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审美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而中学历史教材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使审美教育成为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因而在历史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朱永文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23(12):111-113,125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的实施将为高职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历史是一门具有审美价值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历史教育具有审美性。因此,教师必须明确高职历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并紧紧围绕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持之以恒地实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历史审美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学科的属性使然。本文从历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必然性、现实作用及路径入手,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期引起历史教学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育因素,审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着人们去行动。文章结合新课标要求,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背景,阐述了审美教学在高中历史中的应用,基于有效性,探讨了全新的历史审美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指的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中学历史教材本身就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审美教育的特点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以此激励人们去付诸实践。结合审美教育的特点,作者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彭毅 《考试周刊》2009,(19):208-208
各门课程教学中都渗透着审美教育,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其中蕴含的审美教育因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通过审美提升学生素养,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语文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但是。近些年学校里的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思想上、人格上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于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热点与亮点。这同时又与科学实践证踞相吻合: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其浅近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个体审美心理;终极目标,在于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完善个体人格。因此。学校教育应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多点切入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8.
审美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的体现,作用于历史认识的全过程,决定着历史认识的方向。历史学科审美价值的实现过程正是历史教育对人的价值引领过程。审美意识的培育是对历史学习者史学理论素养和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历史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历史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应通过挖掘历史学科内容的审美价值内涵,让学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获得历史美感;探索历史学科美育课程的综合开发,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实践中增强审美能力;深度变革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在主体探究中丰富审美体验;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人生意义的探寻中提升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直接相关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不仅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也同样担负着审美教育的任务。加强作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力,从而达到作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加深,审美教育逐渐为人们所关注.高校声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声乐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声乐技能,更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而在声乐教学中.若想体现声乐教学的价值,则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高校进行声乐教学必须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在文学、哲学、美学、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将美学与伦理学、教育学相比较,确定了美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开始了中国美学的自觉.王国维开创的近代美育,既包含西方美育的科学因素,又含有中国传统美育的伦理成分.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这一动态生成的活动离不开历史审美教育的观照。文章通过思考初中历史课程中历史审美的概念,探讨现阶段初中历史审美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承担的使命,并提出对历史审美教育的些许展望。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s focussing on a historical approach to the term of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three different angles: as history of ideas, biographies and images.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hereby understood as performative and reflective involvement with aesthetics and the fine arts such as arts, theatre and literature etc. A first approach is defining the history of ideas as a theoretical re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concepts and their educational relevance; this history is also discussing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their aesthetic implications. It is more or less an implicit and compensatory history because the important contexts are not visible at first sight; and the aesthetic and pedagogical theories often need a reciprocal addition. A biographical perspective is hereby concentrated on the biography of artists. Thereby the educational science of biographies are highlighting the situation of the arts and the artists, the development of becoming an artist, the progression as an artist and the artistic institutions in a educational-aesthetic nexus. Such a perspective is supplementing the history of ideas concerning cultural and socio-historical dimensions as well as institutional and biographic aspects. Finally, the history of images is focusing on the thesis that every picture also includes a programm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ictures the process of productive and reflective visualisation is expressed: paintings refer to their production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For the method of the historical-educational iconograph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 historicizing matrix from production aesthetics, work aesthetics and reception aesthetics is suggested. This matrix is combined with a theory of education as transformation of self-relation, of relations to other individuals and the world. The three approaches just mentioned are exemplified by Leonardo da Vinci and his famous picture “Vitruvian Man” from 1492.  相似文献   

14.
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是一个具有原创性与启蒙性的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和美育思想的奠基人。他认为音乐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唱歌科"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位置,方不致沦为"修身科"的附庸。同时他也指出,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培养"完全之人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对美的需要是人类心理最高的需要,也是完美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外教育发展史证明美育在教师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学校美育工作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当前的现状仍令人忧虑。应从美育的规律等方面出发,在教师教育专业中开设美育类必修课。  相似文献   

17.
海洋教育人文性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空间和精神世界,它存在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海洋文学、海洋历史和海洋哲学之中,在人类的精神接受和心理建筑层面构建了强大的内在世界。海洋文学是以海洋为审美对象并反映人—海关系,以海洋为意向或背景,通过叙事、抒情等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审美情感,蕴含深厚人文性和审美意蕴,是海洋教育的重要版块和无尽宝藏。挖掘中国教育史中的海洋元素,对于深化对中国教育史的认识,丰富海洋文化的内涵具有拓展性意义。世界各国也通过立法推进海洋教育的举措,其所体现出来的人本因素,在实践中具有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提高个体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在国内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中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扬美育传统,加强大学生美感教育,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建构健康的审美心理,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