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作为众多高校的聚集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受到关注。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北京市34 所高校5999名大学生就业行为和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发现在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趋向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哪些经济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 目前,“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赖德胜教授对此分析时认为,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行为。  相似文献   

2.
201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历史最高,再次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逐年递增的毕业生人数,供求不平衡,学生准备不足,职业生涯模糊等问题依旧突出。民办院校艺术类学生这些问题更加明显,他们就业时会遇到哪些问题?根据专业特色怎样提前规避?本文从社会背景因素,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提升艺术类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和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就业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本文采用调查法对甘肃省某高校毕业生从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三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家庭大学生就业中的公平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的社会资本、经济条件等因素,在就业机会、过程以及就业结果方面都会表现出较大的不公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公平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而就业率却呈现下滑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社会就业歧视现象增多、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及政府扶持政策不完善。对此,应从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社会等多层面进行改革,形成合力,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而就业率却呈现下滑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社会就业歧视现象增多、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及政府扶持政策不完善。对此,应从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社会等多层面进行改革,形成合力,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就业难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是由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不平衡、高校专业结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要加强政府调整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愈来愈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生存、发展.就现阶段而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线单位,承担着具体而繁重的职责.针对新形势,积极探索并建立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因素众多,但公众一直把“大学生就业难”归结在高校适应社会不力上,认为:面对市场需求,高等教育反应相对滞后,专业设置失衡,培养的大学生素质和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我们姑且不论就业状况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两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峻,从而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不高。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也与高校就业服务、毕业生个人、学校教育等密切相关。笔者从毕业生个人及学校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较好的缓解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从而更好的改善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高校毕业生人数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不够完善等因素外,大学生择业观偏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析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明确择业观教育的目标要求,构建择业观教育的完整内容和创新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难的状况,与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协调、大学生就业知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等因素有关,建议将大学生的择业就业教育提前至入学之时,让学生早日看清社会形势、了解自己,从而提高就业分配率,完成高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包括计算机行业在内的就业情况均不乐观。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前途发展,也是我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环节[1]。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在工作中应重视分析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当前就业形势,剖析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根据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障碍性因素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中阻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障碍性因素及成因,有利于就业政策的制订,有利转变大学生就业意识、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便于大学生排除或回避就业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宏儒  孔婷 《考试周刊》2010,(38):196-197
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基层就业成为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成长成才、加快基层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高校、毕业生及社会均应积极应对,共同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受社会、学校、自身因素的共同影响,工科类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工科类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影响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重点探讨了关于促进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实现工科类女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后危机时期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足、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就业不公平问题的凸显以及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滞后与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欠缺。  相似文献   

17.
和谐就业观框架下的高校就业工作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领域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首先表现为大学生的现状和社会需求的不平衡,其次表现为社会现实与大学生就业需求的不平衡.针对这些不和谐因素,高校应统一认识,全员推进就业;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本,树立和谐就业观;转变职能,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和用人单位矛盾等社会因素,招生规模扩大、培养模式滞后等高校因素,毕业生自身素质较低、就业观念落后、诚信问题严重等内部因素,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和就业主题层面,探讨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提出国家相关部门应提供政策支持,用人单位应开发科学的毕业生素质测试系统;高校应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长效机制,大力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共建实习基地,合办校内训练营;毕业生自身应认清形势,提高实践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减员增效、就职空间缩小、社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增加幅度与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之间的不平衡等,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和就业率低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就业率低问题的对策:一是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三是增强就业能力;四是学校提供就业指导,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本质要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中的软技能的差异,将会成为影响高职毕业生长期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职业素养是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