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比赛期间,《深圳商报》推出了“世界杯特刊”.每天,除用消息报道“世界杯”赛况以外,还刊登一幅王建明创作的世界杯漫画.消息与漫画珠联,文字与形象同辉,既活跃了版面,又强化了新闻,社会反响很好.分析王建明的创世界杯系列漫画”,大体上有这样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马和来 《新闻实践》2010,(10):63-63
世界杯历来是传媒激烈争夺的新闻战场。围绕2010南非世界杯的64场赛事,各类媒体展开了大容量、立体化的报道。从6月12日起,金华日报不仅在正常出报的版面上介绍赛事,而且每天下午另外出版《世界杯特刊》,分成“烽火前沿”、“纸上侃球”、“金夜无眠”、“声色足球”等四个专版,从多方面把握赛事本身和赛事之外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解放日报"神六"特刊创意出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六”飞天,世人瞩目。上海新闻界在这一重大宣传报道中,殚精竭虑,全力投入,精兵强将赴前线,运筹帷幄于媒体,竞相运用最新传播手段、最佳彩色版面和声音图像,连续播发新闻报道。解放日报“神六”纪念特刊系列报道,在这次新闻大战中,以构思精巧、巧于传播、耐人寻味而独树一帜,受人称道。10月12日,解放日报在预发《“神六”今天上午发射》消息的同时报道,“《解放日报》今搭“神六”入太空,并刊登“特刊”头版版面照片:居中醒目位置刊发《申报》1872年创刊首月发表的《地球说》一文,以“传承文明,见证历史”。还介绍“特刊”二、三版用通版…  相似文献   

4.
梁超 《新闻前哨》2014,(9):57-59
2014年5月19日,长江日报以12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武汉一日:“走进城市深处”》纪实影像特刊,纪念武汉解放65周年.摄影特刊图片生动鲜活,版面清新活泼,恢弘大气,每个版除了照片外,还有一段简短的抒情文字.值得一提的是,摄影特刊刊登的近60幅照片全部都是一天之内拍摄的,而且摄影作者专职摄影记者很少,大部分是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摄影网友.特刊出来后,在摄影界及读者群中赢得广泛赞誉和轰动.一位读者看了特刊后说,看到摄影特刊感觉很震撼,很精彩,百看不厌,开眼极了.  相似文献   

5.
据安徽日报1996年10月9日报道,安徽日报定于10月14日再次改版,主要措施是将对开八版的报纸,以六个半版的篇幅刊登新闻,特别是加大对全省各地市县的报道。该报为此发表的《本报再次改版告读者仲说,改版对原有的专刊进行大幅度压缩,以腾出更多的版面让新闻唱“主角”。专版专刊从原来的33个减至22个;三个特刊除保留“周末”外,经济特刊撤销,生活特刊与周末特刊合并。改版后的版面安排是;一版为要闻,二、三版为安徽新闻,四版为省城新闻,五版为国际、国内新闻,六版为社会新闻、体育新闻,七版为各种专栏、专刊,八版为特稿和广告…  相似文献   

6.
周雄 《新闻前哨》2006,(9):80-81
1.创办世界杯特刊,搭建经营平台。 媒介服务于两类顾客,一是受众,二是广告客户。广告客户通过购买媒介的广告版面或时间来接近受众。报纸出版、发行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带来大量的广告,以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世界杯期间,武汉多家报纸均创办了世界杯特刊,搭建起经营平台。那么,吸引受众的世界杯特刊,是否也必然吸引广告主呢?  相似文献   

7.
版面上的“临门一脚”——看’98世界杯足球赛新闻照片的运用周凤桥本世纪最后一次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0日至7月12日在法国举行。除中央电视台转播64场比赛外,仅首都新闻界就有五、六家报纸在世界杯期间出特刊,几乎所有的报纸都至少拿出半版或一个版的篇幅开...  相似文献   

8.
激 情的6月 ,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成为全球焦点 ,媒体也为此展开新闻“大战” ,演绎了一场“媒体世界杯”大赛。重拳对于这场世纪盛会 ,各家媒体都全力出击。从中央大报到地市县报 ,从综合性媒体到专业报刊 ,都以大量版面、长时间、重点版位、黄金时间段充分报道。许多人说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 ,铺天盖地 ,都是世界杯报道。《南方体育》在4月5日就推出了大概是国内最早一份世界杯特刊 ,4月28日该报又打出“痛打48版”的广告 ,率先扩版。《足球》、《体坛周报》、《21世纪体育》等专业报不甘人后 ,迅速推出自己的世界杯特刊 ,并在世…  相似文献   

9.
北京日报从7月2日以来,每天都用大量的版面,多方面、多层次地突出宣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7月4日刊登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学习“七一”重要讲话座谈会特刊。同一天,在体育新闻版和文化新闻版还刊登了体育界和文艺界学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从3日到5日,“北京新闻版”用较大的版面登出各界以及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和党员联系实际的学习心得。从5日至11日,在1版开辟了“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笔谈专栏,陆续发表署名专题文章,简明扼要地阐述讲话的要点、重点及其意义。尤其是7月9日…  相似文献   

