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突发事件纪录片在拍摄手法和后期创作等方面,与常规纪录片有所不同.本文将通过分析<紧急救援:生死十小时>的拍摄和创作过程,探讨突发事件纪录片的一些常用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对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新媒体语境的特点,使创作适应网络传播,是电视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始终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近3年《博鳌亚洲论坛》官方纪录片的拍摄,从故事设计与制作语气、拍摄的基本调性与技术表现、节奏与受众的观看"焦距"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媒体时代官方纪录片创作之创新可能性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开彦 《新闻传播》2023,(6):107-109
当下电视依旧是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而众多电视节目当中,纪录片是广受大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对知识普及、新闻传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很多省级电视台也十分重视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其拍摄质量也与整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存在直接影响,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重要联系。但是,就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纪录片创作情况来看,虽说能够借助现代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创作以及策划的层面进行创新探索。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一定要在市场化发展背景下,不断突破纪录片制作的各种瓶颈,在创作纪录片时,也要积极引入创新理念,使纪录片也能在新形势背景下获得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燕 《青年记者》2012,(33):54-55
创作一部纪录片,往往要比创作一个相同长度的剧情片更为旷日持久。纪录片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涉及许多创作环节——选题、采访、构思、提纲撰写、实际拍摄、剪辑、配音配乐合成等,并需要许多方面的创作人员、被拍摄对象、设备操作人员等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审美意识的提高,电视纪录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技巧是培养人们审美意识和认同感的关键,因此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人应该做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工作,以提高纪录片的制作质量。本文先后阐述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技巧和拍摄技巧。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其最大的特点为真实,可以给人带来更为直接的精神影响。在进行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能够对拍摄现场有精确的把控,以完成最终效果目标。本文对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期为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编导现场控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回顾纪录片《什刹海上的野鸭岛》的拍摄经过,详细总结了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重点分析了纪录片拍摄工作中细节捕捉、气氛营造、资料收集等一系列重要的环节,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篇来自工作实践一线的创作手记,对于其他纪录片同行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由于其对拍摄题材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要求较强,且对摄像师的拍摄技巧有较高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所拍摄的作品真实、鲜活而又吸引观众。因而作为摄像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编导意识,既能纵观全局,又能将每个细节拿捏到好处。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电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摄像师如何强化自身的编导意识进行了分析,以促进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之间的交流,提高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谷雨  张阳 《新闻传播》2009,(8):127-127
我国的文化纪录片创作,近来为适应纪录片市场化运作的传媒语境,呈现出创作语法多元化的趋势。本文以《昆曲六百年》为例,解析了在其拍摄创作中“多元语法”的构成要素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丰富的编导创作实践出发,认为纪录片中任何"客观"都是主观选择后留下的,和"客观"相对应的"主观"是纪录片创作中无法回避、无处不在的主体元素;文章从节目主题、拍摄素材、拍摄手法、编辑方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林伟 《东南传播》2014,(6):108-109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要注意立意与选材,拍摄方法与技巧,文稿和画面的关系,以及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电视纪录片拍摄要注意基本功的训练,要有坚持不懈的拍摄精神、过硬的把控镜头能力及深厚的文学修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2.
赵娟 《视听纵横》2010,(3):119-119
任何电视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电视编辑的理解和创作,而纪录片编辑显得尤为重要。纪录片编辑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纪录片在前期拍摄的时候经常是模糊的,而在编辑台上才能理出头绪。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创作中出现、使用航空拍摄,似乎是一种技术上的改进所带来的表象上的变化,事实上,成熟的航空拍摄,是作为纪录片拍摄中一种风格化的语言手段、表现方法,乃至思维方式。应该说,支撑纪录片创作中航空拍摄不断演变的根本性因素绝不是技术,而是语  相似文献   

14.
特效,指特殊的效果,当前有很多无法直接拍摄的画面都会使用数字特效来完成。随着现如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以及影视拍摄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特效已经成为了表达电影或是电视剧的一种元素,或是一种视听语言。数字技术与纪录片的创作有效结合,可以使纪录片自身所含有的视觉艺术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还能够使纪录片的创作表现手法得到丰富。数字技术的发展如何使虚拟现实以及影视特效等先进化的创作手段应用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这一问题成为目前需要着重考虑的并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是针对纪录片的创作中应用数字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并简述数字技术应用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纪录片创作中,主体是指纪录片的创作者,客体是指作为创作者拍摄对象的客观现实。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创作者经常要直接面对作为客体的客观现实。因此,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现实(VR)技术为纪录片的拍摄与呈现提供了新的方式与途径,能够带给观众交互性、沉浸性体验,利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为观众塑造逼真的三维环境,带给观众以真实的观赏体验。本文提出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文案创作,采用多层面的拍摄方式,采用固定镜头与航拍镜头拍摄,设置合适的镜头切换频率,优化纪录片的呈现方式,为记录片拍摄设置最佳参数,优化影片后期制作,并以《最美中国》与《山村里的幼儿园》纪录片为例分析VR纪录片制作效果,为目前纪录片制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文学是一种由心灵到形象的艺术,那么纪录片就是一种由形象到心灵的艺术。靠形象展示心灵的创作形态,就决定了情感在创作中的特殊地位。凡是称得上优秀作品的纪录片,无不是创作者在对表现对象进行审美观照时?相当程度地注重了情感的表现。纪录片的情感有三层意思:一是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体验,即对表现对象的态度、倾向和评价;二是在拍摄过程中对表现对象的情感的捕捉与引导;三是在节目编辑制作过程中对情感的经营与把握。纪录片的情感存在于创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存在于创作的全过程中。除了主体对客体的情感反应之外,更多的则是…  相似文献   

18.
石倩 《新闻世界》2010,(9):180-181
本文以多次荣获国际奖项的《牧魂》为例,通过对其民族文化、情感性、结构、画面、拍摄手法等方面的创作特色的分析,概括出了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特色,并探讨我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部人物纪录片从开始拍摄到播放为止的这一过程会涉及到三类人:创作,被拍摄对象和观众。这三种人不同的背景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冲突贯穿一部纪录片完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王代栎 《东南传播》2021,(4):130-131
中国非主流纪录片的发展离不开一群人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影视作品忠于自我的喜爱.尽管拍摄创作过程会面临资金、拍摄环境等困难,但也因为其独特的内在价值激励许多导演艰难向前.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非主流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以《矿民、马夫、尘肺病》为例,分析社交媒体环境下非主流纪录片拥有的创作价值,同时进一步分析相应的非主流纪录片的传播策略,以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点传播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