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师(导入):话说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关羽是最有名的常胜将军。然而关羽最终失败了,他败给了谁?生:吕蒙!师:对,他败给了东吴名将吕蒙。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有一个缺点: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学习了,结果如何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师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师:《孙权劝学》出自哪本书?这是一部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2.
《孙权劝学》是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写了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人物的对话,全文只有119个字,却言简意丰,传神生动地塑造了三个神态各异的艺术形象。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没有拘泥于课文蒯读提示中的“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这一点,而是创造性地在教学目标中将此改成了“想想三个人物形象对我们各有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哈哈,哈哈!"我们的教室里传来了一阵阵欢乐的笑声,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今天,老师来到教室后,神秘地说:"今天我要给你们看伟人小时候的照片,谁要来看?"教室里顿时像一把盐撒在热锅里——炸开了,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老师看了看,就让小王到讲台上来。小王兴高采烈地奔上讲台,老师问:"你想看谁的照片?"小王高  相似文献   

4.
《孙权劝学》通过对话,详略有致地记叙了孙权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经过,表现了孙权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培养,说明了人不可不学和学必有所益的道理.全文仅119字,就把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等众多的人和事交代清楚,这不仅与本文用语十分凝炼有关,更主要的是作者自然巧妙地运用了灵活多变的对比衬托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陈媛萍 《山东教育》2005,(36):33-34
场景一:游戏前的协商 那天下午,被子们正在分组协商角色,莉莉急急忙忙地跑过来跟我说:“陈老师,鑫禹不愿意演大灰狼.我们没办法玩游戏了。”我连忙走过去了解情况.原来鑫禹不想演大灰狼,想演长耳朵,于是我就用建议的口吻对这一组幼儿说:“谁愿意来演一下大灰狼?”问了好几遍,孩于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点头。  相似文献   

6.
<正>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将领,也是东吴的一流统帅,孙权与吕蒙常以兄弟相称。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亲自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  相似文献   

7.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惊讶地问:“鼠老大”是谁?哦,那我就悄悄告诉你,“鼠老大”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章老师,因为章老师生肖属鼠,而我们这班同学也都属鼠,所以,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鼠老大”。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大概都认为语文课是死板的,就是背背注释、课后练习题,听听课文得了,甚至有的同学说,上语文课容易使我们进入睡眠状态……但是,如果你听了我们班上语文课的故事之后,一定会对语文树立一个新的概念。有一次,我们学习《范进中举》这篇课文,语文老师告诉我们,把这篇课文当作话剧来演。同学们听后高兴得欢呼雀跃,之后老师安排了一个角色。小江从家拿来一根肠和一桶水作屠户给范进中秀才庆祝用,小坤画一只鸡以作范进卖鸡用……接下来是分工,老师说:“谁愿意演范进?”“我,我……我也想演……”同学们都在争主角,最后,丁小龙演范进,他是我们…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和背景资料介绍(3分钟) 师:同学们昨晚都读了《孙权劝学》,文中的人物大家都耳熟能详,能讲讲他们的故事吗? (师板书课文题目.) 生:孙权任用四杰的故事. 生:鲁肃独劝孙权联刘抗曹的故事. 师:关于吕蒙的故事,谁知道? (生沉默.) 师:看来大家对这位制造了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吕蒙没有什么了解啊!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孙权劝学》,先大声朗读课下注释①,然后对照PPT上的资料,在书上批注.  相似文献   

10.
标点也传情     
<正>《孙权劝学》一文中人物对话只有四句,但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却让读者如临其境。这与文章句式,特别是标点的运用关系莫不大焉。我借用两句例谈。"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在吕蒙身负重任之后,孙权希望部属有进一步的提高。其切切之情,亲亲之态尽在言间。但我们细细品来,又无不感受到孙权作  相似文献   

11.
课间时,菲菲和楠楠一对好朋友手拉手走过来,一本正经地问我:“于老师,我们俩你更喜欢谁?”  相似文献   

12.
我问可爱的蜜蜂,是谁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蜜蜂告诉我——是老师!我问燃烧的蜡烛,是谁像你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蜡烛告诉我——是老师!  相似文献   

13.
多动“轩”     
如果要问我们班谁最调皮,谁最让老师无可奈何,同学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道:“轩瀚泽.”这可不是大白天说胡话,如果你还要质疑的话,请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4.
一天,老师问我们:“你们谁知道竹子里有什么?”这一问题令我们哑口无言。放学后,我请当化学老师的杨叔叔做指导,研究起竹子里的秘密来。  相似文献   

15.
手不释卷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英勇善战,但是不爱读书,吴王孙权就叮嘱他要多读书。吕蒙听了,为难地说:“军队里事情这么多,哪儿有时间读  相似文献   

16.
新接手了一个班,在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以后,我想表扬一批劳动特别积极的学生。我问大家:“谁愿意来帮老师在光荣榜上记录今天的劳动积极分子?”一个在劳动中累得满头大汗的小男孩手举得特别高。我问了他的姓名,面带微笑地说:“好!就请你——周海勇来  相似文献   

17.
挑战老师     
今天是星期六,我照常去活动中心上作文兴趣课。李老师刚进教室,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挑战老师”,边写边说:“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挑战老师的活动,喜欢吗?”话音刚落,只听“耶”的一声,教室里立即沸腾了。老师接着说:“活动规则是这样的,我表演什么,你就模仿什么,用‘击鼓传花’的方法来确定谁来挑战,也就是在传花时,我说‘停’,这时花停在谁手上,谁就上来模仿,需要几个人就传几次花,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大家兴致勃勃地齐声回答。这时,我疑惑不解地问:“老师,那你表演什么呢?”老师说:“你们决定吧?”“好嘞!”顿时,大家…  相似文献   

18.
张学玲 《学语文》2009,(5):45-45
短文《孙权劝学》告诉学生的道理是: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有所收获,学有所成。吕蒙的成功固然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而追根思源地想一想,他都得感谢那个善良、贤明的劝学者——孙权。他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问候与回应     
参加一个教育听证会。会场上,有五个老太太激动地站起来,不等话筒传到她手中就大声对着台上说起来:“我孙子特别乖,逢人就问好。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一个阿姨不喜欢他。邻居的大爷大妈爷爷奶奶都夸他懂事。上了小学,孩子上学问老师好,可老师却假装没听见,看都不看我孙子一眼。——学生跟老师问好,老师不搭理学生,弄得孩子都不知道懂礼貌究竟是对还是错。这事儿,到底该谁管?台上的诸位官员开始心平气和轮番作答。我周围的人却开起了小会。一个说“我们孩子的老师跟我告状说:你闺女不理人!我问我闺女为啥不理老师,我闺女回答:一开始我理他来着…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吕蒙才略的进展来源于读书,而吕蒙从不好读书到好读书,则来源于孙权劝学。这件事,《资治通鉴》里记叙得比较简明:“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孙权的这番劝学辞,讲了自己读书的体会,又给对方指出了读书的方向和方法,是很有说服力的。从孙权劝学联想到现在中小学的有些领导人和教师,颇有感触:这些人也似乎苦于“多务”,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