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在前一半路程中跑,在后一半路程中走;乙在前一半时间内跑,在后一半时间内走.如果他们跑的速度和走的速度分别相同,问谁先到达B地?一、科学赋值,巧妙解题解:设他们跑的速度为4m/s,走的速度为1m/s,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s,分别计算他们的平均速度,就可知道谁先到达B地. v甲=st跑 t走=s12sv跑 12sv走=2v跑v走v跑 v走=1.6m/sv乙=st=s跑 s走t=v跑12t v走12tt=12(v跑 v走)=2.5m/s 因为v甲相似文献   

2.
一、利用对称性例1以v0=20m/s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2s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10m/s.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多少?解:根据速度的对称性,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v0-g(t+2)]=v0-gt.由上式解得:t=1s,代入竖直上抛位移公式得:h=15m.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解题中 ,矢量有正、负之分 ,同样作为标量的时间 ,也有正、负之分 ,而这点往往易被人们忽视 .那么 ,怎样确定时间的正、负问题呢 ?下面试举几例进行讨论 .一、时间为正值不一定都有物理意义例 1 骑自行车的人以 5 .0 m/s的初速度匀减速骑上一个斜坡 ,加速度的大小是 4 0 cm/s2 ,斜坡的长度为 30 m,骑自行车的人通过斜坡要用多少时间 ?解析 加速度 a=- 40 cm/s2 =- 0 .4 0 m/s2 ,由关系式 s=v0 t+ 12 at2代入数据并整理 ,得t2 - 2 5 t+ 15 0 =0 ,即 (t- 10 ) (t- 15 ) =0 ,可得 t1=10 s,t2 =15 s.此两个解均为方程 s=v0 t+ 12 at2的…  相似文献   

4.
典型错误之一:盲目地套用公式计算"汽车"刹车的位移.例1飞机着陆做匀减速运动可获得a=6m/s2的加速度,飞机着陆时的速度v0=60m/s,求它着陆后t=12s内滑行的距离.错解:将t=12s代入位移公式,得s=v0t-21at2=288m.分析纠错:解决本问题时应先计算飞机能运动多长时间,才能判断着  相似文献   

5.
1.以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求刹车后6.0s末的速度和位移 错解 vt=v0+at=10m/s+(-2)m/s2×6s=-2m/s. s=v0t+1/2at2=10m/s×6s+1/2×(-2)m/s2×(6s)2 =24m. 分析这种解法错在盲目用题给时间6秒去套用公式.本题中汽车从刹车到停止不要6秒时间,只要5秒时间,有1秒钟是停在原地不动的,解这类题目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公式t停=0-v0/a=-v0/a计算出停车所需时间; (2)比较题目所给时间t与停车时间t停的大小; (3)根据t与t停的大小,确定用下面哪种方法进  相似文献   

6.
解物理题时,若通过巧妙地构造一种辅助措施,往往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其方法新颖有趣,启迪思维.1.构造数值例1甲、乙两人从跑道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程内,一半时间跑,另一半时间走,乙在全程内,一半路程跑,另一半路程走,若甲乙走的速度相同,跑的速度也相同,则()(A)甲先到终点(B)乙先到终点(C)甲乙同时到终点(D)无法判断解析:构造跑道长s=100米,跑的速度v1=8米/秒,走的速度v2=2米/秒,设甲用时间t甲,乙用时间t乙,则甲:s=v1·t甲2+v2·t甲2,即:t甲=2sv1+v2=2×1008+2=20(秒).乙:t乙=s/2v1+s/2v2=s(v1+v2)2v1v2=100×(8+2)2×8×2=31.25(秒…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2004,(10)
解老师:您好!最近我碰到下面这样一道特“困”题,“困”得我茫然失措。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和v2=15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3.75m/sB.12.5m/sC.12m/sD.11.75m/s我的解法是:v=v粎1+v粎22=10+152m/s=12.5m/s,所以选B。但是,书后的参考答案是C。我错在哪里呢?您可要帮帮我哦。您的忠实读者戴一帆一帆同学:你好!来信收到。帮助同学们是我最大的快乐。解这道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求物体运动速度的几个公式的适用范围。公式v=v粎1+v粎22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没有断定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对于某些较难求解的问题 ,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 ,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处理 ,解题过程将大大简化 ,物理计算可快速便捷 .现在就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处理竖直上抛 .竖直上抛的基本公式是 s=v0 t- 12 gt2 ,位移是时间 t的二次函数 ,其图像是抛物线 ,如图 1所示 ,其最大值就是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hmax=v0 2 / 2 g.空中运动总的时间是 2 v0 / g.图 1         图 2  [例 1]A球以 30 m/ s的速度上抛 ,2 s后在同一地点以同样的速度抛出 B球 .问 A球抛出几秒后两球在空中相遇 .解 :按 A、B球的运动特点作出两球的位移抛物线如图 …  相似文献   

