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是中国诗歌还是英国诗歌都普遍使用象征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诗歌中的象征积淀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语境相互交汇.通过分析、比较中英诗歌中的象征与两个民族文化语境的交互关系,我们可以探寻人类共有的"诗心"和"文心",发现人类共同的文化规律及其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运用语境理论分析中英混搭与语境的适切性,探讨如何使中英混搭取得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娜 《海外英语》2013,(16):220-221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传递情感,颂扬爱情最普遍和最直观的方式,中英诗歌概莫能外。中英诗歌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中外诗人们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同时也流露出与所爱之人离别的痛苦和忧伤,但中英爱情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从内容、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对中英爱情诗的不同特点做比较,探讨了形成中英爱情诗不同特色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传递情感,颂扬爱情最普遍和最直观的方式,中英诗歌概莫能外。中英诗歌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中外诗人们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同时也流露出与所爱之人离别的痛苦和忧伤,但中英爱情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从内容、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对中英爱情诗的不同特点做比较,探讨了形成中英爱情诗不同特色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周慧  龙璐 《海外英语》2022,(22):29-32
语境理论和拟声词翻译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扩充完善,大家也日益重视语境和拟声词在翻译中的作用。该文通过介绍语境理论和拟声词的作用,从语境、拟声词这两个角度,仔细认识和了解杨宪益、戴乃迭在翻译《诗经》时选用的经典古文合理转化成英文诗歌的策略,以此为证,语境和拟声词在中英译文研讨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陈燕燕 《考试周刊》2008,(5):162-163
本文运用Hofstede的理论对中英姓名进行跨文化交际层面对比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英姓名在文化层面差异的了解而找出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姓名的恰当表达法.本文认为,"入乡随俗变通法"兼顾到了两种文化异同,在对于促进姓名理解与减少误会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英诗歌意象分类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在中英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中英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类并加以相应的比较。按诉诸人的感觉方式 ,可分为听觉意象、视觉意象、味觉意象、嗅觉意象、触觉意象、动觉意象 ;按诗人选取及安排意象的方式 ,可分为单一意象、比喻意象、描述意象、象征意象、通感意象 ;按组合方式 ,可分为叠加意象、并列意象、拼合意象、辐射意象  相似文献   

8.
从中英两首诗的分析中讨论诗歌的可译论, 认为中外学者大量的诗歌翻译实践表明"诗歌不可译"之类的看法实属片面.中国青年学人应该向老一辈学者学习,不畏艰难,刻苦用功,加强中英语言与文化修养, 大胆参与包括诗歌与对联在内的中国文学文化的对外翻译工作,为在新世纪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英译汉试题认知语境框架的建构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翻译中选词择义的一般性理据原则:即语篇语境和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社会文化语境对翻译中选词择义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的象征手法可以追溯到《诗经》的“比兴”。屈原的《桔颂》是我国最早的象征诗。朱自清把比兴寄托概括为以古比今、以仙比俗、以男女比君臣、以物比人等四个方面。此外,有的叙事诗也具有象征意义。解释这一文学现象,要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着眼。总之,讲究象征艺术,重视意象经营,本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那种对西方现代派象征诗歌和意象诗歌的盲目崇拜、认为它们完全是舶来品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当今诗歌所处的文化语境和文化语境下的诗歌写作与批评态度入手,对90年代的诗歌边缘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90年代的文化语境促成了读者大众与写作者在拒绝“诗性”上的合谋,读者大众在远离诗歌而去的同时,写作者的诗歌态度也发生了畸变;诗歌写作的反诗化与诗歌批评的庸俗化,是当今诗坛的两道灰色景观。文章认为坚执文化对抗立场,实现文化超越,不仅是文化颓败时代诗歌应肩负的使命,同时也是诗歌救助自己的最后途径。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主要包括原文理解及再创作两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理解源语言文化和转化为目的语言文化的过程。因而文化语境在翻译的两个阶段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李白诗歌为例,探讨了文化语境在李白诗歌中的体现及其具体的翻译方法。作者研究了语境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语境的分类,着重讨论了文化语境及其与翻译的关系,并且从文化语境的视角研究李白诗歌的四个译本中的主要翻译策略,同时指出了语境翻译学有着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黄先敏 《广西教育》2013,(15):126-127
运用语境理论分析中英混搭与语境的适切性,探讨如何使中英混搭取得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邓恩《歌》中的格律音乐与数字命理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歌:去,抓住一颗殒星》的文学和历史语境出发,通过分析诗歌中意象、格律和数字象征的运用,能展现出邓恩《歌与短歌集》对彼特拉克式诗歌传统的影射和解构。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这样一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往往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古典诗歌意象中。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发挥古典诗歌的濡染、熏陶、感染作用,我们可以以解读意象为突破口,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在法语诗歌的翻译中,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通过探讨法语诗歌翻译的创作语境,即社会文化语境、原诗作家的情感经历语境以及诗人的写作风格语境,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在准确认知诗歌语境的基础上,法语诗歌翻译的四种可实践性方法:得情忘言、对号入座、古体新诗和音律再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其艺术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象征语言的交流特点。象征语言以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第二层交流,使第二层交流负载了许多隐含丰富的语义内容、文化内容、审美情趣。这些内容、情趣,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在不具有相应接受条件的解读中,常常出现语义丢失的现象。所以,本文既从文化语境、又从具体语境两个方面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称谓语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语言学问题,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社交称谓也称社会称谓,它是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社交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我们应该了解和熟悉社交语境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尤其是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词汇语义及它们的内涵意义,对我们掌握好外语大有裨益,也有助于中国和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动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0.
沦陷区诗人南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共性,它们具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情调,和谐宁静。而“庭院”一词,作为他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这些诗歌内部空间的自足与封闭。而作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特例的《沉忧》则象征着对“庭院内的世界”的突围。它和南星其他诗歌一起,反映着诗人的创作心态和时代语境耐人寻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