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了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整体功能结构,并具体介绍了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家校互动服务设计。该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家长、学生和教师互动交流的栏目设计;(2)支持教师作为家校互动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的栏目设计;(3)促进学习型家庭的栏目设计;(4)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设计。本文对平台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结果可见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获得了家长极高访问率,体现了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提高了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家校双方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2.
田旻晟 《上海教育》2016,(Z1):102-10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这句话强调了家校合作互动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更加应该积极地与家长沟通,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促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部分家长都成为微信用户。微信因为具有使用便捷、能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等优势,越发受到大家的喜爱和青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快速便捷的载体,使之成为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开启家校共育的"网络新时代"。基于这一背景,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基于微信的个性化家校互动实践,在家校沟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一直是每个家长关心的重大问题,当今社会尤为突出,每个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才,然而传统的家校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家校互动,网络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家校联系的效率,同时也为家长和学校随时互动形成可能性,使广大中小学学生处于良好的监控和监管之下,以保证其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薛琼 《现代教学》2014,(6):56-57
从2010年到2013年,经过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形成了家校互动合作的组织架构与制度设计,为家校合作实施的程序化与制度化提供了保障。一、"家校互动联合"实施原则我校开展了动态生成式的实施和运行,以下是"家校互动联合"机制的运作流程图。如图,我校由学校、社区、家庭三方组成"家校发展促进委员会"直接管理校级家长理事会工作,校级家长理事会具体管理班级家长理事会工作。以一个学期为例,  相似文献   

5.
网络“互动”给习作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平台。“家校互动”加强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了教师习作教学,方便了家长的家庭指导。“互动”还可以是跨班级的,面向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也悄然走进我们的校园生活。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互方式,缩短了教师、家长、学生的距离,在网络家校互动中,我们实现了家长、班主任、学生之间的三方互动。  相似文献   

7.
网络家校互动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家访、面谈、电话联系等传统家校互动模式,为家长和教师搭建了一个信息互动、深入沟通的新平台.当初我利用这一平台,家长们总能第一时间收到学生成绩和各类通知,省时又省力.记得有家长给我留言:"谢谢老师,早上考完中午知晓,真是高效啊!"我也洋洋得意,感受着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快捷便利互动.但时间长了,家长的留言少了、氛围也淡了.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家校互动是学生学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但我国农村家长参与低迷,学校互动乏力,家校互动呈不良状态。分析原因,学校提供的互动渠道符号意义大于其实质意义,教师受制于教师身份的专业主义,家长参与信心不足,学校、教师和家长沟通地位不平等。为了扭转农村家校互动不良的局面,学校要创新家校互动的方式方法,教师要突破固有的教师身份专业主义权威,家长要提高参与信心,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共育。  相似文献   

9.
郁虹 《考试周刊》2009,(45):233-234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素质的提高,以往家校合作的形式已不利于家长学校工作持续、有效地展开。建构多元互动的家长学校新模式,正是我园走出家长学校瓶颈的突破点。多元互动新模式,一是家校共享教育资源,营造开放的教育环境:二是家校共享信息资源,发挥现代的沟通渠道。促进孩子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10):11-12
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期,也是接受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此期间学校与家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二者的有效结合对其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强化家校互动教育管理。但是目前小学家校互动教育水平并不高,存在着家长子女教育意识淡薄、家校互动内容存在局限等诸多问题。为此,笔者就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思考提出如何提高小学家校互动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网络家校互动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具有传统家校互动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开展网络家校互动时,应注意家校互动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学校的教育引导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网络评价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小学的班主任,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富有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开展家校联系,应该说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家长会、家校联系单、告家长通知书、家访、校访等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的局限性,使沟通更加便捷迅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拓宽互动渠道、丰富互动内涵、整合互动资源、提高互动的成效,需要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利用网络有效发挥家校互动交流效能,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农村小学家校网络互动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挥家校网络互动效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体,在学生的终生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从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管理的现状来看,家校互动合作在推进工作中仍存在若干困难与问题。本文在对周边学校、家长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家校互动合作中的老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多边关系主体间存在的问题来探究改善家校互动合作的方法和途径,建立起长效的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交软件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家校双方更易产生冲突,主要表现为微信群成为教师转嫁教学任务与责任的渠道、教师与家长地位不平等、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文章结合冲突主义理论分析微信互动实践视角下家校冲突的成因,提出明确家校责权、优化微信群环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优化策略,有效解决新媒体时代中存在的家校冲突,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家校互动”。教师应通过“家校互动”、“家家互动”延伸教育足迹,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只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网络中的“三方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成为学生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布置作业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上也越来越新潮,越来越赶时髦。据了解,现在很多学校要求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必须通过短信的方式,发到学生家长的手机上面。说这是家校合作的最好方式,搭建了“家校网络互动平台”,促进了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布置作业,到底是赶时髦,还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构建了家校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家校互动网络,开辟儿童心理专栏, 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在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两个方面,专家、教师、家长共同探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4):3-4
两年的课题研究,以及之后的拓展应用,根据本学科特点,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形成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线上教学新模式、试卷讲评分析新模式,作业和小测监督、反馈新模式,线上考试新模式。形成新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模式: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师生互动,能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鼓励、引导学生。形成家校联系的新模式:利用便捷的微信加强家校联系,使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教育青春期的孩子。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互联网+课外师生互动":利用微信进行课外师生及其家长互动;利用QQ与学生互动;利用七天网络与学生及其家长互动;利用B站直播课线上教学;利用班级小管家布置、批阅学生作业;利用学科网布置作业、线上考试。  相似文献   

20.
疫情期间,为提升线上教学的成效,不仅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有整体的认识,而且需要教师积极探索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管理问题.为此,建立家校互动与师生互动模式,既能为学生学习保驾护航,又能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学校教育对创新课堂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