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语文、英语有"语感",音乐有"乐感",美术有"美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新课程理念十分强调和重视对"数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中"建立数感.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2.
一、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相似文献   

3.
数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不仅仅是人对数字的一种感觉,还包含着人对数与数之间关联的意识以及能动而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目中有"数",理解数与数量的意义;让学生心中有"数",学会数学地思考现实问题;让学生用中有"数",在灵活的运算中丰富认知经验,是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如语文、英语有“语感”,音乐有“乐感”,美术上有“美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新课程理念十分强调和重视对“数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中”建立数感。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5.
智力宫六则     
图左边的图形,是由好几个圆圈组成的。请小朋友仔细数一数,有几个圆圈。看谁数得快,又数得对。 答案:有12个圆圈。  相似文献   

6.
毕氏把“数”作为万物的始基,是对伊奥尼亚学派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数”是感性与非感性的统一,它一方面与具体的事物相统一,另一方面又是对事物共同本质的抽象,毕氏“数论”不同于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的“数的意式”,却与王夫之的唯物主义的“象数论”有相似之处;“数与和谐”关系理论是毕氏对世界及其具体事物的一定数与和谐关系的唯物主义的高度的概括。但毕氏“数论”颠倒了“数”与物的关系,并把“数”当作第一性的东西,从而滑向了唯心主义。本文认为:毕氏“数论”有唯物主义的成份,也有唯心主义的因素,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7.
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数学也有“数感”。什么是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的解释:“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由此看出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作出有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若正整数n等于除它自身外的所有正约数之和,则称n为完全数.第一个完全数6=1+2+3,接下来的4个完全数是28,496,8128,33550336.完全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完全数非常稀少,有文献记载,至今为止发现的完全数有44个,最大的有19616714位,而且发现的这些完全数都是偶数.人们之所以对完全数感兴趣,是因为偶完全数有许多神奇的性质:[1][2][3][4][5][6]  相似文献   

9.
正如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提出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有了这种素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册《认识图形》之后,我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长方形里有哪些数?正方形里有哪些数?三角形里有哪些数?圆里有哪些数?刚开始,如我所料,学生对每个问题只分别说出了7、9、5、3这几个数。于是,我接着问:“除了这些数以外还有其他的数吗?”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又找出了其他的数:长方形里有哪些数?7、8、6正方形里有哪些数?9、8、6三角形里有哪些数?5圆里有哪些数?3、6为了让学生养成多思考的习惯,我告诉他们:“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考虑自己的答案是不是最完整的,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能不能找到和别人不一样的答案。”并表扬…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想象.如何帮助这群初探数学奥秘的小精灵们培养数感,如何让他们在低年级就开始经历数学素养的基础积累和熏陶,是作为一个低年级数学教师所要研究的.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英语、语文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对  相似文献   

12.
较之现代汉语,古汉语里的加减乘除有其独特的表示方法。弄清这些方法,对准确把握文意是很有裨益的。一、加法加法的表示法很简单,通常是在两数之间加“有”(读 yòu,通“又”)把“有”前后两数相加,便是它们之和。格式为:数 有 数。例如:  相似文献   

13.
王秀芬 《新疆教育》2013,(10):135-136
歌手唱歌有乐感,画家画画有美感,舞者跳舞要有韵律感,学生学数学也要有数感。那什么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数的计算中,有许多简便算法,其中有的道理很简单,方法也容易掌握。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一些简便计算的技巧,对活跃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尤其对提高计算速度,很有好处。下面介绍“一个数乘以5”和“一个数除以5”的简便算法。  相似文献   

15.
【知识梳理】一、有序数对教材第45页提供了有序数对的一个实例(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从中得出了有序数对的概念,即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相似文献   

16.
一、有序数对 教材第45页提供了有序数对的一个实例(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从中得出了有序数对的概念,即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程改革第一次明确地把培养学生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什么是数感?简单地讲,数感是人们对数的感觉,是人们对数的直接感知能力。数感来自于数学实践,又指导数学实践,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要学好、用好数学,就应该具备良好的"数感"。数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理解数和运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是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它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的运算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数感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在继续保证"双基"的基础上,还必须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其中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数感对小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有关数的意义有很大的作用,对理解或叙述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有一定的帮助,而数感培养从小学就应该开始。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阐述了关于数感的一些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数感的涵义.数感是人们在认识和理解数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属于"直觉"范畴.数感本身有层次之分.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现状随想——数感培养的误区何谓"数感"?新课标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纵观有关数的教学都会出现相似的教学场景:认识100以内数的时候,教师出示一袋黄豆,请估计大约有多少粒。在认识1000以内数时,教师会出示一摞纸,估计大约有多少张。纵观学生的表现,大部分学生在已有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