9.
初学物理的同学做物理计算题时,仍习惯用解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方法,即在列式和计算时不带单位,这是不符合初学物理时的解题要求的。列式和运算过程中最好把单位带上,带单位运算时,单位也要像数字那样相除、相乘、相约,即单位也要参与运算。带单位运算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减少解题的错误,及时发现解题各步骤中出现的问题,下面举例说明。例1猎豹是动物中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它5min能跑多远?错解:s=υt=28×5=140(m)分析:上面解题中公式应用正确,由于未带单位运算,错在哪里很不容易发现。如果列式时带上单位运算,上式就成了:s=υt=28m/s×5min…  相似文献   

10.
善思多解     
例1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6cm长的引火线来引爆装在钻孔里的火药,引火线燃烧的平均速度为0.8cm/s,点火者点着引火线以后,以5m/s的平均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远的安全地方?  相似文献   

11.
机械运动是同学们初学物理时接触的内容 ,在学习中仔细分析、归纳 ,可以得出机械运动中的四种情况。一、相遇问题在物理题中 ,经常出现相遇问题 ,解这种题目要能分析出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例 1 某汽车以 1 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 ,司机按了一下喇叭 ,经 4s听到了回声 ,则听到回声时车距前面高山多远 ?分析 :由题意可知 ,汽车和声音所运动的时间相同 ,所走的距离之和为2S(如图 )。由此可知 :υ1=1 0m/s,υ2 =340m/s ,t =4s求 :S2 。解 :υ1t+υ2 t =2sS =(υ1+υ2 )t2 =( 1 0m/s + 340m/s)× 4s2 =1 0 0m…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1.一个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x=(5 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2m/s,39m/s B.8m/s,38m/sC.12m/s,19.5m/s  相似文献   

13.
在直线运动中,求解最大速度、最大距离等极值问题是常见问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需要我们总结其解题思路和常用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一、最短(长)时间例1一辆汽车从甲地沿直公路驶向乙地,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途径学校,而经过学校的速度要求不能超过速度v,所以汽车加速后可匀速运动一段时间,然后匀减速经过学校,汽车刹车加速度为a2,甲地到学校的距离为s,求汽车从甲地到学校的最短时间.解析首先画出汽车从甲地到学校的v-t图像,由经过学校速度为v的图1可知:匀速时间越短所用时间越少,所以从甲地一直加速然后立刻减速所用时间最短,由图2可知经过学校的速度越小所用时间越长,由此可得汽车从甲地到学校的最短时间为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经过学校时的速度为v.解法1设匀加速时间为t1,则匀减速时间为t2=a1ta12-v,最短时间为t=t1+a1ta12-v,匀加速位移为s1=21a1t12,匀减速运动倒着看是初速为v、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则s2=vt2+21a2t22,又s=s1+s2,以上各式联立解得t=(v2+2aa2s1)a(22a1+a2)-av2.解法2设最大速度为vm,由图像可知s=2va2m1+v...  相似文献   

