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理念:《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特产,表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小兴安岭》(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这篇短文,通过巧妙而又清晰的结构思路,运用形象而又准确的语言,描绘出色彩鲜明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喜爱小兴安岭壮美景色的真挚情感。思路清。课文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题目,高度概括了课文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安排得十分巧妙。开头交待了小兴安岭的树  相似文献   

3.
本组教材包括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本组教材的两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菊花》浅近平白,流畅明白;三篇课文《爬天都峰》、《动手做做看》、《一次成功的实验》都是写小朋友生活的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本组教材的教学应重点指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养成边读…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七课《烟台的海》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生动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民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文章写景也写人,景与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而且介绍每一季节的海结构相似、内容相近。所以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文本解读的角度与教学思考 《丑小鸭》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种不同体裁的课文,《丑小鸭》这篇课文是根据丹麦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改编的。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西风胡杨》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2.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受到美的熏陶;3.能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4.在感受  相似文献   

8.
“联读悟写”教学法的实验●广东番禺市番禺中学李长庚一、联读悟写的概念联读悟写不同于往常所说的读写结合。往常的读写结合是单读单写,读与写之间的联系是单项进行的,学一篇课文就仿照课文的文法,运用课文知识来写作文;联读悟写法则是以课文的每一单元为基本单位组...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这个任务主要是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两篇课文的教学来完成的。尤其是要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教给学生读懂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练习巩固。为落实本单元的训练目标 ,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温故求新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同本册前面学过的《登鹳雀楼》、《赵州桥》、《瀑布》等课文一样 ,都介绍了我国的锦秀山河…  相似文献   

10.
景协民 《甘肃教育》2014,(13):49-49
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只要多阅读,多加思考,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语文知识的广泛性和内隐性要求我们,只有通过多读来领悟其中的要点和妙处,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道理,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一、通读感知我们拿到课文,毫无疑问,总要先通读一遍,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这是最自然不过的。对课文进  相似文献   

11.
于福范 《辅导员》2014,(14):121-121
朗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就可完成,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常练”、“长练”在小学语文教材也有明显的体现,每一篇课文的课后作业都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要求。而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和较强的朗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一向情有独钟,钻研的多一些,想法多一些,下面想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类似于写景散文的课文,它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类课文。设计的想法是能从一篇或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找到学习一类课文的方法,学习到作者描写景物的美词佳句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对阅读和写作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一学期以来,一直在思考与钻研。  相似文献   

13.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该文主要是赞扬司马光在危急时刻不慌不忙、急中生智、挺身救人。本文旨在对学生进行启智教育,但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出现了偏颇。  相似文献   

14.
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讲述了“我”与闰土的相见、相识与相别,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5.
一、把握新课标理念,说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  相似文献   

16.
鲁静 《考试周刊》2012,(88):53-53
教材简析:《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写景课文,文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九寨沟美丽的景色和灵幻的动物。本文层次分明,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是一篇很好的训练朗读和背诵的课文。  相似文献   

17.
张蕾 《江西教育》2004,(20):30-31
教材概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围绕“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用词准确”的一篇典型文章。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受到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春酒》。梳理相关的文献,可以发现对这篇散文的解读的切入口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些解读当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共性角度来看,解读者都能够发现这篇散文是关于春节的相关描写,同时在描写的过程当中作者又有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情感。从个性的角度来看,解读者往往会从课文的不同关键词入手,然后进行相关的演绎。  相似文献   

19.
六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讲读课,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景物特点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层次清楚的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表现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根据三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教学中应抓住本课总述——分述——总结的结构特点,学习读段方法。为了实现学法目标,可设计如下教学步骤:一、通读课文,找景物特点在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出现的10个生字,然后质疑、解难。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①小兴安岭是我国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语文第七册《捞铁牛》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脉络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