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薄品安 《文教资料》2005,(33):96-97
有两家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个小和尚,他俩每天早晨总能碰面,便暗中较劲,互试机锋。一天,甲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甲语塞,回去请教师父,师父教他说“:如果没脚,你到哪里去?”次日,甲又问“:你到哪里去?”乙说“:风到哪里我便到哪里。”甲又语塞,又回去请教师父。师父教他说“:如果没风你到哪里去?”第三天早晨,甲问乙说“:你到哪里去?”乙说:“到集市去。”甲就这么一直语塞了下去。小和尚甲面对小和尚乙的“出题”无法回答,回来向师父讨教后仍然束手无策的故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师父要会教。…  相似文献   

2.
一休的妙对     
一休禅师还是小沙弥的时候,就很有禅风。有一个信徒送一瓶蜂蜜给他的师父。师父这天刚要出门,心想:这瓶蜂蜜放在屋里很不安全,一休可能会偷吃,因此,把一休叫来吩咐道:“一休,刚才信徒送来这瓶毒药,药性强烈,你千万不可贪食。”一休是个很机灵的人,当然懂得师父的意思。师父走了以后,他就把整瓶蜂蜜吃光了。他饱尝一顿之后,心想,师父回来怎么交待呢?灵机一动,就随手将师父最心爱的一只花瓶打碎。当师父回来时,一休倒在地上号啕大哭,向师父说道:“师父!我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过了!”师父问:“你做了什么错事?”一休说:“师父!我把您心爱的花瓶打…  相似文献   

3.
山脚下,师父指着山顶问:“看到那山顶了吗?” “看到了.”弟子说. “你看,山脚离山顶有多远呢?”师父问. “大约500米吧.”弟子说. “是吗?还是等你走到那山顶后,再回来告诉我有多远吧.”师父说. 弟子登上山顶后回到师父的身边.师父问:“山脚离山顶有多远呢?” “两个500米也不止.”弟子说.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     
师父说:“你抬头看,看到什么?”徒弟说:“天空。”师父说:“天空这么大,但我可以用一只手遮住整个天空。”于是师父用手掌遮住了弟子的双眼,说:“你还能看见天空吗?”生活中的烦恼就是这只手掌,它很小,但你若放不下,总是拉近放在眼前,放在心头,你将错过更广阔的天空!  相似文献   

5.
正字与反字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 “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 怎么能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 “这是个‘我’字,”小和尚说, “但是写反了。”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还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 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 答。 “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  相似文献   

6.
禅宗有这样一个故事: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师父问。“满r。”徒弟十分自信。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子中,沙一点都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  相似文献   

7.
相传在一个寺院里,一个师父教了很多弟子,其中一个弟子认为自己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就提出要下山。师父问他:“你什么都学会了吗?”弟子很坦诚地答道:“我什么都学会了。”这时,师父就对他说:“请你把厨房里  相似文献   

8.
提出这么一个话题,并非故弄玄虚。教师是“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应该如是。可是目前的现实是,教师们多是在“劳力”上打转转:备辅教批”不必说了,还要处理学生事务,还要参加各种会议,还要应付各项检查——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任劳任怨;遗憾的是,社会各界教育的行政管理者也把这些作为“优秀教师“”辛勤园丁”的考核标准。这绝对是一种误导。到维修部去,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师父们的工作是指使徒弟拆卸检查修理安装,徒弟们遇到疑问,自有师父指点;如是往复,工作圆满完成。——师父是“动口不动手”,“劳心不劳力”,徒弟们“动手又动口”,“…  相似文献   

9.
幽默笑话     
结论老板对迟到的舒尔茨说:“这个星期你是第四次迟到了!你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舒尔茨说:“今天是星期四。”外行顾客:“这电视机修理后,画面怎么总摇晃?”修理人员:“那你就外行了,那是在地震时拍的片子。”  相似文献   

10.
人生莫自满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徒弟学艺三年后,觉得自己不错了, 便向师父表示自己可以出师了,请求师父允许他自立门户。师父没有回答,只叫他去装满一桶石头来, 徒弟依言做了,师父指着装满石头的桶说:“满了吗?”徒弟回答:“满  相似文献   

11.
满了吗     
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觉得功德圆满,便向师父表示,自己可以满师了。师父未回答,只叫他去装满一大碗石头来。徒弟依言做了。师父指着装满石头的碗问:“满了吗?”答:“满了。”师父便抓起一大把砂子,撒满了石头的缝隙,又问:“满了吗?”答:“满了。”师父再向碗中撒入石灰,再问:“满了吗?”答:“满了。”师父又向碗中倾入大量的水,还是没有水溢出,继续问:“满了吗?”……结局是:那位自满的徒弟再也没答上话来。  相似文献   

