聪明,将来会有出息的,他的学费,我给想办法。”就这样,我上学了。书包,是泰老师给的;课本,也是泰老师给的。年仅7岁的我,已能感觉得出这书包和课本所蕴含着的深切关怀。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荷兰的家长对待子女与中国的家长对待子女的方式方法截然不同。读了《孩子,我花中国的家长们最重视的莫过于子女的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中国人拼的就是孩子。与此相反,在西方,对待孩子,社会公认的价值理念是"再富不能富孩子"。以我所在的荷兰为例,孩子从小就被普遍穷养。荷兰人对孩子非常"苛刻"和"吝啬"(lìnsè)。很多孩子从小到大穿的都是亲戚朋友的孩子穿小了的衣服,大  相似文献   

14.
人分三界     
刘莎 《老年教育》2010,(7):21-21
“人是三节草,三穷三富过到老”。这是毛泽东在湖南乡间时说过的一句话。这话的意思是说,人是分阶段的,不可能总这样,也不可能总那样。穷到难时别馁,富到极时别躁。神也不可能总在上头,鬼也不会总在下头。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平谷县是北京市的一个远郊县。它集平原、山区为一体,其经济发展水平较北京其他远郊区县相对伯低.但平谷县的幼儿教育事业并未受此影响。平谷县自1990年以来以《幼儿国工作规程)为依据,积极改善办国条件,抓好典型.以富带穷,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狠抓保教质量,使幼教事业扎扎实实地得到稳步发展。本刊以专版形式刊出的一组文章,从几个侧面立联出平谷幼教同仁的精神风貌及其幼教事业之一班。平谷县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幼教工作,已成一个传统。县领导“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深情话语更给平谷县广大幼教干部吃了定心…  相似文献   

16.
祖传名画     
从前,有个富家子,整日游手好闲。他父亲临终时留给他一幅画说:“这幅《寻斧图》是祖传的,千万不能卖!”再富的家底也会被吃穷。终于,他已经没有钱了,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交给他的那幅祖传的名画。他想了想,决定把那幅画在家门口卖掉。可是一连几天,这画却无人问津。有一天,来了一个古董商,  相似文献   

17.
穷县办大教育,而且还办得有声有色,这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巍山县的真实写照。“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否则,我们就无法摆脱贫困和落后。”这是巍山县上上下下达成的一致共识。过去,由于贫困学生多,学校无力解决更多困难,贫困生在校学习不安心,极大地影响了全县教  相似文献   

18.
留钱做什么     
一日与友小饮。友微醉,对我说:"我现在的存款,我孙子那辈儿都花不完!你信不信?""我信。不过,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必要给儿孙留得太多。"听我这样说,他却不以为然:"啥叫福?钱多了才叫福!我上半辈子穷怕了,绝不能再让后代重复我的穷。我就是要让他们守着一座金山,过像样的日子!"他说的是真心话。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但有一分钱,留与子孙花。  相似文献   

19.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现在很多家庭包括社会人士都理解偏面化了,只注重对孩子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而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反而很匮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有效的配合,形成有机互动的整体,缺少或忽略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两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侯江 《成才之路》2010,(30):I0005-I0005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看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说法。这种说法当然有着比较"正面"的现实典型。比如汶川及周边地区再建设时,学校建得美轮美奂,让世人叹为观止。当然,用不用那么多钱建那么豪华的学校,孩子是不是需要如此豪华的学校来建立安全感,这个话题另说,而且,也已经有无数人说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