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言节目是指各地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采用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电视节目。它是对传统的普通话节目的创新,由于其贴近百姓的特质和方言播说的新颖形式,广受百姓的欢迎,成为地方电视台收视率的增长点。那么,用方言包装新闻节目,真的“一包就灵”吗?  相似文献   

2.
方言节目是指各地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采用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电视节目.它是对传统的普通话节目的创新,由于其贴近百姓的特质和方言播说的新颖形式,广受百姓的欢迎,成为地方电视台收视率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李秀红 《传媒》2015,(15):42-44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本土化特点,且内容亲民、形式多样,大都以百姓身边的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因而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也越来越广阔,据统计,仅江苏的13个地方电视台中就有11档方言节目,广东的南方卫视更是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以粤语播出的卫星频道.然而,随着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迅猛发展,它所存在的弊病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是推动我国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健康长远发展必须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普通话的全面普及,使得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大同小异,而方言类的新闻节目作为一种全新的方式,利用方言对该地区的生活进行传递和解读,通过独特的平民化优势脱颖而出。这类节目富含浓郁的地域特色,颇受大众青睐,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节目的内容形式予以丰富。现如今,方言类新闻节目逐渐在诸多地方电视台中涌现。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当下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展开研究,进而推动方言类新闻节目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实:强势方言区普通话主持人节目遭到冲击真正引起一场关于方言节目存废争论的,当滥觞于《阿六头说新闻》等一批方言新闻节目。如今的城市电视新闻节目,在粤川吴越等强势方言区,大都是方言新闻节目笑傲江湖,一批方言新闻节目主持人也随之走红,身价倍增。  相似文献   

6.
从“平民化的新闻表达”谈“方言说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静 《新闻界》2006,(4):74-75
对于近年来方言新闻节目的勃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语言是桥也是墙”,认为方言新闻节目消解了大众媒体普通话示范功能,不利于外地电视观众对节目的接受,而且题材也相对比较局限。但是,不容否认,方言新闻栏目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栏目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不少方言节目创造了当地收视率新高。对此,正视方言说新闻节目,理解方言在新闻节目中的性质和定位,不论对此类节目今后的发展还是对其他节目的借鉴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言说新闻:平民化的新闻表达平民化的新闻表达,是通过平民化的表达方式来传递新…  相似文献   

7.
李晓辉 《视听界》2007,(3):61-61
《听我韶韶》是一档方言民生新闻节目,它从平民百姓的兴趣点编排新闻内容,以主持人的语言习惯组织稿件,用方言评说新闻,深受南京观众欢迎。这档以地方语言评说百姓所关心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评论性栏目迅速成长成为南京地区的品牌栏目。主持人《南京日报》老记者吴晓平一时间在南京地区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档节目所以受到欢迎,在于它追求个性化上的三个“创新”。  相似文献   

8.
关于方言节目,社会上可谓褒贬不一,叫好和反对的声音兼而有之.如何正确看待方言类与普通话节目之争,成为我们不容回避的话题.依笔者之见,适度控制方言节目彰显和谐的理念,有利于更好地规范方言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日关注》节目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2004年7月推出的一档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定位于“追寻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焦点”。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它不同于以往的舆论监督节目《新闻广角》或新闻类谈话节目《今日话题》,而是立足百姓,从普通百姓、普通听众的角度来确定选题,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关注度高的话题。作为栏目的主持人,怎样摆脱固有的播音腔,树立起鲜明的主持人形象呢?主持人在节目中要以“情”为先导,和听众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的、平等的心灵沟通。传统的新闻节目由一条条内容千差万别的新闻串联而成,播音员…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方言节目,社会上可谓褒贬不一,叫好和反对的声音兼而有之。如何正确看待方言类与普通话节目之争,成为我们不容回避的话题。依笔者之见,适度控制方言节目彰显和谐的理念,有利于更好地规范方言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可以更加贴近群众,更加适应本地居民生活的语言表达,但是随着各大电视台收视率竞争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开展,这种方言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呈现低俗化、小众化、地域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方言的运用是桥还是墙,得到了众多媒体专家和学者的注意与研究。本文首先探究方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出现的动因,继而分析方言类广播电视节目的特征,再具体的分析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桥”的作用,以及其存在的“墙”的作用,从而对如何改革方言广播电视节目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赣南是客家人南迁的集散地、中转站。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客家人约有6000万,赣南客家人数达780万,约占全球客家人的12%,占大陆客家人的15%。2004年,赣州电视台抓住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在赣州召开的契机,于当年5月创办了一档用客家话播音的新闻节目——《今晚播报》。节目开办一年多依然深受观众的欢迎。笔者认为办好方言新闻节目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方言的选择必须有广泛的认同性。赣南十八个县市区的客家话都不尽相同,赣州电视台在创办客家话《今晚播报》节目之初选择的是兴国方言,节目播出不久就有不少观众提出异议:兴国方言虽在…  相似文献   

