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们之所以厌恶蜘蛛,甚至对它们感到恐惧,是因为我们对它们了解得太少了。蜘蛛有毒,也可能会对人类造成伤害。但是,只要你愿意走近蜘蛛,你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一类很可爱的小生命。  相似文献   

2.
言说人生     
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美]波兹曼《娱乐至死》  相似文献   

3.
对人类来说,沙尘暴、火山喷发、地震等是令人惊恐和厌恶的灾难。然而,来自科学界的研究告诉我们,它们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是大自然万物消长中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正是这些被人类称为“灾害”的自然现象却带给了我们诸多的好处,甚至和我们的生存密切相关。沙尘暴——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莽莽黄沙,一片黄色的天空,沙子如同被铁锹扬到脸上……”对人类来说,沙尘暴是令人惊恐和厌  相似文献   

4.
科学、道德、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三大支柱.它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和规律发展着,并因而牵动着整个人类文化的进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们又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其中特别是道德  相似文献   

5.
说到流浪猫,想必我们都不陌生,那些因为没有家而不得不四海为家的小生命,能得到一些人的怜悯,也会遭到一些人的厌恶。它们不是神一般的存在,而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当它们被人怜悯,或许就能够被容忍甚至收留;而当它们被人厌恶,那所面临的大概就是被驱逐的命运了。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直截了当。所以,当深圳中学仅仅为了决定校园流浪猫的去留而兴师动众地举行听证会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质疑小题大做的有,说是作秀的也有。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是谜米的主人,不是谜米的机器——对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的批判》一文的姊妹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学观点展开批判使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而成为人的,不是我们所拥有的模仿能力,而是我们拥有的创造能力;人类的学习绝大多数属于谜米学意义上的学习;对理解语言起源问题更具基本意义的是符号指称能力,而不是模仿能力;语言和因特网等复制机器都不是由谜米选择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谜米的主人——人类选择创造出来的;容量巨大的人脑,也不是由谜米创造出来的,而是劳动的结果;与基因不同的是,谜米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它的运作也不是为了它自身的利益,而是完全为了它的主人的利益;如果我们承认它们是自主的、自私的甚至主动的,而我们人类是被动的、被利用的,也就是我们臣服于谜米,把它当作了另一个上帝;谜米是我们创造并且服务于我们人类的工具,人类是谜米的主人而不是服务于他们所持有的谜米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这种源于文化背景的内涵意义,我们称之为词汇的文化内涵,即“文化附加意义”,是除基本意义或字面意义以外的各种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文化所赋予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8.
佚名 《高中生》2008,(12):71-71
英国《皇家生物学协会通讯》刊登了一项新发现,人类之所以对某些东西产生厌恶,是害怕它们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厌恶是人的本能。如果蘸一点柠檬水或苦味的奎  相似文献   

9.
鼠年谈鼠     
今年是中国农历鼠年.谈到鼠,我们不难想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谚语,说明鼠的确不是人们喜欢的动物,甚至很多人非常厌恶这种动物.其实也难怪,鼠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健康带来了诸多危害.但话又说回来了,鼠并非一无是处,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鼠与人类及自然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文化是个广泛的概念,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是特定社会中人类特有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体系,它超越社会有机体和个人心理而存在、传承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类的行为和社会活动。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属于文化范畴。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它们缺一不可。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展现的是这个民族绚烂多姿的文化形态。长期以来,我们对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人类创造着文化,文化也在创造着人类。人类在创造文化、享受文化的同时,也深受文化所制约、所引导。暴力与文化,它们之间到底存在着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暴力文化这种现象到底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阐述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又一场雪,不知不觉地飘落下来,携带着从未有过的寒意。手,冷冷的;心,碎碎的。我不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因为我厌恶传统的教学方法,厌恶老师那雕像般毫无表情的脸,厌恶一张又一张、永远也做不完的试卷……  但是,我爱我的篮球,也爱街舞,我视它们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汉语有强烈的语感,对于有些词所表达的特殊意义我们已经是习以为常,根本不需要专门地学习就可以熟练掌握。比如说“他‘不是东西’”“戴绿帽子”之类的词语或句子,国人都明白它们所表达的特殊含义。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却不是这样。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对中国的文化完全陌生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4.
王梦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3):57-60,74
在语言和文化关系的传统认识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其不足之处在于它们都把语言和文化看作两个孤立的个体.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语言和文化的性质和它们的关系.语言和文化不是彼此决定的关系,某一语言和文化的结合是历史的、偶然的产物.人类认知能力是无限的,无限的认知能力赋予人类语言以无穷创造性,人类语言可以跨越文化的界限,实现对它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这种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构成了翻译可能性的坚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的眼里,汉字并不是冷冰的方块字,无论简体还是繁体,无论实用还是鉴赏,它们都有活泼的生命。我深深地为汉字所特有的魅力而折服。这种魅力,源于它们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无可取代的载体。它们以自身奇妙的组合,展示着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智慧和创造,递送出震撼今古的精神力量。我永远是我们母语的倾心崇拜者。早年,我曾涉  相似文献   

16.
视觉文化时代的莅临,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视觉文化语境下探讨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有人提出过电影终结文学、电影疏远文学、文学隔离电影等问题。其实,电影与文学从来都是相互融合而不是截然对立、密切相关而不是彼此排斥的关系,二者都是人类社会审美范畴中两种极其重要的文艺体裁和文化具体形态,它们必将迎来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更为丰富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言、神话等其他文化形式,作为人类意识的依托与载体,既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现实的意识,又使人类的意识得以固化与传承。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人类精神现象及认识发展的新视角,是我们探究人类意识的一条合理的途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心理学文化转向的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18.
徐晨岚 《儿童音乐》2008,(12):48-48
一、文化的多样性人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的世界。著名哲学人类学家蓝德曼指出:"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为止所相信的有更加广阔和更加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正如我们历史所探究的,没有自然的人,甚至最早的人也是生存于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9.
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对中国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它直接塑造了我们民族的品格 ,形成了我们民族复古怀旧的文化心理。但是 ,黄帝的人文始祖并不是从黄帝原生态神中生成 ,而是从神话的历史化中神化出来的。神话历史化所依据的道德理性思维根本上就不是神话的思维。神话所反映的是人类在童年时期力与智的角逐 ,沿着这一思维我们便会发现 ,黄帝神话的精神内核是变 ,是对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显然,教育应该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开心辞典。我们知道,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结须臾也离不开学习。然而,如果在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没有开心的储存,变得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那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