10.
许鑫 《青年记者》2007,(2):50-51
围绕06世界杯的64场赛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展开了大容量、立体化的报道。报纸如何报道才能扬长避短?笔者选择《南方都市报》6月10日至7月11日的《世界杯特刊》作为分析对象,大体上可以反映纸媒在重大赛事报道中的一般做法和策略。《南方都市报》从6月10日起,每天均出版《世界杯特刊》(以下简称《特刊》),篇幅达8-16个版面,按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分成“立场”、“战报”、“专题”、“纵深”、“前线”、“预测”、“传媒”等专栏,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的特点,从多方面把握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报道的范围、领域从比赛本身向相关事件延伸,从…  相似文献   

11.
汤卫 《青年记者》2007,(11):52-52
报纸头版上形形色色的新闻导读,无疑是今天报纸版面的一大特色,也是报纸编辑花大力气想要做好的部分。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头版的新闻导读日益成为头版编辑的重要元素,更成为一种有效的新闻链接。将重要新闻所在告知受众,既节省了宝贵的版面空间,又增大了头版的信息量,还起到了活跃美化版面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990年,足球牵动了地球。而我国传播媒介以空前的热情关注体育活动该是1982年。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人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以后是洛杉矶奥运会、墨西哥世界杯、汉城奥运会、罗马世界杯……轰动世界的体育盛会,得到了改革中的报纸的特别关注,一些报纸纷纷推出特殊武器——“世界杯特刊”、“奥运特刊”、“亚运特刊”——特刊复苏了。 B 据零售报纸的人讲,登有世界杯足球赛特刊的这几期报纸,卖得特别快,也特别多。报纸特刊的成功,突出表现在近年来的重大国际体育盛会的报道上,尤其是1990年的罗马世界杯和北京亚运会。如今,轰轰烈烈的赛事结束了,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13.
奥运报道《楚天都市报》较早动手作了准备,一方面在日常新闻版中开设奥运栏目,让版面预热,让编辑热身,让读者关注;另一方面,开始购买奥运资料,贮备了逾千张图片,加强与网站的联系,以最大限度充实报道内容。 奥运会开幕当天,《楚天都市报》的8个版“金色奥运特刊”与读者见面。特刊分为A、B两大板块,分别侧重于新闻和服务。编辑思路和版面风格体现在版面的分配中:  相似文献   

14.
邓鹏伟 《新闻前哨》2012,(10):42-44
2012年是体育大年,在武汉举行的汤姆斯杯和尤伯杯羽毛球赛、欧洲杯和奥运会,三个比赛接踵而至,一个比一个精彩。其中,欧洲杯和奥运会,楚天都市报都出了特刊,对这两个四年一届的比赛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奥运特刊的三大特色楚天都市报从7月27日起出“逐梦英伦”特刊,至8月14日止,共19期特刊,201个新闻版面。在这19期特刊里,笔者总结出如下三大特点。一、封面照片大气,封面评论给力。从7月27日起,楚天都市报推出“逐梦英伦”特刊。由于此时奥运会尚未开幕,封面用的是一张合成的照片。照片上有参加奥运会的几大明星,其中有中国的刘翔、李娜,也有外国的博尔特等。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七大会议开幕的2007年10月15日到会议闭幕后的10月22日,总共8天的时间,新华日报以特刊的形式对十七大作了持续报道,共推出特刊31个版,采用文字、图片、图表稿件共419篇。其中,文字稿件261篇,总字数46万,特刊和其它版面分别刊登200篇、61篇。图片157张,特刊和其它版面分别刊登118张、39张。特刊创新报道手法,增强宣传效果,使党报新闻宣传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省级党报的独特创新点。  相似文献   

16.
3月23日的《新闻出版报》刊登报刊评介文章:“《大河报》上‘灾难’多”,对《大河报》以比较多的版面、比较集中的方式,大量报道社会新闻,以致“颠覆”、“爆炸”、“死亡”等字眼充斥版面提出非议。其实,这种现象绝非《大河报》一家独有,许多媒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媒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散文化”新闻的提法引起了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一些前卫的记者带头写“散文化”新闻,一些主张创新的报社也优先刊登“散文化”新闻。许多新闻稿件因“散文化”笔法的运用增强了感染力,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很多版面因此多了看点,很是“抓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报纸的广告版面已经超过了新闻版面,报纸已由过去的“新闻盛筵”变成了“广告盛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我担任记者部值班领导。期间。正是“走转改”活动逐步推向高潮之际,仅以军报《部队新闻》版为例,三分之二的版面头条刊登的都是与记者“走转改”相关的稿件。值班看稿.我深切感受到.版面上来自基层的声音多了.真切感人的报道多了.记者践行的感悟深了.“走转改”已进入广大记者的采访实践活动中.促进了新闻采编作风的转变、加快了新闻文风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每年“两会”召开之日,即是新闻大战犹酣之时,首都各大报纸纷纷推出“两会特刊”争夺读者的注意力。今年,在林立的报丛中,首次创办“两会”特刊的《科技日报》,挟厚积薄发之势,以精当可读的内容、大气活跃的版面,一扫科技类报纸以往在人们眼中的枯燥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