12.
放下     
最近我与一位美国籍的出家师父相约茶馆,用英文谈论心经.师父听完我的烦恼,要我一边提起他刚买的3罐番茄汁,一边跟他说话:随着时间流逝,我受不了酸痛,放下了手.师父却说:“提起来,继续谈.”又过了15分钟,我实在承受不住了,师父说:“现在可以放下了.”看我满脸狐疑,师父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见我心     
徒弟问师父:“我们看起来身材都差不多,真的有人心特别大,有人心特别小吗?”师父说:“你现在闭上眼睛,在心里边建一座城堡。”于是徒弟闭上眼睛,在心里建了一座很大的城堡。师父说:“你再闭上眼睛,在心里造一根毫毛。”徒弟照做了。师父问他:“你造那么大一座城堡,是用你的心造的吗?”他说:“是啊,我自己想出了里面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点一盏心灯     
小尼姑去见师父:"师父!我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已经多年,每天在这青山白云之间,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个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怎么办?"点一盏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 就可以通悟了!"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水和鱼的问题我这里所说的水和鱼的问题是指我们如何看待学生,以及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到底是何关系的问题。这里并不是要讨论老师和学生谁是水谁是鱼,而是由两句与教学有关的俗语所引发的阅读教学思考。在探讨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小故事:(一)你就是佛临济禅师去拜访他的师父的时候,他泪流满面地哭着,问师父怎么才能成佛,他的师父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他非常震惊,说:“你干什么?我问错了什么吗?”师父说:“是的,这是一个人所能问出的最错误的问题,你要是再问的话,我就会打得更重。太愚蠢了!你本来就是一个佛……,而你却在问怎么成佛…  相似文献   

16.
逆境之痛     
<正>星云法师幼时家境贫困,母亲忍痛把他送进扬州庙里。一段时间后,师父把星云带至南京,交给一名大和尚。师父刚走,大和尚即开始考问星云:"你为何来此地?"星云答:"我师父叫我来的。"大和尚将他一阵藤条鞭打,怒斥:"一个习佛的人没有自己的归心,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吗?"接着大和尚又问:"你为何来此地?"星云想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17.
卞文志 《科学启蒙》2015,(Z1):88-89
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石灰,石灰满  相似文献   

18.
(唐僧师徒四人自西天取经成仙成佛后,又过了一千多年。这一日,唐僧四人都听说下界最近流行一部20集的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火得比火灾还要火,据说就连号称“四大皆空顶尖高手”的如来佛租了碟片看后,都感动得哭了好几回鼻子。于是,他们又重聚花果山,决定也自编自导一部超人气偶像剧《新流星花园》,怎么也要让那如来老儿看了哭到吸氧。可是,剧中角色到底怎么安排呢?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悟空:师父,特大喜讯,特大喜讯!我们的拍摄经费有着落了,原来那玉帝老儿是个老“流星”迷,他答应动用扶贫基金,让组织上给我们《新流星花园》剧组低息贷款三百万!Yeah!——咦,师父,你干吗神经兮兮的? 唐僧:悟空,我终于想通了,还是你来领衔主演道明寺。悟空:师父,你脑积水好啦?不过,等一下,你过去是我的师父,现在是我的师父,将来还是我的师父。我怎么能和你争这最酷最IN的男一号呢?  相似文献   

19.
也许大家都认为,说谎是一种最要不得的行为,但人与人之间相处,偶尔也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两个盲人靠说书弹三弦糊口,老者是师父,70多岁;幼者是徒弟,20岁不到。师父已经弹断999根弦,离1000根弦只差1根了。师父的师父临死的时候对师父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中,当你弹断了第1000根弦的时候,你才可以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根弦时都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那时,师父还是个20岁的小青年,可如今他已皓发银须。50多年来,他一直奔着那复明的梦想。他知道,那是一张祖传的秘方。一声脆响,师父终于弹…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气、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知道舍弃,更要懂得转弯,学会“另辟蹊径”。很多时候,坚持到底未必会成功。如果你百般努力却成功无期,那就不要盲目地坚持到底,你可以选择“另辟蹊径”,换一种方式或一个活法,往往会给你带来新的契机。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师徒走在路上,徒弟发现前方有一块大石头,他就皱着眉头停在石头前面。师父问他:“为什么不走了?”徒弟苦着脸说:“这块石头挡着我的路,我走不下去了,怎么办?”师父说:“路这么宽,你怎么不会绕过去呢?”徒弟回答道:“不,我不想绕,我就想要从这个石头前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