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语作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其研究在近四十年里引起了各个相关领域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本文重点探讨Grice等几位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反语理论,且在语用学的框架下运用反语的理论研究成果浅析反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用模式和反语回应理论分别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审视反语,为反语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反语回应理论,进而对传统的语用模式和反语回应理论进行了对比,进而对回应理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张静 《海外英语》2012,(15):260-262,272
反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体现了交际双方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该文从语用的角度指出反语不一定都是违反质量准则以及维护礼貌原则,试图以隐性展示理论解决反语的区分机制问题,同时用语言顺应论来阐释反语的语用成因.依靠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语境、来讨论反语的理解。最后指出反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反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体现了交际双方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该文从语用的角度指出反语不一定都是违反质量准则以及维护礼貌原则,试图以隐性展示理论解决反语的区分机制问题,同时用语言顺应论来阐释反语的语用成因.依靠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语境、来讨论反语的理解.最后指出反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试图从新的视角描述、阐释反语的理论层出不穷,但有较大影响和说服力的是Sperber&Wilson(S&W)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反语回应理论,他们一反传统的语义或语用替代法,从心理、认知和语用相结合的角度对反语的生成和理解进行全新的动态的研究。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传统语用模式中较为典型的反语研究理论,分析其不足,再通过实例详细阐释S&W的反语回应理论,以说明其理论在反语生成和理解方面研究的突破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观反语的语用研究,并从认知语境顺应性的角度对反语进行诠释,指出反语的使用、识别与理解依赖并顺应于认知语境。反语的使用过程是语言使用者随着语境的变化而灵活地运用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是一个顺应语境的语言的选择过程,从而达到语言使用者的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反语,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中经常被人们使用,也一直备受文人和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对反语的研究业已从以往狭隘的修辞研究上升到交际和认知角度进行的语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有关反语的理论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都或多或少地缺乏普适性。  相似文献   

8.
广告中的反语通常运用含有贬义的语言描述产品,通过这种说话方式,表现出幽默、真诚的一面,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得到他们的信任,达到很好的宣传促销效果。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解读广告中出现的反语,进一步揭示反语在广告中的语用效果,以期对广告人创作反语广告和消费者理解广告中的反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反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种有效的交际手段,本文从语用视角分析在日常谈话中反语的使用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当今几个主要的反语语用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着重探讨了 Sperber &Wilson的反语呼应提及理论。本文认为 ,虽然 S&W的反语理论具有许多优点和较强的解释力 ,但它对较复杂的一些反语现象的解释似乎有点牵强 ,还有待得到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反语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在语言交际中承担着保持交际顺畅的重要职能。反语的判断和理解离不开语境,其本质特性"对立效应"是反语的语用功能基础。汉日"好"字句反语基于"好"和"いい"均含有正面意义的本意,同属于反语中的"正话反说"。本文通过对汉日"好"字反语例句的分析,比较了汉日"好"字句在意义、使用以及语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英汉反语语用功能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反语现象普遍存在,反映了人们的期望与现实间的对比。然而,无论英语反语还是汉语反语都是对语义和语用合作原则的一种偏离。通过范例将汉英反语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求他们在语用方面的并同,了解使用规律,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言语文际。  相似文献   

13.
幽默的产生依赖于语言的含糊特征,以比喻、反语、夸张等为表现手段,因此,幽默可以说是对含糊中的寓意特征的总体表现。关联理论对幽默的产生机制和语用功能具有强大的阐释力。文章主要探讨关联理论对幽默语用层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英汉反语现象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皆普遍存在。反语,一般来说,表达的是与字面意义相反的语用意义,是一种迂回的表达方式。本文以Grice和Leech提出的传统语用模式以及Sperber&Wilson提出的认知语用模式作为反语研究的理据,并试图结合英汉范例对反语的语用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我们日常言语交际与解读文学作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反语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文学体裁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仅仅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反语,分析了反语与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的关系,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反语的基本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关联-适应框架下的反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但是,现有的运用单一理论对反语解释的研究方法,由于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反语现象的复杂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采用把关联理论和适应论结合所得到的关联-适应模式来解释反语,可吸取两个理论各自的优点,对反语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从而形成对反语现象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反语是语用语法化和反语语用认知机制结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旨在探究语法化和反语语用认知机制.并用它们来分析反语的产生的动因.反语的语法化是一种很难具体化的语法化现象,它更不能像常规语法化那样固化为一定的表现形式.因为反语语法化受很多动态变量的制约,这里有语言变量,也有非语言变量.这一切都是人类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表达过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反语作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其研究在近四十年里引起了各个相关领域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心理空间理论发展到概念整合理论,成为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反语,发现反语的认知总是表现为:各种信息在整合过程中会与说话者的输入心理空间Ⅰ相冲突,经过整合后,才能得出输入空间Ⅰ是反语空间的结论,这为反语的认知提供了有效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罗明燕 《海外英语》2014,(9):234-235,237
反语式幽默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更是一种社会心理。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反语式幽默,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理解其认知过程;从语言顺应理论角度分析反语式幽默,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掌握其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郭子怡 《语文知识》2013,(1):110-111
反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这一语言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反语的类型及其丰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