13.
播报方言新闻应把好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播报先是在文艺娱乐、经济生活以及服务类节目中盛行, 现在又推进到新闻节目。据了解, 用方言播报的电视新闻节目全国不下50个,以地方台为主。观众、学者乃至主管部门对此褒贬不一。本人认为,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水平高低不一,在积极提倡普通话的基  相似文献   

14.
黄璜  徐彦 《视听界》2011,(4):72-74
方言类新闻节目经历了2004年的热播潮后,渐渐进入了定型期,七年之痒后,节目发展遇到了瓶颈,收视率回落,难以找到可持续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李晓辉 《现代传播》2007,(6):163-164
《听我韶韶》是南京电视台一档以南京方言为播报语言的民生新闻节目,它从百姓的兴趣点编排新闻,以主持人的语言习惯组织新闻,用地方方言评说新闻,深受南京市民的欢迎.作为《南京日报》老记者、主持人吴晓平一时间在南京地区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档以地方语言评说百姓所关心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评论性栏目通过追求个性化上的创新,不仅迅速成长为南京地区的品牌栏目,而且在受众中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16.
地方电视台为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对电视收视市场的激烈竞争,以节目形态融合的方法创制出了“方言民生新闻脱口秀”这一新的节目形态。它是将西方的“脱口秀”加以本土化改造,使用地方方言口语,评述百姓生活故事,反映百姓认知、愿望与情感的新闻节目。这一节目形态的创制,对于地方电视台赢得受众市场,构建新的公共领域具有积极意义,也彰显出地方电视节目形态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方言节目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电视传播和文化流通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方言节目的优势、发展局限,以借此找到方言节目同主流声音普通话节目百花齐放的最佳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8.
周育彤 《新闻窗》2014,(6):77-77
广播新闻节目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节目来说,一直以来都不太受受众的欢迎,加之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受众获取新闻的方式,电台广播新闻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就更弱了。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广播新闻节目的建设,创新节目的制作是广播新闻节目必走之路。只有在改革中求新求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广播节目前期制作的创新 广播节目是一种有声无像类的节目。在节目播出之前,电台需要对节目的内容进行编排。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创新要先从前期制作工作的创新入手。  相似文献   

19.
方言节目在地方电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彰显了地域文化鲜明的特点.本文认为,方言节目无论从社会、经济价值角度,还是从民俗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文明进步、民族身份的认同角度等都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谌娜 《声屏世界》2016,(2):57-58
“说新闻”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刚柔并济、亲和朴实的风格中,通过自身独特的人生感悟及表达方式,将客观的新闻弹性表达出来,进而使新闻播报兼具共性与个性的新闻播报方式。随着社会发展与媒体传播方式的变化,“说新闻”的播放方式又进行了一次更贴近百姓的转变,即“说新闻”节目的方言化转变。笔者将通过对上海东方台《嘎讪胡》、苏州台《施斌聊斋》、杭州台《阿六头说新闻》三档方言新闻节目的观察,对方言“说新闻”节目的制作与发展给出自己的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