14.
学好物理,不但要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下面略举几例巧妙思维解直线运动的例题. 一、巧选参考例1 一列客车.以速度v1=40m/s匀速前进,火车司机发现前面同一轨道上有一列货车:货车的车尾距客车200m.货车正以v0=10m/s的速度与客车朝同一方向前进,问客车司机应以多大的加速  相似文献   

15.
物理量比值的求解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居多,计算过程不必体现出来,如何提高解题速度,我通过多年的尝试,摸索出了一种简单、准确、快速解答此类题的方法,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供同学们参考。若s1∶s2=3∶2,v1∶v2=5∶3,则 t1∶t2 =? 按常规解法为:t1=s1v1,t2=s2v2则 t1∶t2=s1v1∶s2v2=s1s2×v2v1=32×35=9∶10。现不妨用s1=v1t1 s2=v2t2 来求解则 s1∶s2=v1t1∶v2t2 即32=53×t1t2,需要等式成立,那么t1t2就一定等于910,对于其他物理量比值的求解我们都可采取这种方法,在求解时关键是先把含商的等式化为乘积的等式,然后根据等式两边的比值推理…  相似文献   

16.
~~公式h=12gt2可知t=2hg姨,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s由水平速度和下落时间共同决定.例3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落地前的最后1s内,其速度方向由跟竖直方向成60°角变为跟竖直方向成45°角,求抛出时的速度和下落的高度.(取g=10m/s2)解析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可知各速度关系如图4所示,v0ctg45°-v0ctg60°=gΔt.解得v0=23.7m/s,由vy=v0ctg45°和v2y=2gh得h=v2y2g=(v0ctg45°)22g=28.0m.三、平抛运动知识的迁移平抛运动是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将这一运动的解题思路和处理方法迁移到其他类平抛运动的问题上来,已成为高考的热点之一.例4光滑斜…  相似文献   

17.
如图所示 ,mA =2kg ,mB =1kg ,A、B相距9.5m ,A以v0 =1 0m /s的初速度向静止的B运动 ,与B发生碰撞 ,A、B分开后 ,A仍沿原方向运动 ,A从开始运动到静止共经过 6s,A和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 =0 .1 ,碰撞时间极短 ,g =1 0m/s2 ,则碰撞后B开始运动到静止共经过时间多少秒 ?初看这个题目存在一个极短时间的碰撞过程 ,很容易让学生想到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题 ,因而就得分两个过程来研究问题 ,下面就是学生的解题过程 :过程 1 :A物体减速经过 9.5m ,设历时时间为t1 ,末速度为v1a =- μg =- 1m/s2s =v0 t1 + 12 at1 2 即 9.5=1 0t1 + 12…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物理学科中使用了大量数学符号表达物理量间关系,并涉及很多几何问题的解决。在高中物理解题的过程中运用图像法,可以使得物理解题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升同学们的物理解题能力。1.结合类比法解决物理问题。例1已知一个物体在地面上运动,运动开始时呈现竖直上抛运动状态。假设它的初始速度是10m/s,落地速度是9m/s。若物体所受阻力与速率成正比,求出物体运动所耗时长。解析:在对这一道物理题目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9.
正例题1:蚂蚁离开蚁巢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它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蚁巢中心L_A=1m处的A点时,速度是V_A=2cm/s。求:蚂蚁继续由A点爬到距蚁巢中心L_B=2 m的B点时需要多长的时间?解析:设蚂蚁爬行速度v=k/T,其中k为常数。由题意有V_A=2cm/s,求得k=O.02m~2/s。  相似文献   

20.
一题多解能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能使我们对同一物理问题更透彻地理解,从而开拓解题思路、找出解题的最佳途径,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变通性. 有这么一道物理题: 如图1,一小球自倾角为θ=37°的斜面顶端A,以初速度v=20m/s水平抛出,小球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