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级符号系统,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语义等子系统,且各子系统又有自己的子系统,形成一个完美的“金字塔”,上面的(子)系统支配着下面的(子)系统,下位层支撑和实现着上位层,同时同位层地位平等但功能不同。这就使语言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稳定性、有序性、层级性、择优性、自我完善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Saussure(1916)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以来,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提出了质疑,甚至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本文简要评介了Saussure的观点以及外界的批评,指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一种客观实在,我们不能用语言符号的其他特征去否定任意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有所别、人有所异,加之不同地域的人们所使用不同语言的环境、场合、目的和对象又大相径庭,因而不同的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不同语言就出现了不同的趋向化的语言特征.语言的暧昧性就是英语语言潜在的趋向化特征之一.由于英语语言这一趋向化特征的存在,无不使非英语国度的人们在学习、掌握与运用英语过程中深受影响,甚至受阻和桎梏。因此,探讨英语语言暧昧性的问题,无论对于学习、掌握及运用英语,或是提高驾驭语言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拟从剖析语言的语  相似文献   

4.
对于Saussure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先后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认为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不正确的。通过探讨Saussure的观点即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认为:就单个符号而言,任意性依然是不可动摇的原则。象似性原则应该被看作是对Saussure理论的补充,而不是任意性原则的替代物,否则就不利于全面揭示语言符号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语言理据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据性和任意性都是语言的重要属性,一起构成"和而不同"的对立统一关系;理据论是理据性的理论升华,是人们借用心理学中的"动因"概念并从认知、功能、文化等角度来解释语言符号发生和发展的一种理论;语言表述是捕捉理据的唯一方式,离开语言表述,理据研究将成为空谈;理据(理据义)是每一个具体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的动因,而理据性是对这种结合关系在性质上的描写与判断,二者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白宝焱 《文教资料》2014,(6):32-33,36
随着近几十年来学者对语言本质研究的深入发展,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特征受到了认知语言学象似性观点的挑战。可以说,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时有争论,有关任意性和象似性及二者的关系是语言学界近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综述有关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争辩和讨论并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是具有的"隐喻象似性"的。在符号学家看来,隐喻与象似性的关系,就是将隐喻归于象似。象似性的研究比隐喻有着更宏大的叙事倾向,在此视野下,语言理应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象征性是语言符号存在的必要前提;而从人类语言起源的隐喻性和人类语言系统的组构理据是人类认知思维的隐喻投射,又足以证实了语言符号是基于象似的隐喻建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分析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结论是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非任意性,二者并不矛盾,分属两个层级。任意性反映了基本语汇符号内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拟声词和感叹词除外),而非任意性则体现了不同层级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一种符号,是表达我们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工具。语言符号与所指物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符号学家和语言学家所关心的问题。索绪尔(Saussure)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理论越来越站不住脚,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著名符号学家皮尔斯(Pierce)提出的语言符号象似性观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其观点表明语言在其基本级阶,即词、句和语篇上都存在一定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10.
学习日语的人都知道"暧昧"是日本语言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日语表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既反映了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也反映了整个日本民族的文化特性.暧昧的语言表现几乎涉及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我们在学习日语当中的难点.本文从表现形式入手分析日语"暧昧"表达的内涵,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1.
在简要评介Saussure的观点基础上,运用原型理论对语言符号二重性: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是辨证的,这一认识在英语研究和教学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方语言学家、美学家卡西尔通过繁琐论证,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语言的权利正是"隐喻的权利"。这一划时代的观点揭开了语言的奥秘,它与海德格尔的"语言与存在"、"语言的本质即是诗"的真理站在了同等的科学高峰,20世纪西方的文艺美学观点也为语言教学开辟了宽广的探索空间。文章试图在这些理论的引导下,从"思维与语言"、"语言与隐喻"、"隐喻认知能力培养"诸方面探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建构、文本解读、英语教学模式改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与任意性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主要论述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分析各种争论焦点,并在认知语言学原理的指导下,论证了任意性普遍存在于语言符号内部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上,而象似性普遍存在于符号组合(语言结构)中。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殷二永 《考试周刊》2010,(54):137-138
暧昧文化是日语语言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主要体现在"以心伝心(以心传心)"的委婉、含蓄表达代替直接吐露心声。对日语暧昧语特征的分析可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认知,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日语。  相似文献   

15.
语言符号任意性作为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支柱,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然而随着语言研究由内部语言学向外部语言学的转移,学界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问题也提出了不同的争议,总括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否定和肯定性观点,笔者论证了两个问题:1.语言符号两要素音响形象与概念联系的任意性、不可论证性;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因后来的“约定俗成”及其可论证性而丧失,它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16.
1、汉字系统 系统,就是自成体系的组织。语言是自成体系的符号系统。而文字,则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因此,文字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汉字是成系统的文字。汉字系统,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是指构成汉字的诸要索,以及诸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要素主要包括笔画,构字部件(简称为构件),结构方式和笔顺等。 2、现代汉字系统的层级体系 现代汉字系统,明显地存在着层级关系。这种层级关系是靠结构而凝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17.
卜昆鹏 《考试周刊》2015,(12):18-19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提出质疑,并以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或象似性特征为依据,对任意性特征进行否定。本文认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原则,力图准确、全面地介绍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臧永红 《考试周刊》2015,(11):14-15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引起了一场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语言的任意性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理据性则体现了语言的规律性、逻辑性和推理性。任何否认一方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家索绪尔把语言放在符号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本文从索绪尔对语言的论述出发,展示索绪尔在论述共时语言观时是如何体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一观点的。  相似文献   

20.
称呼语能够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以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为基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称呼语这一普遍的语言现象,探索称呼语与特定的社会或文化之间的相似或理据关系。从一个较新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语言符号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象似现象,从而丰富了称呼语及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